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在线1月2日~3日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圆满完成第89、90次下潜科考任务,这是“蛟龙”号首次在西南印度洋中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执行热液区下潜科考任务,也是中国第二批潜航员学员首次实艇下潜。+ y; W% D: u9 U2 h4 d5 f
7时30分,随着现场指挥部一声令下,“蛟龙”号布放入水,开始下潜、到达预定深度、抛载返航、抵达海面、回收至甲板……本次“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2835米,水中时间10小时5分钟,下潜人员:傅文韬、齐海滨。! b- d# ?9 O! l8 r& c2 Z, q. G
本次下潜是首次利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对海底活动热液喷口开展探测活动,成功实现了对350℃以上高温热液喷口的温度测量,完成了自容式高温温度计布放,获取了高温热液流体样品2*150ml;此外,本次下潜对该热液区的低温热液喷口进行了温度测量,布放了定殖架和微生物生长仪,获取了高精度的海底喷口定位数据和硫化物样品3块共1.8千克、玄武岩1块共2.3千克、螺15个、茗荷1个、水样8升。本次下潜发现,该热液区烟囱分布密度大,活烟囱与死烟囱相间出现,热液喷口流体喷出量大、热液流体浓度高。本次下潜对研究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的海底热液系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8 r# W( \8 a7 u4 R G 在本次下潜中,齐海滨作为我国第二批潜航员学员,首次作为副驾驶开展了实艇下潜培训,标志着我国职业化载人潜水器驾驶与作业队伍培养进入了新阶段。3 l) \/ l, a" D& o$ y6 m
随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月3日继续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作业,对这个中国首个发现的海底热液区进行科学考察,本次最大下潜深度2819米,水中时间10小时21分钟,下潜人员:唐嘉陵、陈云赛。
" m5 z6 V0 w! H4 a% ` 本次下潜“蛟龙”号共对3个喷口进行了观测和取样,其中在一处低温热液点进行了温度测量(所测温度145℃)并布放了标志物,取得了带有贻贝、茗荷等生物的完整低温烟囱体和热液保压样品(热液pH值4.8),布放了高温帽,对其它两个喷口区域进行了观测并布放了标志物。本次下潜共取得螺32个、贻贝37个、多毛类5只以上、茗荷若干,取得热液硫化物1块共4.7千克、玄武岩2块共39千克、保压热液流体样品1管、水样8升。陈云赛作为第二批潜航员学员开展了实艇操作培训。
% D+ b) W/ @& \1 l. a 本次下潜对进一步研究低温热液中生物的生存与生长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取得的构造带岩石样品对研究该热液区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记者 高悦 通讯员 梁菲)
, E! A* v! J" U: m" @$ b! q
0 M7 J/ Z- M" s; s) K, D9 L/ Q
表面产出大量生物的死烟囱
$ E0 A- t$ R5 e" f5 L& L/ `, }+ `5 v# l* k8 l
+ ] _- g; E9 N9 m! D8 l6 m( T& ]/ `- T' w( m, N& L5 _$ `
布防在热液区热液喷口及烟囱体标识及标志物- f( y! G) |2 n" h
2 l, A) q& Y. ]* L4 y, k8 E9 r
- j& [# F# j) O: ^( i0 J; T' z低温弥散热液区喷口标志物布防及机械手取样0 y1 ]* N6 f+ E9 Z: s9 ~- P
3 H0 R: J4 N7 i; q8 ]+ |$ g( V# l- c+ i- W+ E
0 H `3 f m/ \ f高温大流量热液流体喷出的烟囱体; j6 H: i8 p1 N i
% W y, F/ N% H
8 ?9 l3 B0 d! H# v+ n8 q8 ?& M$ [ K
高温热液流体喷口硫化物烟囱体取样
# x; C; j- Q1 q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