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m" w) }6 ]3 U+ P0 G5 V 原标题:无人潜航器的国际发展现状与趋势
/ Q; v0 d2 ~/ h2 M: g
6 E' P8 \3 m: W. j 据美国军事网站“战争地带”(The war zone)2月17日报道,位于纽波特的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和无人与小型战斗舰项目执行办公室发布了其负责开发的新型无人潜航器“黑鱼”(Snakehead)在洗礼仪式拍摄的照片。而根据美国海军此前公布的消息,“黑鱼”最早将于2023年开始服役,这也是美军新款大型无人潜航器“黑鱼”的首次公开亮相。随着无人水下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战争越来越追求人员零伤亡的需求下,作为无人作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无人潜航器,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研发“热点”。无人潜航器被称为水下战场的黑马,现代海军“力量倍增器”,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 t& n0 X1 ?% F/ w5 T9 r2 G  * `$ _: G9 N% @: J$ _+ O: J
图:美军新款大型无人潜航器“黑鱼”首次公开亮相
, J" |8 H/ k; A 1 发展历史
3 R, `8 A) u9 ^! ]$ k& n 早期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只是用于民用领域,它可以代替潜水员进行沉船打捞、深水勘探以及水下电缆铺设等作业和施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无人潜航器的相关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价值才日渐被人们重视。近几年来,以无人车、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UUV)为主体的无人作战装备逐渐在军事应用中崭露头角,特别是 UUV已成为世界各国海军装备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3 L- _7 Y" {; S- h, @; v 美军对于无人潜航器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1994年,美国海军正式将无人潜航器发展列入计划,提出优先发展无人潜航器的水雷侦察、情报监视侦察和海洋调查能力。美国海军于2000年、2004年、2011年先后发布了三版《无人潜航器主计划》,为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发展确定了多层次、全方位、体系性的基本框架。2011年美海军发布的《水下战纲要》,提出要加强对大型UUV、特种部队航行器、分布式水下网络、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等有效负载的利用;2017年1月,美国公布了《下一代无人水下系统》报告,提出近、中期无人水下系统构想,建议采用商用无人潜航器扩展水下竞争优势;2017年9月,美国著名智库发布《恢复美国制海权》报告,要求美海军未来装备超大型和智能型无人潜航器。美国对无人潜航器的发展极为重视,认为水下无人潜航器技术的进步将给美国海上作战带来革命性变化,极大地增强美海军的水下行动能力。强调其在未来水下作战中的重要地位。 " p' F3 }( r- v3 N1 C6 ^
2 发展状况 6 G- q$ C- F. k. ~3 s5 X9 ?$ g5 C) r7 m
当前主要军事大国都加紧了对无人潜航器的研究,下面主要介绍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现状。
3 D3 S+ b3 w1 J3 { 一是美国海军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最新发展现状。
' L: X; [) F: V2 c2 |$ Q* A% D' b: F 与世界上其他十几个研制UUV的国家相比,美国是世界上水下无人潜航器发展最全面、最成熟的国家,美国海军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美海军在役或在研的无人潜航器主要有远程环境测量系统、半自主型水文勘测潜航器、刀鱼反水雷潜航器、战场预置式自主潜航器、大排水量无人潜航器等。但是目前美海军绝大多数水下无人潜航器主要担负搜寻敌方水雷和海洋测绘与研究两项任务,其它任务仍然处于试验和拓展阶段。美海军近期还公布了未来几年开发大型和超大型无人潜航器计划,2017年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大型无人潜航器被赋予了多种作战任务,包括反潜、监视、侦察、反鱼雷以及其他任务。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将比大排量无人潜航器拥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其不仅在建造模式上采用模块化建造,同时还拥有容纳各类任务模块的能力。 4 S& k" P/ [* S6 ]6 a) B" }
二是俄罗斯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最新发展现状。
$ I/ V+ W$ v, K3 W) X" _. C 俄罗斯对无人系统研制工作可以追溯到前苏联时期,但解体后由于缺乏经费等原因发展降速。近年来俄军方不断加大对无人系统研发的投入,依仗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在无人潜航器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UUV产品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代表型号有状况-6、朱诺、护身符水下无人潜航器。2015年11月11日,俄披露了正在研发的一种水下高速自主潜航器——“海洋多用途系统Status-6”,该潜航器可携带核弹头,可在沿海地区破坏敌方重要经济区域,并可造成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据悉,该无人潜航器的速度和下潜深度将大大超过现有任何国家公开的潜航器,性能堪称世界第一。 8 E6 z m$ z8 j+ P
三是欧洲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最新发展现状。 . B( S4 v, O: E( J" {" s
欧洲主要有挪威、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瑞士等国研究UUV,并在锂电池、导航等相关技术领域与美国水平相当或接近。欧洲各国研发的一系列UUV产品包括:挪威先后研发的休金系列、REMUS系列3型;法国的Alister系列,Alister-9型为军用UUV;德国的3型UUV(MK-I、MK-II、Deep C);瑞典的2型UUV(SAROVH、AUV 62MR)等。
: C, p( L+ F# F% O. n 除此之外,日本已经为无人潜航器的研制投入了数亿美元的资金,其无人潜航器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日本将有限资源集中于包括无人潜航器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在内的重点项目与核心技术,以满足其增强军事能力,成为军事强国的野心。 0 O8 ^+ i, h5 L

: r% n5 B0 V8 n: _) s* W5 x+ h: E 美军“反潜战持续追踪无人艇” ACTUV项目概念图
9 b {9 @% G! o2 f( b/ j+ r 3 地位作用 ' a- b% f l* K7 `0 Y- w
在军用领域上,无人潜航器属于一种新概念武器中的无人作战平台武器,从这某层意义上说,无人潜航器的作用和无人机作用差不多。现代化战争日益显现出无人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近年来无人机的出色表现已经证实了它的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无人潜航器的相关技术发展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相对成熟,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价值才日渐被人们重视。
3 S$ J! T P' T" D' m0 a! S 目前UUV所担负的军事任务主要有这几方面,按水下防御、水下主动自主式攻击和战斗支援3种样式,可以分为战场目标、环境探测及信息搜集、反水雷和反潜、作为通信和导航网络节点。根据美国《水下无人潜航器主计划》的规定,水下无人潜航器可以执行情报监视与侦察、反潜、反水雷等九大任务。 5 B& T4 ?* @: C5 ?1 h: j, E' B, u/ _
水下无人潜航器执行任务有很多好处。一是 成本效益较高。它们无需配备满足人需要的各类设备,可以更长时间地开展行动。二是 可以到达大型舰船无法到达的水域(例如浅水水域或法律不允许的水域),或者在很狭窄的水域执行任务。三是 可让海军水兵远离直接战斗与可能的伤亡。四是 可以减轻有人潜艇的负担,使它们可以专注于更重要的任务。 ( u. Z6 }7 A0 B3 v& I( a$ C( t* T
4 发展趋势
2 J" J, U2 N# A. m% c 随着无人潜航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主要展现出了以下发展趋势。
; Z# F9 l: n7 P* ?# y0 I* e. U9 G4 L 开发新能源以提高续航力。现代化战争要求未来无人潜航器必须具有更长时间的执行任务能力,无人潜航器需要稳定可靠的能源提供更长的续航力,如数月、甚至数年以上。目前核电池及太阳能电池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来完善其性能。 $ K9 C" C2 l0 f5 w, W. \% x
指挥控制不断完善。目前来看,大多数无人潜航器对于环境及任务的动态变化,还不具备完全自主决策能力。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应用智能化、通用化的指挥控制技术,强化航行器动态任务规划、综合任务管理等功能,提升无人潜航器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以提高其自适应能力。 ) ~! \. d' ~4 T" b; L
导航定位能力会进一步提高。精确的导航定位能力是无人潜航器成功执行任务的基本要素,因此,利用声波定位及水下环境地形导航技术(如地形轮廓跟随法、海底映像地图匹配法以及其他的地球物理技术)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0 N$ ?/ u& Q" z1 E# C# t$ @1 ]3 a, e 更加注重协同作战。单一的无人潜航器不再单独执行任务,而是与其它无人潜航器或作战平台协同作战,以达到最大的作战效能。
' d7 x X9 r5 e* c4 R! S 5 结语
; n8 M+ F/ S6 g 虽然目前无人潜航器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的制约,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各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续航能力更强、多种技能集成于一身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必将得到更加飞速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水下无人潜航器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并将深刻改变未来海洋作战的具体模式。 9 L" D9 ^6 J8 P* t
来源军事高科技在线 6 a: Z/ [$ @% d) O! A+ D
END ) W& U; T; i0 g. H G! P
热点文章 (向上滑动阅览)
+ Z; v9 H! ~* P# n% { 文章推荐 | 韩翰:基于深度学习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综述 文章推荐 | 王久龙:直升机尾桨叶疲劳试验技术的研究 电极的便携式心电监测系统研究
- \: v {: a6 E, a, } 文章推荐 | 张梅菊:陶瓷基底薄膜热电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8 _1 c" @. O 文章推荐 | 欧阳麟:基于驾驶员面部时序数据的疲劳驾驶检测算法
! e# y$ `7 z+ T% q% O7 h% y* } 文章推荐 | 张文利:基于改进的Transformer加Anchor-free网络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 E0 }3 n' [! e
文章推荐 | 刘冠军:硅基与石墨烯基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研究进展 ) L, }. g9 |% y4 v/ b
文章推荐 | 蒋超:基于图像的无人机战场态势感知技术综述
5 l2 j/ \& D* ~. Z# o$ ^+ v 文章推荐 | 张飞扬:基于生理信号的警觉度检测研究综述 A3 j# V9 T7 ^' |
文章推荐 | 邱芳:深空探测航天器控制系统自主管理软件架构研究
* n" W6 f9 w4 [% } 文章推荐 | 王燕山:石墨烯柔性压力/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 I" H# Q. N% ?9 {! x% K7 F: N
文章推荐 | 王红:民用航空器测试技术体系架构研究
& p# t0 ~0 G' k4 `6 d* k& i7 d 文章推荐 | 刘亚威:面向飞行器结构健康管理的数字孪生及应用研究综述
9 ^* l7 e+ y' ]( c4 o 文章推荐 | 孙志岩: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 ^ u" r9 A6 n0 B 大家论坛 | 高金吉院士: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监控智能化 / h$ U ^2 r T0 ^; R+ R9 h
大家论坛 | 王海峰:航空装备保障智能化发展认识与探讨
1 ?& V# y7 H" z5 {' O7 X# h 大家论坛 | 王华茂:航天器综合测试技术与发展趋势综述
/ b& K+ t7 p& }4 m+ \# `- Y 大家论坛 | 李开省:大型飞机电力系统测控技术需求探讨
+ [$ G' i4 N3 \( P8 D0 Z1 B" n3 N# x 2021年计算机、自动化技术领域优秀论文集锦 , G* H0 Q" U+ h: g) {, [
2021年航空航天领域优秀论文集锦
% x& |5 k- a/ M, ~ 2020年航空航天领域优秀论文集锦 z1 ^9 Q# l4 o5 D3 `
2020年计算机、自动化技术领域优秀论文集锦 . L4 ?1 W+ y4 M: l' B
期刊动态 (向上滑动阅览)
' x4 J8 G* }& c% @ 关于2022年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年会征文的通知
1 f. E- [7 J' I0 j, {* @; t 关于第十九届中国航空测控技术年会征文的通知
( z5 y. I% Q" Q1 V# C 关于《测控技术》“装备无损检测与健康监测”专栏征文的通知
' d$ g! x: ~( I+ r( r; }& F 关于《测控技术》“力触觉技术”专栏征文的通知 - N# i9 [" {) s9 F% O$ l
《测控技术》继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5 d* }( `2 J4 M 《测控技术》官网“测控在线”改版升级 # X0 A/ \3 P4 t0 O7 b8 K7 r
《测控技术》致谢2021年审稿专家
' k; x2 v/ G1 R; [ 期刊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 l7 j9 z+ s) I% y/ d
2022年第5期
+ U5 |' K* k0 `3 t6 [ 2022年第4期
* n$ x; x% C/ {( Y1 l. n/ I0 ~ 2022年第3期
! v% f6 `* D$ F! \- X3 c- I 2022年第2期 . h) i' f* B; v# J( [/ a
2022年第1期
' U( v5 i" X* i/ ]' h- a T 2021年第12期 1 h) K6 u8 O% z; p, n" ]; C. M
2021年第11期状态监测传感技术专刊 ( N. `* w$ j9 P& b5 a/ v. c2 a
2021年第10期
: C8 y2 X: f4 m a! E 2021年第9期 2 @" ^. ^0 V% j% ^# F8 \1 c
2021年第8期
# K# J. H$ |: T$ c% H 2021年第7期 # G v- V! H. W( F. G
2021年第6期
; c: W' L X' T" _, w* q 2021年第5期
0 f( b* t2 t$ e$ J# [% F4 u& n2 r 2021年第4期
! P+ _/ B: c5 ? 2021年第3期
8 D# h8 H% g+ B- w 2021年第2期 ! W) C- Z$ y0 |) R
2021年第1期
0 |0 B' V' H7 _ 2020年第8期机器视觉技术专刊
' G6 z- V2 R/ F5 W7 T 2020年第12期人工智能与测试保障专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9 c- `, l) A! L% g9 p7 W3 Y' P; V7 W; ]5 x' j, y8 t
责任编辑:
: D7 {! l7 x1 z ~5 b! b1 W- A6 u6 u* M: \
& E7 Y* g+ {4 j7 U A1 Z1 Q1 H- ^: f% U4 e% b' W! Z4 E# R
6 x: u7 g5 H!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