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g- A9 m6 r8 v 1987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迎来了一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就在这一年8月,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记的海底资源勘探投资国。并由联合国海洋开发筹备委员会将印度洋的一个采矿区划分给了印度,截至目前,印度仍然是印度洋唯一的海底资源勘探投资国。 2 z8 N0 W3 ]2 V- W' e2 C4 |
划给印度的这片深海采矿区域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福建省还要大2.6万平方公里,可见当年联合国海洋开发筹备委员会对印度有多么的照顾。
# Z8 j& q! `) Z
+ _2 s( h, b" A* Z6 q( X 印度国土就像一颗钉子从喜马拉雅山脉向南,一直插入印度洋东北部。印度具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岸线长度为5560公里,对海底矿产资源的攫取一直是印度人的梦想和渴望。 * ]: y0 c- F' ?5 ^6 ^
印度国土面积较大,但是矿产资源并不丰富,能够拿得出手的资源少之又少。仅有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少,大部分依靠从波斯湾的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伊拉克等国进口。
9 |' \ J3 ^" f) z3 C% H; \ 尤其让印度人头大的是,战略金属资源极度匮乏,铜、钴、镍、锂、铀和稀土等有色金属储量非常少。在印度工业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有色金属资源只能依靠从非洲、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甚至俄罗斯进口。 ! ^( o# O/ X% l3 h
- C& v2 w, b/ R3 E. }
于是,印度人把目光盯向了广袤的印度洋。早在1981年7月印度政府就成立了海洋开发部,作为专门领导海洋开发事务的国家机构。海洋开发部成立后,组织开展了印度洋深海多金属结核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印度由此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成功地完成了海洋多金属结核勘探计划的国家。
$ k! L1 ^' {7 @7 D' L 在深海底部储藏着巨量的多金属结核,因其富含多种金属而得名,也被称作铁锰结核或锰结核,它含有70多种金属元素,包括有色金属、稀土以及铂系金属等,其中锰、铜、钴、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1%、0.22%和1.3%。
$ [$ b% T# o, G1 J7 ^+ i' Q" `4 y 海底多金属结核所含金属资源量高出陆地相应资源量的几十倍到几千倍。它们呈大小1厘米到15厘米左右的球形状或不规则状,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深海沉积物的表层。 . N! k& l2 S5 w1 w
; ?- ]- p/ E% q: v) D; J; {3 B3 c 1982年-1987年,印度科学家通过广泛深入的海洋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在印度洋中部划分出一块多金属结核区,命名为印度洋结核区,据估算,该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量约为130亿吨。
# t; P7 V6 U; f, r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片印度洋深海中储藏着32.5亿吨锰、1.3亿吨铜、0.286亿吨钴、1.69亿吨镍以及巨量的稀土和铂系贵金属。这下印度人“发财啦”!
) d5 b. S* M; ?1 x3 b/ E9 t 联合国海洋开发筹备委员会批准印度采掘深海多金属结核后,印度建立了一个25吨/小时生产能力的试验采矿系统和处理500吨/日的半工业化试验结核冶炼厂,边生产边试验。 9 \/ ^4 }0 T1 x7 ?: p* o
0 r, w% F/ _' x* x 根据印度政府的长远规划,每年将从印度洋采掘950万吨多金属结核,建立一座年处理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结核选厂,投产后,每年可以生产铜10万吨、镍13万吨、钴2.2万吨以及大量稀土。 ' v# b" @8 i, P8 Y6 b
按照此规划,印度每年通过深海多金属结核选取的铜可以基本满足本国生产的需要,镍、钴、稀土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
6 U# a7 x( |% J7 \ 目前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包括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多个国家均在对深海多金属结核进行勘探研究。
% X* `3 X3 [4 S- y: e0 N 美国、日本、印度和法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深海多金属结核的勘探研究,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深海勘探研究,起步还是有点晚,不过中国的深海探测器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才是深海勘探研究的利器。
% w8 Q: c/ R( ^+ I5 ~, ?3 K* j2 L$ t
9 B8 L+ f! S) O$ c4 |( f4 ~2 s7 D3 E. Q, }4 f, E1 {
' j/ ~+ o j2 t& f
$ a- `& }5 e" x9 x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