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海上安全关系处理不慎将波及双边关系大局。尽管莫迪政府还缺乏从安全层面深度介入南海问题的意愿和能力,而是更多地从战略、外交和宣传层面上做文章,但其外交战略布局、海上安全战略调整及对华认知趋势,都决定其介入南海问题态势不会扭转。中国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谁要在南海问题上做文章,中国人民绝不答应。中印在海上安全领域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也并非必然走向对抗。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上来看,中印都可以加强海上安全合作。近期推出“印太视域下的中印海上安全关系”系列文章,本期为该系列第二篇《中印海上安全合作的必要和可能》,第一篇请点击《中印海上安全矛盾:印太竞争弧》。 3 ?* K5 d1 G" a y2 y: `
中印海上安全利益的首要区域不同,在海洋安全层面尚不存在核心利益的冲突。
; l# K9 `; }' P3 T中国在印度洋有大量的发展和安全利益,但核心海上安全利益仍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海上安全利益首要区域仍是台海、东海、南海、黄海;印度虽然将战略视野拓展至印太海域,强调南海对印度航道安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利益,但从安全角度看,其首要关注的仍是印度洋地区,这也体现在印度2015年版新战略的首要利益区划分上。也就是说,中印海上安全利益重心仍在各自邻近海域,不存在核心安全利益矛盾,且在对方邻近海域的安全力量存在仍不足,难以实质性挑战对方的海上安全利益。
2 r6 H: V# P& j0 U& c" s8 O对中国来说,中国海洋战略的重心在西太平洋而非印度洋。印度洋虽然重要,但从紧迫性和重要性来看,印度洋不及西太平洋。
( I! ^2 T0 X A6 K# N4 f“中国海军的首要任务是台湾,中国需要发展地面和潜艇力量,如果台湾领导人宣布独立,就能够封锁台湾,并阻断支援台湾的美军”。其次是突破美国及其盟友构筑的岛链,以及在与少数邻国的海权争议中赢得主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其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周边海洋争端的激化。前些年中国在国防、安全和外交等领域的一些文件,也强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周边海洋权益,对印度洋地区则更侧重打击海盗、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等。
9 q" n4 \8 {/ g0 ]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加剧。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提及中国69次,明确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者”。 : m6 _: |' f6 j/ ~% N
美国朝野各界对中国“战略竞争者”的判断只有程度不同,没有性质之分,并且将海上安全围堵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抓手。2018年来,美取消邀请中国参加环太平洋军演,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派双舰进入我西沙群岛12海里并开展机动演习,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等,都可作为佐证。鉴于西太平洋是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首要区域,也是美国对华牵制的前沿阵地,因此也是中美海上安全摩擦的主要海域。
8 x- |" @5 d. \ U1 L6 W: K在可预见未来,中国海上安全战略重点仍是因应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安全压力。此外,虽然中国海上安全力量发展迅速,海军主力战舰在2014年以来以“下饺子”的速度更新换代,中国新增的潜艇、两栖舰艇和辅助船的数量比目前正在服役的德国、印度、西班牙、英国的海军舰艇加起来还要多,且启动了吉布提保障基地,有利于完善海上力量的远洋投射体系,但在缺乏有利区位优势、缺乏可靠战略支点、缺乏远洋作战体系、聚焦周边海域安全的情况下,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力量存在和力量投射仍很不足。 3 {) J# ?, ~) ?+ E
对印度来说,虽然其海洋安全战略视野已经拓展至印太地区,但重心仍在印度洋。 * a6 |$ I4 R! R" X0 l' K
印度海权思想存在特殊的“印度洋情结”,概括起来就是危机感、使命感和战略依托观,即:被海上力量征服的殖民历史,使印度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非常重视印度洋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其主导印度洋的使命感,使许多战略思想家都将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海洋”;印度将印度洋纳入其崛起进程,将之作为自身崛起的战略依托带和制衡他国的手段。
8 X4 s+ @9 b( f1 m4 [与2007年的海上军事战略相比,2015年新海洋安全战略大幅拓展了“首要利益区”和“次要利益区”范畴,但“首要利益区”主要是增加了印度洋区域,如“印度的领水、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内海水”,“安达曼海”、“阿曼湾、亚丁湾、红海及其沿岸地区”,“包括印度洋岛国和非洲东海岸的西南印度洋”, “咽喉要道”也从“进出印度洋”改为“进出且穿越印度洋”,故而增加了六度海峡、八度海峡、九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为此,印度政府更加强调在印度洋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力,如前所述在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采取了诸多磋商。 : J9 }; O- ~& A$ C% S
国防部长斯塔拉曼在2018年5月的海军指挥官会议(一年两次)上甚至称:“今天,印度洋沿海国家海军在解决安全问题时,印度和印度海军是其最先想到并且可依靠的伙伴。”中国进入印度洋(特别是军事进入印度洋),将直接诱发印度对自身国家安全的担忧。但就南海而言,该问题不涉及印度的核心利益。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印度国家利益的权重存在巨大差异,中印在南海问题上并不存在结构性的利益冲突。印度政府更多地将介入南海问题作为一张牌,而不愿陷入“牌局”。此外,与中国乃至美日相比,印度在西太地区并不具备地缘和力量优势,与东南亚国家的海上安全合作有所提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 S" D% e/ d2 w2 X1 W中印海上安全战略文化都有很强的防御性,存在增进彼此沟通和理解的可能。 , G* q/ l' X2 x% Z
中印海上安全矛盾很大程度上源自对海上威胁的担忧,这种担忧根植于两国历史和战略文化传统。虽然西方马汉式海权论在中印两国都有很多拥趸,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两国海军发展战略,但从战略文化的骨子里看,中印都存在强烈的海洋防御心理,对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非常敏感。 9 ?6 M6 b! e2 F5 s5 \
从战略文化维度看,中印都曾被来自海上的入侵者所征服,给两国留下深刻的民族记忆。 0 t% j; S& E1 H+ d, O) x3 Z
历史上,印度北部平原和中国中原地区是两国政治活动中心,加上两国主要安全威胁都来自北部陆地威胁,因此两国都有强烈的“重陆轻海”思维,都搞过“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北部入侵者最终都被吸纳和融入中印文明,成为两国文明的一部分。唯有来自海上的西方殖民者,最终使中国陷入“百年屈辱”,使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印度近年来发布的若干国防与海权报告,都强调印度洋及其沿岸国家的和平攸关印度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对于中国来说,同样非常警惕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
/ z" i f n$ m8 W因此,中印更多地从防御角度来审视对方在本国海洋利益区的行为,而非为了谋求和扩大本国权势的进攻性行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对本国领土范围外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那是扩张主义。中国从未那么做过,不应当受到怀疑和指责。”倘若能增进互信,减少疑虑,中印之间许多臆想的矛盾和冲突都站不住脚。
7 t7 K- E' N7 b) k' \3 @& v9 w从现实危险角度看,中印都面临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尽管表现形式和威胁程度有所不同。 1 ~2 s( R8 W# g6 Y
印度面临印巴矛盾和海上恐怖主义非传统威胁。印度借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帮助孟加拉国独立后,摆脱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但仍无法消除与巴基斯坦的安全困境。“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印度洋海域中海上力量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结构也将十分复杂。由于印巴关系缺乏根本性转变,巴基斯坦将对印度海军心存疑虑,并试图削弱其实力”。除核力量外,巴基斯坦积极发展海空力量,特别是潜艇力量,谋求对印非对称优势,在印度看来也是比较直接的安全挑战。 # i, s7 \8 w- W) u
此外,海上恐怖主义问题促使印度更加重视海上安全。2008年12月,恐怖分子经海路在孟买发起大规模恐怖袭击,暴露了印度海上安全体系的漏洞,同时也刺激印度更加重视海上非传统威胁。2015年版海洋安全战略首次将近海沿海安全作为五大子战略之一。
7 k$ V9 Z2 ^7 j G' s9 g对于中国来说,东海、南海、台湾问题仍未解决,涉及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现实挑战。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在非法‘占据’的中方岛礁上加强军事存在。一些域外国家也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在可预见未来,中国周边海上争端难以得到彻底解决,美国、日本打造的海上优势难以超越,中国和美国的海上秩序博弈加剧是大概率事件,中国仍将面临现实的海上安全威胁。
# o) K q- ?$ F4 @& Y0 n* i8 T此外,中印海上安全战略的一大重点,是维护自身海外利益。在崛起过程中,中国在印度洋、印度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存在都大幅提升,需要两国打造更强的海上安全力量,更好地保障本国海外利益。中国积极参与亚丁湾护航、从利比亚和也门撤侨等,都有赖于相应的海上安全能力。因此,中印都存在拓展海上安全力量存在的合理需求。 8 B" P2 b j3 F- S4 w# C
中印必须寻求双方的合作或理解,才能维护好本国的海上安全利益。
3 Z1 G8 n6 u1 Z8 ], q对中国来说,印度洋攸关中国的贸易通道、能源通道和战略通道安全,战略地位不容忽视。
! s" `( O3 r" k7 @& S" l3 d$ s s* Z贸易通道方面,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经过海运,其中途径印度洋—东南亚的海上通道承担着中国外贸约50%;能源通道方面,中东、西非是中国石油主要来源地区,中国石油进口约50-55%来自中东,中国85%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印度洋;战略通道安全方面,由于西太平洋地区受制美日等军事存在,南中国海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印度洋是中国突破美军太平洋岛链、求解马六甲困局的重要通道和打造蓝水海军的试验田。 3 x+ P$ q8 k- _/ e" m
此外,环印度洋地区的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发展愿望强烈,市场潜力巨大,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0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重点方向就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但基于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现实,印度的态度对中国能否在南亚地区顺利推进“一带一路”至关重要。中国要维护好环印度洋地区的利益存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得到印度的理解和支持,至少要避免印度干扰破坏中国利益。因为,无论从地缘还是综合实力看,印度都拥有主导南亚、深刻影响印度洋海上安全事务的实力。 . s. N1 C g" U7 J5 i1 l" l
对于印度来说,其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存在同样不能在与中国对抗的情况下实现。
. V; G5 n1 P: u0 L( f- E东南亚地区是印度“东向政策”(2014年由“向东看”升级为“东向行动”)的首站,印度在该地区有重要的利益存在。2018年1月25日,印度邀请东盟国家领导人参加其共和国日活动,庆祝印度—东盟对话关系25周年。《德里宣言》呼吁“通过东盟海上论坛扩大会等已有相关机制的活动,应对海上共同挑战”。2018年6月莫迪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主旨发言,进一步强调印度—东盟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东盟对印度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但与中美日等大国相比,印度在东南亚安全事务中属于“后来者”。虽然印度不断提升在东南亚地区的力量存在,地区国家也希望印度在地区事务发挥更大影响力,但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地缘和能力上都有所逊色,正如中国无法在南亚获得等同于印度的影响力。
, x$ g+ Q! c7 u n. i8 w1 B, t换句话说,如果与中国在东南亚形成竞争性的海上安全关系,印度将缺乏有效手段维护自身在该地区的利益。比如,印度虽然坚持其在越南油气区块,但相关区块部分进入断续线以内,中方若予以强烈反制,无论印度还是越南,都不具备保护相关油气区块的能力。
$ N) X5 Q8 u( f7 ]1 B文章来源:边界与海洋研究 ; N- H. ?! C" _! V _$ T
作者:楼春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5 [; C. l# G6 S3 t8 I- _2 }
' X7 |' ^' w" O8 l! \* x5 e( b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