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废旧塑料如何变高附加值产品?政企合作海洋塑料污染治理 - 海洋微塑料污染

[复制链接]
% W5 d8 \7 r! N) k2 l

一块废旧塑料漂洋过海,在浙江台州市收集后,转运到湖州安吉变成再生海粒子,再经过广东省肇庆市某工厂制作成一支笔。扫描这支笔身上带有的“蓝色联盟出品”字样的二维码,从海洋到货架,这支笔的加工过程就这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消费者眼前。不仅如此,上面还记录了本签字笔内含的海洋塑料4.8克、减少0.25个塑料瓶的产生,减少6.3克碳排放。

' J/ ^8 Z' T8 p3 ? D

4 F4 u1 m# t. x c

废旧塑料制成的笔。

( c8 z* d4 i9 @0 ]' g- O8 J

除了签字笔,还有冲锋衣、围巾、手机壳等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他们都有专属的二维码“身份证”:通过物联网设备,里面记录了海洋塑料收集、存储、转运、再生、制造等整个过程,并利用区块链技术生成唯一的二维码,以保证产品真实来源于海洋塑料。

4 W5 U" I+ O2 n2 {

这是来自浙江台州探索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这个项目由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力,组织渔民等对海洋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回收后的塑料统一转运至相关企业进行批量再生,并制作成为文具、手机壳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售后的收入又反哺参与海洋塑料回收的渔民等。由于海洋塑料更具有环保属性,一些企业还会专门做成海洋限定产品,价格也会比普通款高一些。

' b2 `9 e1 r; E8 U' w+ x5 l, B

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通过收集超过1.32万吨海洋废弃物,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处理项目。6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蓝色循环”项目名列其中。此前其还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这个项目是政府企业公众在环保事业中的典型范例,形成了社会多元主体共治、后端市场驱动前端产业发展的创新治理格局。

: \! k: I% Q( @6 N( _/ c) ~

“蓝色循环”项目的运作模式具体是怎样的?如何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合力治理与共赢?南都记者专访了“蓝色循环”项目负责人、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党组成员洪燕。

3 g3 r9 p* L' A4 ]7 E- I. h ?7 d

: B3 ]3 N. W" q. i. z; U8 A, b1 J

海岸边的海洋云仓。浙江台州探索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

9 _% d3 P f5 C! u* Q

“满地塑料污水”转变成自动密闭化污染处理,废物回收产业升级

0 z% a8 d6 _6 s) X

南都:实行“蓝色循环”项目运作后,回收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0 j7 [3 t. H+ s& ]. _9 Y7 w

洪燕:最初,整个回收产业相对较低端,2014年相关部门开始参与行业整治。整治之前,低端回收前端分类不精,导致纯度不高,每一批料性能不稳定,清洗要求也较低。我记得当时企业里到处都是塑料,都是灰。收回来的塑料倒在地上,到处都是污水。

% g! S& D2 V4 a% \5 k9 z# j3 [

产业回收高端化后完全不一样,企业会进行精细分类,保证高清洁度,配备专门的实验室,对调配出的塑料性能进行检测。形成高端产业链后,自动化密闭化程度高,减少了废气污染,污水过滤内循环也节省了水资源。之前满地塑料污水的境况也转变成现在自动密闭化设备处理,“蓝色循环”项目让整个产业得到很大提升。

J4 ]; N! |+ v9 L- o! x) t

另外,企业把回收的海塑卖给头部企业后,头部企业也愿意使用回收海塑来体现品牌的社会责任,获得更好的美誉度。当然,品牌愿意这样做也是因为这是不赔本的买卖,比如阿迪达斯的海洋限量版产品价格比普通款高。企业获利空间大,有利润后也更舍得投入,促进产业走向良性循环。还有一条道路是改进塑料再生粒子,提升它的性能以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有一些用于垃圾桶制造的塑料,通过性能改进运用到发动机上,价格也有所提升。未来我们也期待有第三条、第四条路,甚至更多。

8 E& f, ]6 n4 X n! m2 E' u3 C1 |' F9 L

南都: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 i* @0 z8 i, e1 W0 x# I" G7 c

洪燕:主要还是分类,我觉得要保证产品质量。比如回收塑料瓶后首先要分颜色,不同的颜色混合过于杂乱,最终产品质量就没法保证。其次要区分材质,瓶身、瓶盖、标签纸这三种塑料就不一样。前端精细分类才能保障后端产品质量。

( s& \5 k+ K6 @

另外,海洋塑料相比一般塑料,加工也更难。特别是在海里泡得时间久了,氯离子含量会高,本身纯度差一点,提纯花费的力气就大一点。

" [( z5 m' B) s, I

6 k8 I5 e" r- q4 d% |

工作人员在海洋云仓作业。

9 U9 X8 m- x3 A3 o+ h3 |) F$ H

政府“大包大揽”为产业引领者,政企合作助力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推进

; t" D. e0 C; \

南都:“蓝色循环”项目是一个多方合作的生态环保项目案例。这种多方合作有哪些优势?

9 r& h" B( `" x

洪燕:这个项目给了我们一个新理念。原先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比较多,现在有这样一个方式,让企业来主导,政府可以从财政或者人力腾出精力,主要做引领工作。政府的环保部门不会特别考虑经济效益,经济部门也不会特别研究环境保护,但企业会把这一系列相关的内容串联考虑,投入更专业的资源来研究如何使得环保项目利益最大化,也会引入更多国际化的信息和标准。这套内容可以和我们本身的环卫体系进行一个互补融合,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方式。

* D, a$ l7 @6 R! N( r; p8 I

南都:在环保产业中,政府主要承担哪些工作,可以提供哪些支持?

% g' @2 V' S- [6 ?1 q+ a8 T; g7 E

洪燕:政府可以邀请权威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另外,统筹利用政府各部门资源。比如管理岸滩的农水部门、管理环卫的综合执法部门等,把对岸滩的视频监控和闸坝的设计网络都纳入到“蓝色循环”的项目中,把需求融合对接。此外,我们也会开放给企业相关数据,比如船舶等信息,用于企业进行相关论证和数据追溯。在产业引领方面,我们椒江区提供一块地,让企业区做高质的陆地或海洋塑料的利用。

! H0 d( Q! T2 h

我们现在也想把整个“蓝色循环”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工作。目前正在制定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希望未来能够制定出地方标准,逐步把整个产业提上日程。

8 e. M; I) m9 l* h E2 _8 o1 {& n X

南都:标准化的制定也是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标准制定的进展如何?

2 n1 d0 {7 ` k% Y. b' E2 e% `

洪燕:前期的企业调研已经完成,框架也已经梳理出来了,但是标准具体内容还需跟企业一一对接,比如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等。对接后会进行编写和试用,最后是发布。标准涉及内容比较广泛,比如海塑的收集再生过程、后期的论证过程,也就是怎样能被认定为是海塑,都会有详细的规定。

, k$ Y* n$ K- d! J# u8 q

这是国内首创性的标准,可以给大家以参考。比如海塑的认定问题,距离海岸线多少米算海塑?收集过程中有哪些环节要做到?我们标准化之后,不管是用视频监控的方式,还是用颗粒的技术,大家就能够达成一个新的共识了。

4 \" R$ r$ N. ~4 s

治理方面而言,我觉得最大的助力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利润可观的时候,企业愿意配合整治,但利润很低的时候大家很难达成一致,这是我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下来的一个感触。政府想办法让企业有钱赚,我们对企业有信心的同时,也给企业一个平台去助力目标实现,企业自己也要去钻研,发展与保护才能并行推进。

y8 K# x5 D, [% a- G

5 A& H) [4 t1 E0 o) c

公众参与海边收集废弃塑料。

9 P, N! S# R$ t8 O/ Z7 l; i" v3 _

公众佩戴可视记录仪加入海洋垃圾捡拾,环保意识有所提升

# n- Y0 r" _% h

南都:蓝色循环项目实行以来,有不少公众参与到海洋滩涂垃圾捡拾中。如何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的?

6 s" r# m' F% q

洪燕:我们没有体系化的组织公众参与,大部分参与形式是个人或者小公司组织。有一些再生企业会雇佣工人来回收废弃塑料,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比如今天做了多长时间工,就可以到老板这里记账。还有一部分是有拾塑料瓶习惯的老人,他们了解到“小蓝之家”收价更高,自然会送到这里。最后沿海的一些环卫工人也会参与,他们有固定的工作区间,比如这段三公里的海岸线捡到的可回收物他们也会送过来。

- W J5 Y9 {2 L0 s

公众参与不一定要以固定的形式进行,大家了解到相关的标准规定,认为自己力所能及,那么有共同利益的事情大家是愿意来做的。

8 Y) c1 B2 n4 ^ f. s7 f0 {/ a

南都:运用了蓝色循环模式之后,您觉得它给当地带来了什么?

6 @. w6 k* M2 \- w; x" a$ u

洪燕:最重要的是公众理念的转变,意识的提升。以前渔民觉得海那么大,有些东西扔下去也没关系,但是现在随着“蓝色循环”项目的推进,他是知道这些东西是要带回来的。

) M# M* c& y* s" u7 n9 i# t

政府也会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比如评定信用等级,关乎差别化政策。对于他们做的比较好的个人我们也有一些绿色信贷的支持,他会意识到原来环保对我是有好处的。另外,渔业产品的经济效益提升也会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件好事。以前我们这边鱼吃的时候可能会有柴油味,生态环境好了之后,鱼口感各方面都上来了,经济效益就会提升了。

2 _' W* E9 e& Z' g3 M5 z) O) K

尽管渔民现在还是处于一个把自己生产的垃圾带回来的状态,暂且没有主动打捞海里其他垃圾的行为,但我们已经开始不再做加法了,不制造垃圾了,这已经就是一个显著的成效了,当然我们很期待减法的发生的。

( |4 e! r' {) s! T% A, {

南都: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丢弃塑料瓶等行为也有所减少。随着海洋垃圾减少,接下来我们会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 z/ d, l; i9 P4 n% C

洪燕:海洋垃圾的存量非常大,塑料瓶属于小体量的,最大量的是捕鱼或养殖渔业使用的渔网,装鱼的塑料盆、浮球等都是塑料制品。而且渔业生产是一直伴随垃圾产生的,这部分我们会随时回收。

2 j0 i( R) Z, ]* A3 \

另外,海洋垃圾是分深海和趋海两种,我们所说的OBP(微塑料、夹层塑料和大塑料)就是来源于趋海海洋垃圾,位于海岸50公里以内。回收深海垃圾是我们下一步的计划,但深海打捞的投入比较大,经济效益也相对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5 @8 i9 a' A, q. L4 V: W1 o

除了塑料之外,其实木头、泡沫这些也都可以利用,比如做成生物质燃料。但我们目前还没走出一条比较好的产业链,末端没有高级的出路会导致前端收集比较困难。

3 E. x8 o/ {3 L) h3 z! ?

采写:南都记者王玮 实习生谢一鹤 发自北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9 a& Q* z, d4 ^0 a; I0 N 5 G* ^8 v1 _( ?, M6 ^% L: r

责任编辑:

j F3 S& E' \4 Z0 x3 A; C. ~ 4 u+ B0 c- S8 h! S3 T. G ! S' H& I a. i# Q- b* k( | - e' r) `6 I* t& x; c) [; C* |- y; O, s* r1 g7 d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亿脉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