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p$ K( q5 Z! P! _3 q6 A8 f: H 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E t: c" H9 n" @ 你刚刚丢弃的一个塑料袋,可能若干年后就变成细小甚至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塑料颗粒出现在南极。近日,正在“向阳红01”船上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的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9 q2 A7 f) u+ t8 ]& r 遍布近海大洋的“海洋PM2.5” " N: x) ?0 U9 G/ e5 `
微塑料是海洋环境中一种新兴污染物。
m v$ s4 l2 t ~9 Y6 N 视频时长1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 p3 _1 Y2 [* A( C" E+ a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景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通过船载泵取得500升表层海水,现场首先利用专制浓缩装置浓缩海水样品,然后将浓缩完的样品过滤富集到滤膜上,用显微镜观测发现滤膜上有5-6个微塑料。 / X% e1 j) t! d2 F8 r) \
如同大气中的PM2.5,环境中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看见。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
* b5 h; A# I8 z1 L' ~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小颗粒主要来自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塑料。”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道季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 ^' b2 l5 R7 k. _
 $ h6 p) ]5 n' d; d2 R: G: N- m; n
磨砂洗面奶中的小颗粒 0 u$ C! t0 E0 J2 X) Q5 I2 B# Z2 Z
有的是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层层分解,大变小,小变微,最终形成了环境中的微塑料;有的是日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或作为工业原料的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比如牙膏、洗面奶中具有摩擦清洁功效的塑料微珠。最终,不同来源的微塑料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排入海洋环境中。
# {" T( }0 w: Y" l- d" ? S" E “微塑料已在海洋中广泛存在。”李道季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掌握微塑料在全球海洋中的分布情况,但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水、沉积物、海滩、生物介质内均有存在,从近海到大洋,甚至在南北极都有发现。
* N e+ u6 }, }5 x 生态健康风险需关注 3 Z1 i' f1 D) `+ t8 [1 I, k
来自于英吉利海峡的504条鱼中,36.5%的鱼消化道里存在微塑料;收集于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385个藤壶中,33.5%的个体消化道中含有微塑料…… `& _! C4 H; u$ p8 r& i( `4 m i
视频:海洋里的塑料屑 ) h. d2 ^2 d: a; ]- @5 i. X
“不断有科学家在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微塑料。”李道季指出,除了破坏海洋环境外,海洋微塑料一旦进入食物链,将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 `- [+ n/ s$ J+ R+ Z
他解释说,塑料中有很多添加剂,有些具有毒性,同时微塑料还有极强的吸附性,吸附其他有害物质,一并释放到环境中。生物误食则会引起种群衰退、外来种入侵、病原菌传播等,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多危害。 - B- ]( J: @- q, C% [0 [! r
日本、英国、葡萄牙、希腊、南非、美国、巴西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科学家曾对当地海岸带上微塑料表面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地区的持久性有机物含量可高达24000纳克/克。
. T6 }2 C1 ?3 m# s Q8 c  - Z; Q0 C" h" X1 s- n6 |( a" f5 f
这些水产品都可能含有微塑料哦 & ?0 W) w% J, h. ?
“海洋中的微塑料会对海洋生物带来较大影响,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将威胁人类健康。”李景喜说。 ' R' O! c) K0 k8 |6 m" D
为此,有科学家提出,生物体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以及造成的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是当前微塑料研究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2 @+ S/ h& F' z3 {: g 2015年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并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 k- k; B. L1 v' l' d 不过,李道季坦言,微塑料问题近年来才被广泛关注,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机制的相关研究还都在进行中。 . H/ {( M4 q4 Z9 V! f
深度参与全球监测和治理 6 H9 ~; i g$ q! W
我国的微塑料研究始于2013年。“当时国际上刚刚开始兴起研究热潮。”李道季说,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最早开始海洋微塑料研究,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微塑料研究论文。
+ j! `/ c; M( k7 K( l' G 近年来,一场从近海到大洋,再到极地的规模浩大的微塑料监测行动正在陆续展开。
( {" C; k! u: r0 \" ^ 
- t* Q$ a; Z$ p0 q 沙滩上散落的微型塑料颗粒
# T- [) C- ?( z4 k1 u. I 2016年,国家海洋局启动了近海微塑料监测;2017年,首次将海洋微塑料监测拓展至大洋和北极;2018年,“向阳红01”船将率先针对中国近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及南极区域开展大尺度范围的微塑料调查。
( Q- J+ x# D2 }% _( g 2017年初,李道季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这代表了国家层面对微塑料研究的支持。”李道季说,“这也是全球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
, R; c; C7 ^- y: @6 C" E$ f: `2 \7 r 同年,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据该中心副主任穆景利介绍,他们将开展相关技术、方法和管理对策研究,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公益性服务。
# m# S. S% g$ b% V* M# R4 D' {6 _( m 
$ a! a; X0 k& L! D- T/ S 含有微塑料的浮游生物 ) s0 {8 j( R$ D ^
一系列监测行动的实施,为开展海洋微塑料调查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对微塑料的监测分析缺乏统一的方法标准,造成全世界科学家的研究数据难以进行对比。为此,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正在起草《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程》,以期为微塑料监测建立标准化体系。
# j6 u- G9 y L “相比微塑料的复杂和严重程度,目前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李道季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积极融入全球海洋微塑料监测和国际治理。 2 d! M3 W, m+ w; s! m, A/ ]% l
聪明干公益,有效做慈善!
, e* h7 h7 ~- w0 C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益慈善论坛(微信号:loongzone2006),一起学行善! 6 J% r3 X9 v% {. C3 u; Z
 . S: T6 s3 P& g0 F
5 y( c1 {. C- y6 ]4 Z1 m
1 d$ B$ }& H: O. ]- [& U: Q7 N9 f
- a5 ~7 L B, s, V# t!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