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中国共产党海洋思想的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思想脱胎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所蕴含的海洋思想,并从以马汉的海权论为代表的西方海权理论中获得借鉴,携带着深刻的历史基因,同时受到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回应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国家海洋实践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海洋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发展阶段、概括为三种主要的海洋思想。
  h2 w+ O( P( b3 v6 P! B6 z  q2 f一、和平共处思想$ j; T. H6 `5 {6 f
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如何处理国家间的关系、构建更为合理的国际秩序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思考的主要问题。建立初期的新中国在这一大背景下更是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与严峻的周边海洋环境,尤其是当时台湾当局在许多政府间国际组织中被视为中国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身份在国际社会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处于被孤立、被排挤的境地,因此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保证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关切,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思想应运而生,具体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S1 o0 a* s& Q) _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由中国提出并于19544月在中国和印度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序言中明确宣告,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既有国际法律环境的回应,它强调国家主权、倡导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推进互利合作,它超越了零和博弈思维,是中国坚持并遵守的处理周边和国际关系的规范与准则,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外交理论的核心内容,当然也是对中国海洋实践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的思想意识,更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法发展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于特殊的历史阶段,但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为进一步的发展留下了开放空间。今天,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4字、1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该原则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参与海洋实践的指导性思想。% L# ]' |7 k$ Q! z9 B8 Z$ D
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9 I5 R6 b8 z+ c/ L! j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一般被认为源自《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平共处思想在解决领土主权与海洋争端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是和平解决争端的新思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诞生的大背景是国际社会的整体形势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为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我们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19781025日,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回应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归属争议相关问题时指出:这个问题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许下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的办法。这一发言不仅宣告了中国对于和平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态度,也标志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形成。之后,在解决南海争端时,邓小平同志再次阐释了这一思想。1986年菲律宾副总统劳雷尔访华时,邓小平同志向他提出,南沙问题可以先搁置一下,先放一放,我们不会让这个问题妨碍与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随着实践不断发展,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发展成为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海洋争端的指导性思想。
/ c  ~- _; ~7 t$ }% b3 a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含义。第一,在争端的主题事项是领土主权归属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要以主权属我为前提。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第二,领土主权归属关乎国家核心利益,解决难度很大。在不具备彻底解决领土争端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主权争议搁置起来,进行共同开发,但并不是放弃主权。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第三,共同开发的目的是通过互利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有利条件。可见,搁置争议是为了进行共同开发的手段,但是共同开发不是最终目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争议”,只是解决争议的思路摒弃了零和博弈思维,强调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最终解决争议。7 p% N; |& s: z/ e' a
三、海洋强国思想" d" i2 ~, f& H& z- s+ Z) A' [# V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中国走向海洋似乎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要和学者对中国战略发展方向形成的共识,因为中国有利用海洋的大好机遇、条件、能力与现实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海洋强国思想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了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四个基本要求,即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则掷地有声地重申,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至此,海洋强国思想成型。( Y: L: g* O; _3 G3 b- Z0 m3 ]
海洋强国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第一,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思想的重要支撑。建设海洋强国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增长,相较于过去重视海洋经济发展速度,现在我们党更关注海洋经济的发展质量,要着力改变海洋经济粗放发展的现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第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强国思想的重要动力。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海洋竞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竞争,海洋开发的深度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度,因此要做好海洋科技创新的总体规划,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第三,提升海洋生态文明程度是海洋强国思想的重要目标。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实现人海和谐。第四,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海洋强国思想的基本路径。在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与相关国家的海洋争端,通过开展广泛的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第五,加快现代化海军建设是海洋强国思想的重要保障。决定政策能否得到完美执行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军事力量”,没有强大的、现代化的海军作为后盾,一国很难保障其海洋政策得以全面贯彻、其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活动顺利进行。为此,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 h! D1 ~5 F$ F! D) x0 R  
6 S  a. Y$ W5 }' A7 [: D! D2 F! X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共产党海洋思想的国际法解读:发展历程、实践彰显与法治愿景》,原刊于《南海学刊》2022年第1' e6 B5 L* x- Q  `& A5 e7 |( S, B
作者:姚莹,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教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