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G9 V) J+ V: [( l2 n 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拖网采样作业,对海洋新兴污染物微塑料进行监测。这是我国首次在此海域开展微塑料调查。
) e2 h1 S0 Y! s. Z/ `$ a 微塑料通常被认为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它源自人类活动,通过物理、化学过程和食物链富集,进入生物体甚至人体。微塑料也带来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是近年来国际海洋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 2 N, V4 A* {+ t5 B7 y
“此次是通过拖网的方式采集微塑料样品。”负责采样工作的研究人员周亚东介绍。
5 b' c3 a( B/ o' L 当地时间16时30分左右,科考队员从后甲板将孔径为0.33毫米的采样网缓慢布放入水,经过约30分钟的走航拖网,获取了表层水样品。之后,科考人员将样品装入玻璃样品瓶固定后封口保存。“后期,我们将样品提交相关机构,研究人员将通过实验分析其浓度、形状、组分等信息,评估该海域海洋微塑料分布情况和污染状况。”周亚东说。
3 T1 a1 Y; K% ]$ L0 }; j! p7 Z+ v 自2016年起,我国开始对近海微塑料进行监测。去年,我国首次将海洋微塑料监测拓展至大洋领域。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告诉记者,在第四航段,科考队将适时开展5次海洋微塑料调查作业。 9 P% Y- m0 h- d! d
据悉,全球在印度洋微塑料调查数据较为缺乏,我国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域获取海洋微塑料样品,对从全球尺度研究海洋微塑料分布状况、评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有积极作用。(记者陈磊)
+ L% Y) j) D4 [. ?1 B / H* t" Q2 K* f1 G
举报/反馈
' y* t* ?/ u* {/ Z) P) I
9 @* u/ ~' V: N6 a0 `& M
% L/ A2 t, v5 c' n
4 Z+ W$ E; g' e" s7 G0 s#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