助力大洋矿产勘查研究迈向国际前列|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对俄合作纪实③i自然全媒体2023-03-27 21:47i自然全媒体2023-03-27 21:47

[复制链接]
- x' X. O W+ d9 F
. d' c# g- D; M) }) f. r
6 \9 ~' E8 ]3 u5 ^+ f3 [0 F3 T2 n
7 g& F% y; f9 r6 A! O$ {
) Q: _. P) I" r

编者按

( v n' U0 {3 S) [# G7 W b- w
$ F5 W9 D4 I$ ~0 p& m- x5 v
3 p) z3 a- \3 s( I, m. l. H+ [2 W

当地时间3月21日,中俄两国元首在俄罗斯莫斯科共同签署《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双方将继续加强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装备研发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在极地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组织科考等方面务实合作,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更多公共产品。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持续强化对俄交流合作,在组织联合科考航次、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大洋矿产勘查研究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成果更加丰硕,为中俄友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能。

! Q4 I" @6 w+ E4 b$ J' L& O1 E
. m5 W! R) p% G, S/ Z- |. J L
国际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在深海大洋的国际海底区域找矿,是代表全人类的先驱式活动。
% p* @8 U- t$ O" }3 |, b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海洋大国、科技大国,在当今国际深海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与多家俄罗斯科研机构在大洋矿产研究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有效提升了我国大洋矿产科学研究水平,促进了我国科学家进入国际深海大洋科学勘查研究的前沿。中俄大洋矿产研究合作实施得越深入、越持久,就越彰显出强大的活力。
2 t+ v! \: c3 d
) X+ N5 V$ l+ R4 d

中俄海洋科学家签署合作备忘录

8 P$ w) I/ ?5 L9 C+ R- ?
+ i/ C# {( M; `/ T; T
. A7 }- @6 ]/ R% j3 T/ c9 V# i, b: }

联合研究大有可为

! H( j8 @5 x3 ], ]5 e0 m; T
: \" }% j9 f0 \2 i0 y
大洋最先发现的矿产是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或铁锰结核,富含锰、铁、镍、铜、钴等多种金属,主要分布于4000~6000米的深海盆地,科学家估算其资源总量可达1.7万亿吨。
2 G' q7 }& w+ k! w
早在150多年前,多金属结核就在北冰洋喀拉海中被俄罗斯科学家发现。随着多金属结核研究热潮兴起,其经济价值吸引了世界目光,美、日、俄、英、法、德等国分别开展了对多金属结核的勘探和采矿技术研发。
( Q: w, k* X' p2 M' e9 b, M
当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多金属结核调查研究如火如荼之时,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中国科学家只能望洋兴叹。
1 ^' O) e J. V+ z
我国多金属结核调查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系统调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78年4月,“向阳红05”号考察船赴太平洋开展深海调查,在4784米的海底首次获得多金属结核样品。从此,中国大洋矿产调查与资源评价能力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提升。
K# \& x3 O: z! S% B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一带一路”作为创新之路,与相关国家开展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水平运行的背景下,科技合作成为维系中俄两国关系最重要、最持久、最活跃的纽带之一,中俄海洋科学家的合作意愿不断加深。
- k* [! P7 J9 u
中俄科研人员开展合作研究
) |1 o N' V7 y6 m
“与中俄两国高水平的其他合作相比,双方海洋科技合作特别是大洋领域的合作还不够活跃。”海洋一所地质室主任、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学法研究员说,“这也反过来说明,中俄大洋矿产研究的合作大有可为,需要找到中俄科学家彼此关注的契合点,开展联合研究,解决大洋矿产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 S$ c9 h% p1 |' y: p
) |0 n( l4 k+ b' `0 z6 [1 q/ {

“招才引智”结硕果

) |1 ? x+ n( l, ?2 \
5 z; a' L; o6 X9 |) \( A O
在海洋一所的“俄罗斯朋友圈”里,全俄大洋地质与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洋所)是中俄大洋矿产研究领域的主要合作对象。该研究所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专门从事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在大洋矿产资源、极地地质和矿产资源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 h* P* R; t4 l5 d4 m
2006年以来,海洋一所与大洋所开始了合作研究,在慢速扩张洋脊热液硫化物成矿作用、富钴结壳成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7 f7 ^# }4 V0 ~4 h }
2007年,大洋所大洋地质与矿产资源部主任谢尔盖·安德列耶夫、副所长乔治·切尔卡霍夫等先后访问了海洋一所,双方碰撞思想、探讨合作,并签署了所际间合作备忘录。
; V i5 [9 }' p/ o9 p0 X; D, C
科技合作带来的成果令人惊喜。2007年~2009年,在中国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重点项目“深海多金属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研究”资助下,海洋一所与大洋所开展了大西洋热液硫化物成矿作用研究,俄方负责北大西洋研究,中方负责南大西洋研究。基于该项目的合作,我国在南大西洋中脊发现了热液硫化物,使我国成为目前国际上对南大西洋热液硫化物调查研究程度最高的国家。
, }2 Z+ {7 m$ A& y
鉴于合作项目取得的突出成果,合作项目俄方首席科学家谢尔盖·安德列耶夫教授获得于2009年中俄(苏)建交60周年之际,获得中俄友谊合作纪念奖章。
2 p! L0 r, a& P( M( m
这只是海洋一所对俄“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中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的俄方专家学者来到海洋一所交流访问。
' Q5 h& f" ]0 k D2 s7 u; b
2011年,俄罗斯北高加索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学专家伊琳娜·普拉耶娃博士赴海洋一所开展富钴结壳合作研究。2013年,大洋所米哈伊尔·托罗霍夫博士访问海洋一所,双方依托海洋一所实验室,共同对大洋沉积矿产进行了矿物学分析。2019年,俄罗斯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奥尔加·科尔斯尼克博士在海洋一所开展了多金属结核合作研究。
* Z3 G3 {( u8 ^( b2 c
3 k( U7 j8 O A0 v

共盼合作再深化

0 U3 K% t& X& V: s% w/ |9 e" l
; q; S4 i% D* j3 F5 d
在“引进来”的同时,海洋一所也不断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多次派员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大洋矿产会议、俄罗斯大洋中脊工作组会议,分别与隶属于俄罗斯自然资源部、俄罗斯科学院的多家海洋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共商合作项目。
2 h& [' _5 g1 F6 d" B6 a7 C v
多年的合作研究经历,让海洋一所叶俊副研究员与俄方科研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俄罗斯,让她最难忘的是一台台显微镜。
8 ^9 o) b& @; C# {, V% s9 l5 v
有一次,叶俊到大洋所俄方科研人员办公室,发现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一台显微镜,不禁有些诧异。在国内,显微镜大多放在实验室里,放在办公桌上的情况还比较少见。“我后来得知,原来这是他们的工作习惯,随时拿起显微镜观察样品,有的人从事科研工作多少年,显微镜就陪伴了多少年,他们的敬业态度令人敬佩,值得学习。”叶俊说。
% H! } X' M1 ]" y" `1 E& h
海洋一所任向文副研究员曾多次赴俄交流访问。他结合自己的访问经历,总结归纳了中俄大洋矿产研究合作的突出特点——把握世界大势、考虑对方关切、尊重文化差异、依靠专业人才、注重成果落地。
2 i( y* X" j1 B3 }+ [% u# K* `: |- n8 N( m
“中俄大洋矿产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科学家借鉴俄方在北大西洋矿产勘探评价技术和大洋中脊数据资料,有效提高了对南大西洋的科学认知,间接促进了我国大洋勘查技术的发展。同时,中方科学家关于南大西洋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和环境的研究成果也为俄方科学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任向文说,“中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帮助我们解答了许多深海科学难题,提高了双方对大洋矿产的科学认知。”
5 h! k9 B) p1 ^/ O4 d" b t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中俄大洋矿产研究领域合作交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近年来,海洋一所努力扩大对俄科研合作,联合大洋所举办了多次海洋地质与矿产资源学术研讨会。在这些讨论会上,中俄科学家围绕热液硫化物、铁锰结核、富钴结壳、近海砂矿等海底矿产成矿作用和地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双方强烈建议加强在大洋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
$ r d$ d) R5 W/ |
搭建平台,抓住机遇,推进中俄大洋矿产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两国政治互信和民意基础显著增强的背景下,相信双方科学家将把握好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将深海大洋科学研究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为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
4 k& \. J, H+ z% f+ _
9 S9 \ y8 v3 |5 |! z5 T

相关链接↓

4 b: F2 {& N L) {( [* {
$ I- J9 Y- W% {+ h
联合科考领航“冰上丝绸之路”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对俄合作纪实①搭建平台助推海洋科技合作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对俄合作纪实②
8 v! {9 M2 h( z9 j" L1 A3 K
( |+ a% D6 T- z5 L* z$ Y# @

图源:海洋一所

O) G: a) o$ V5 L) z- R
. \5 A) O# a! e6 \9 x' m+ l' E
6 I+ X/ K4 S: u9 l& r

作者:高悦

0 a8 c" k( D& P5 ~5 b
6 ^' B0 W0 p1 W- n: l
0 p4 g" ?3 p. D. m

编辑:王自堃

5 D; X7 p0 m. D4 X3 z
2 w" f `: j& m9 \" D7 Y( d
: D( V q, C; Y- n/ X

新媒体编辑:陈平

, F2 |2 V- r) V. { ]
2 w2 X4 ?6 m) | I' n/ I1 D
6 f5 H" O0 ]% U% a
举报/反馈
! K9 N8 g9 o/ Q6 a. [3 @
+ D3 J; L. q' k5 |. {' h% W' W % h* M. m1 h1 r" x6 p ) I% k* m; U- G( ]- Y) S0 p9 Z5 @ t : V) q! }) _2 `9 M$ G' U0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莱发包装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