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p, T" m3 x9 v$ T
“我之前看到一个新闻说,现在人体内好像越来越多那个微塑料了,听着好吓人” 2 l: A% s- N( y: Z+ I5 [$ X8 t
“微塑料是什么?是不是因为平时用那种塑料饭盒太多了,才会这样呀?” / l9 F0 w. f2 n. C. S
“我觉得有关系的,好像说血液、大脑都被‘入侵’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这些塑料的摄入呢……” 8 M8 P" N" m8 p) O- a7 e8 f; M
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塑料制品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塑料垃圾也逐渐积累,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
) e6 Y/ E h* b: Q* n! r 微塑料,可能来自塑料制品的分解、洗涤、磨损等过程。关于微塑料对人体的影响,科学界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 K6 X8 i& Q0 C% _7 W3 s8 ]1 A
/ K/ f d& @) F: b 一、研究发现:人体每周摄入5g“微塑料”
2 x3 ]% J% y1 q; `, ^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引入了“微塑料”的概念,探讨了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存在的塑料碎片问题。
6 ]9 l: D1 p3 Y* I W9 F5 D+ r g 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呈现出不均匀的混合状态,通常难以用肉眼分辨,因此被形象地称作“海洋中的PM2.5”,类比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
' l$ c; q2 d9 d; Y8 O6 Q. } 令人担忧的是,研究人员不仅在人体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甚至在胎儿、胚胎和羊膜中也检测到了微塑料的踪迹,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震惊。
. a7 O1 i0 M+ S1 x) b$ k 还有研究发现,人体每周吃下5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Christopher Zangmeister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探究微塑料来源和释放情况。 : S! F' C' g$ x0 a
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倒入100℃的水,静置20分钟后,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这意味着,在500毫升的热咖啡或热奶茶中,可能会摄入约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
+ ` ~& c; b8 T6 h7 ~9 S5 ?7 x2 X 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及其团队以美国人的饮食为基础,根据不同食物消费类别和食物中微塑料含量,估算出每人每年可能摄入5万个微塑料颗粒。以重量计算,每人每周摄入约5克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0 z4 C9 `, R$ @
7 v0 }3 ^# ]/ ?6 J 微塑料的来源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 T8 X: C) r8 Y0 j+ W 一是来自陆地的微塑料,这些微塑料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 7 q" a: K% p& J
首先是“初生”微塑料,它们是为满足工业需求而制造的,常见于化妆品、清洁用品中的摩擦剂,例如牙膏和去角质膏,以及纺织品、纤维服装等,这些微塑料通过废水处理厂被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
8 H. M" J y/ x 其次是“次生”微塑料,它们源自大型塑料垃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经过分裂和减小体积后形成的塑料颗粒,这些微塑料可以直接从海岸线流入海洋,或通过河流和污水管道进入海洋。
6 ~9 s- ^- u1 B% F7 _% e 二是来自海洋的微塑料。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指出,环境中的塑料微粒分布越来越广泛,甚至在500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中也可以检测到塑料微粒的存在。这些微塑料主要源自海洋环境,包括从陆地源头输入海洋的微塑料,以及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逐渐分解而形成的微塑料。
" q0 K \6 Q" D$ g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日常膳食也可能遭到微塑料的污染,主要包括:饮用水、鱼类、贝类、食盐、蔬菜水果、生肉、糖、乳制品等。
k# @6 |! ~( i* Q - G2 i5 M/ s# X, P' T
二、人体这4个部位,早已被微塑料入侵' n! M% ]; p' y& [1 G3 x) a. D
研究显示,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水源甚至空气进入人体内部,被检测到存在于血液、肺部、肝脏等组织中。
1 W' S+ A2 m- O- t. K5 u7 m9 o0 m 而微塑料可能会干扰人的内分泌及细胞运作,对生殖和免疫系统产生潜在影响,甚至导致癌症等风险。
0 Q7 e M4 D9 @6 Z) t0 c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微塑料入侵了人体多处:
3 E& D% V( F4 W6 _# b2 m 1、血液 9 p% D. X: D9 [; j2 v) L
2022年的一项研究在实验者的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这表明微塑料可能已经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 H3 V, d# v7 K) i" g( r7 u
& C7 T, |" k+ G/ z2 e3 A$ H
2、肠胃
# |/ ^* F% _) e: O" `6 y 2018年,欧洲肠胃病学会的报告发现人体粪便中含有多种微塑料,直径在5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这意味着微塑料可能进入人体肠胃,有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 U. F) e. J# L5 V7 R
3、肺脏
. e$ S$ c. P- F# J& P; x6 L0 Y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指出,通过人体模型的空气采样,发现一个轻度活动的男性每天可能吸入近300个微塑料颗粒。此外,在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邻近肺组织标本中,也观察到了纤维素和塑料微纤维。
A& N' y' l- l! m 4、大脑 # h# I: N, H# `1 u' N6 g
根据国际科学团队在2023年发表的研究,微塑料颗粒在小鼠体内能够短时间内穿越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这引发了担忧,因为某些微塑料颗粒可能在大脑中引发炎症、神经紊乱,甚至增加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5 p. Y+ M6 C9 z: l- w/ P
4 P! U* F6 p5 j) m- C1 R 三、日常做好3点,远离“微塑料”3 T& g1 k. o+ G- l( F. ~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个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 ?& U8 f8 X1 X% R, u 首先,平时最好选择可降解塑料,在必须使用塑料制品时,选择可降解的塑料,这有助于减少普通塑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J$ C$ g5 g( Q 使用后的塑料制品别乱扔,正确分类处理塑料垃圾,将塑料瓶、塑料袋等放入指定垃圾桶,避免随意乱扔,以减少环境污染。 7 @* S) {, D: C. B. n" y# _
不过平时还是建议大家少用塑料袋,在购物时,可以携带编织袋或布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从而降低塑料垃圾产生量。 " o' f1 f' R. `( c, Q- j8 S$ n! z
1 D2 y3 I; [& N c: o
总结:虽然塑料制品已成生活必需,但微塑料的危害不能轻视。从个人做起,微小的改变能够帮助减少微塑料的存在,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地球的未来。
8 o$ I: K( `3 @7 M t1 n* ~; @ 参考资料:
6 s- L3 K7 V# ?9 c [1]《这些膳食中竟然都有微塑料!如何减少摄入?》. 健康报.2023-07-17 : R) A* N& q7 [
[2]《吃顿外卖=千亿个塑料颗粒下肚!每人每周摄入的5g「微塑料」,正在摧毁你的身体》.梅斯医学.2023-05-04 6 i" S2 F: N* @6 H% w
[3]《你家有这个东西吗?它产生的有害物已经遍布人类全身,连胎儿也不放过》.凤凰网健康.2023-06-05
+ k9 p2 W$ p- C$ s: d9 C/ F5 k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n: e9 B5 }4 U4 ~# ^( H/ Z" {; _/ y3 z- d* o, N+ N" U/ t
) j: c; i' M0 R,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