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T, q6 X9 t! {6 U7 M' y, y* V 
& r* B' v3 q& I8 |" _7 ]6 ~. \ 欢迎关注Springer Nature集团旗下SCI期刊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期刊创建于1966年,已发行超过100期。
6 E1 g. j7 m9 \: g( \ 期刊投稿网址: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bect/default.aspx
9 U* L) o/ l! ?+ F8 K 微塑料通常被定义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虽然微小,但威力却不小:微塑料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且不能被消化,因此可能堵塞消化道并引起死亡。此外,由于微塑料比表面积大,能吸附各种各样的其他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威胁。微塑料的研究始于海洋,海洋中的微塑料更是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尽管微塑料这一名词在2004年才被提出,但是关于它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南京大学钟寰教授课题组利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回顾海洋微塑料的研究史、总结不同时期微塑料研究的热点、揭示研究空白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能够为微塑料研究的发展和风险调控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7 V" c. @" `" L1 `: {7 c9 P$ t7 O
海洋微塑料的研究历程
: H0 u% w. V4 Y: J# } 本研究从Web of Science检索了1898篇与海洋微塑料相关的文献(图1),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根据不同年份的研究关键词将海洋微塑料的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指出了每个阶段存在的研究空白(图2)。在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起步阶段(-2012年),研究侧重点为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丰度以及分布;研究上升阶段(2013-2016年)主要关注海洋微塑料的取样、预处理和表征方法;研究探索阶段(2017年至今)研究热点集中在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及人类的健康风险上。 , S( X) F, Z* @: W2 S

$ W1 G- R" h/ k, D9 [% S 图1 2006-2020年海洋微塑料文献量变化
3 p+ Z0 x( q: b' K5 ? 
7 _2 i( l5 j; w' o' o6 V0 N% b 图2海洋微塑料研究历程及研究特点
+ M# |, ~9 C f9 `- H# k 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0 k# p- `" h2 S; V" j 海洋中的微塑料可能会降低藻类中叶绿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其光合作用。此外,微塑料还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的摄食、生长、发育和繁殖,甚至引起死亡。微塑料可以通过海洋食物链最终被人类摄取,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图3)。研究表明,海鲜和海盐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这都是人类摄入微塑料的可能途径,大大提高了人类微塑料的暴露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比成年人对微塑料暴露更为敏感,并且可能通过母乳间接摄入微塑料。有证据表明尺寸更小的微塑料能够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在肝脏中累积,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还有可能产生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图4)。 . Q+ Z$ j0 M/ B; a3 r: T

# a8 v! ^8 ]9 e* k+ U% A 图3微塑料饮食暴露及潜在的健康风险 8 ~2 C* y& o$ J" k

/ S% E) g5 S t% s 图4儿童接触微塑料的途径以及潜在危害
% y7 @' g1 j6 Z, j 结语
9 C9 }& R% ~3 X q* K( r 文献计量学表明微塑料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1)建立微塑料的标准化分析过程;2)确定环境中微塑料的实际暴露浓度;3)探索微塑料的生态毒性;4)揭示微塑料对人类的潜在健康风险;5)研究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虽然目前对微塑料毒理学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不能充分阐述微塑料的毒性,但我们仍需要对塑料的生产和使用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并且进行技术革新寻找合适的塑料替代品。当然,我们也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微塑料的产生,从生活点滴做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对塑料垃圾进行分类,实现循环利用。
/ U/ i- I7 K& Q) A" r 致谢: 非常感谢文章第一作者吴梦洁同学、通讯作者钟寰教授(南京大学)对本期推文的支持和帮助!9 V3 @ }7 \/ F( j
文章来源: Mengjie Wu, Yuelu Jiang, Raymond W.M. Kwong, Satinder Kaur Brar, Huan Zhong*, Rong Ji. 2021. How do humans recognize and face challenges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1.116959Mengjie Wu, Chen Tu, Guangxia Liu, Huan Zhong*. 2021. Time to Safeguardthe Future Generations from the Omnipresent Microplastics.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https://doi.org/10.1007/s00128-021-03252-1❤❤BECT期刊投稿—注意事项
7 U' N6 ^/ s+ h9 [& L3 {9 w; C! b! N 1.稿件要求:接收符合期刊宗旨、有创新性、英文表述准确的稿件。 / ~5 s3 ?0 B3 n8 c
2. 需提交材料:Cover letter, Manuscript, and Supporting Information (if applicable)。
' @$ Q8 A/ ?" w3 m9 w, f 3. 稿件结构部署:Abstract, Keywords, Introduct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cknowledgments, and References。 , l8 q% o! s/ b! R
4. 稿件篇幅:一般单倍行距不超过8页,含标题、摘要、正文、图表和参考文献,其中摘要不超过150 words。字体可选择12-point Times New Roman。若文稿过长,可将部分内容放至SI中。 + s# F# y) ~, c9 ?% v! ?! [7 J; f8 y
5.页码行号:Manuscript 准备好后要记得添加页码和行号,以方便审稿人有针对性地给出意见。 . M) `. Z% d( _7 z: h6 A0 i! H
6. 推荐审稿人:请在Cover letter文末提供至少2名推荐审稿人信息,推荐审稿人不能和作者来自同一单位。 9 A# s, ~; f0 A# M
7. 作者信息:投稿系统中列出所有作者信息。投稿系统中暂不支持双通讯,后被选定为corresponding author的作者会被默认为稿件通讯作者。 ! i( B/ [, K4 G6 ^2 B
8.投稿指南: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128/submission-guidelines
4 e7 d1 N* g. J- M- {* v: g3 G7 N5 w5 Y 9. 投稿网址: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bect/default.aspx ❤❤BECT在办专刊 & ~. H: |% i$ z6 C
★★★★★★★★★★★★★★★★★★★★
" L5 M0 Z8 w: c% U (请直接点击以下链接查阅相关推文) ( G$ N6 ? m- N% }% A( @
新时代的召唤——青年地学论坛联合专刊论文征稿 6 q$ `. P$ a0 Z. Y4 S
BECT期刊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专刊征稿通知
! o2 j- |! R/ [( A ^7 F8 N9 I: }  S. T6 C; b( Q0 k+ K) G0 j$ |
! T! F' T& O6 Z( O2 O% I+ }, I6 u
8 D1 n, u7 e( _, A( h/ y
( |# Y6 `8 |7 H) D) B; d' E9 r
( E, Q: P: g7 I/ F# V"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