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小鹏又整活了:辅助驾驶干到下半场,飞行汽车请尽快量产

[复制链接]
/ q- h5 R8 n: g
$ O% H; n1 N0 y( [( Y

作者 | 德新

( t! _; U5 |& O+ j* T: a- q b

编辑 | 王博

% ^' ? U6 z3 ~0 m6 \& n : G4 c$ u' m0 F, m3 w9 Q

1024,是程序员的节日。

9 Z% ~- X0 N# |5 ?& w# x- S

但在汽车行业,因为小鹏,这几年1024已经逐渐变成汽车科技的秀场

: u( b' t2 D% A! p& v

小鹏的1024科技日始于2019年。

% C1 i8 y8 w- M2 j2 z; q. n

2020年,智能驾驶XPILOT和智能座舱XmartOS成为小鹏最重要的两个技术标签。

* U* m; |9 T1 [ D

2021年,高速NGP横空出世仍让人记忆犹新。高速NGP流畅、本土化的体验,一下就刷新了大家对辅助驾驶技术的认知,也很大程度加速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内卷。

2 l% i$ z4 E1 C9 {, D% y5 Y

现在的1024,既是观察小鹏科技储备的绝佳窗口,也是衡量国内汽车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风向标。

% f0 w O/ \! L0 G

作为一家以「智能科技」为核心卖点的车企,小鹏在2022年的布局已经大幅超出了汽车本身。小鹏所展示的黑科技,既有大家熟悉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也有更面向未来的智能机器人甚至飞行汽车

' l7 J0 t/ K, N5 H

作为一家头部的新势力,硬科技车企的代表,小鹏对未来出行是怎么思考的?

* b8 x0 P9 e/ H: H3 h+ E* \

1.城市NGP首发,比高速NGP难100倍

/ F6 Y- c+ Z- Y+ ?+ t$ j

首先聊聊备受期待的城市NGP。

4 G ~' X% u, P3 y2 \; p

高速NGP - 城市NGP - 全场景辅助驾驶(XNGP)- 全自动驾驶,这是小鹏看到的智能驾驶的演进路径。

4 d" V: N2 ]) e- l0 x6 ~- Y0 J( Z

用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的话说,「单场景辅助驾驶是上半场,全场景辅助驾驶是下半场。」

% _ v5 r$ {2 O/ ] 3 A L, I4 v% F9 ^) }7 @" n

城市NGP是开启下半场竞争的前奏,我认为也是辅助驾驶发展的一个拐点。

5 R; r3 D6 R: ?- Y" ^8 v

此前,XEV研究所做了不少车主调研,很多新能源车主之所以不用辅助驾驶,是因为缺乏高速路的使用场景,而城区路又用不了。小鹏给了更精细的数据:用户的用车时长中,90%是在城市道路;从频率上看,用户100%每天都会经过城市道路,但只有25%的用户会经过高速路

0 n5 c7 S( z( I0 d( v

城市NGP比高速NGP要难上百倍。小鹏的实操经验是:相比高速NGP,城市NGP的代码量提升至6倍感知模型数量提升至4 倍,预测/规划/控制相关的代码量是88倍...

& h, z) E+ E$ N0 i2 ?8 A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劝小鹏的自动驾驶团队,为什么要去做这么难的城市场景,而不是做一些难度更低、收益更快的场景?吴新宙表达的是,「这是难且正确的事」。

7 B/ }' X8 l9 Q/ r2 x' m: i, v

城市场景作为最高频刚需的场景,会很大程度提升用户对辅助驾驶功能的感知,拉动用户对辅助驾驶软件的付费意愿,同时拉大小鹏作为领先企业和其他车企的差距。

* p2 E, C. x5 o9 X/ P3 m

像很多新技术一样,从不好用到好用,到产生依赖,存在一个临界点,辅助驾驶也是如此。

' @6 _7 E3 I3 X' l' \; g" U3 D

何小鹏在初体验城市NGP早期版本时,觉得系统就是一个新手司机,随时要准备接管;但到10月份体验第4个版本时,已经觉得是一个开车水平强一些的司机。他认为随着技术打磨,用户从不信任到依赖的这个转折点快要到了。

" `3 I& V4 z* p

从技术层面上,城市NGP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 {* l9 p. U) }. U& Z# I+ f . N9 v4 V P. [8 K0 i g9 ?2 E5 s 第一,应对由城市场景本身的复杂特征带来的挑战,比如车辆、行人密集且会出现大量相互遮挡,并且目标的运动轨迹更加不规则和多元,静态的道路环境也在持续发生变化。! D: S; L3 @3 }. d2 C & v6 X5 E+ o" U8 p# c

具体而言,小鹏从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行为预测、规划控制等方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 E8 D! E8 G* G2 ^4 X% w; i2 }

比如针对密集场景的物体检测,放弃了原NGP的物体检测神经网络架构,重新搭了一套架构;启用业界最新的单目3D检测网络,直接通过单目RGB相机来预测物体大小、朝向、距离和速度;设计新的车辆转向灯识别网络;利用数据闭环,解决各种长尾下的红绿灯识别问题,等等。

1 M; c1 B# V/ O8 c! } - R/ F [. [: A# q7 d! e* K 第二,要在有限的资源上,将功能产品化兑现给用户。P5上只有30 Tops算力的Xavier计算平台,相比后来的OrinX资源非常有限,这要求有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包括模型优化和部署等等。 ; X: e: m+ V+ c5 J2 M " U% [6 o- W( @7 E

目前业界在一块Xavier上实现城市NGP并交付的车企,只有小鹏一家。据说这个事情,曾有友商多次跟小鹏内部求证,是只用了一块,而不是两块或者更多。这也侧面反映了工程化难度之大。

- Q4 x, L. H2 b: @6 X1 u

目前,城市NGP已经在P5上开始全量推送,因为高精地图的原因,广州是可以开启城市NGP的首发站,接下来将是深圳和上海

. ], n, |8 T$ B4 \1 X3 a

在已推送城市NGP的用户车辆上, 城市NGP里程渗透率达到约63%,城市NGP下的通行效率接近人类驾驶员的90%,每百公里接管次数0.6次。

3 i' R9 a) c( |7 S% x

城市NGP百公里0.6次接管什么概念呢?假设你每天通勤60公里,5天300公里,那在一周的工作日内,你的周平均行驶接管次数不超过2次。据我所知,这个数据甚至好于一些Robotaxi公司在测试区的接管数据

7 R$ w! y0 V4 Y4 ]. N- ?

2.XNGP,全场景能力是辅助驾驶竞争的下半场

Y, C) T+ {7 V( Z+ O8 L5 ?6 R

城市NGP首发量产,是小鹏自动驾驶技术体系的冰山一角。

9 w8 e0 q# a( N& s1 q; c' _& H7 z % ?6 j, v" F* E) G! V

2023 - 2025年,小鹏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攻克全场景辅助驾驶

- D& O. [) r5 O

全场景辅助驾驶的精髓,我认为是用一个很强的视觉感知底子作为主干,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从而做到「有图体验完美,没图体验也能一流」。

& M6 ~4 }+ ^) P' Y# n6 }" C6 _

为什么强调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因为高精地图的许可和更新都很难。

2 Z% ^1 r1 x" _1 t

包括城市NGP在内,国内头部车企/自动驾驶公司的城市NOA落地,目前多少都受到高精地图审批的影响。何小鹏说,原以为城市NGP在明年第一季度可以大范围铺开,实际上只规划了几个城市。

( O+ C" Z$ ?' L* D. j! I

为了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或者在没有图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完美表现),小鹏开发了新的感知模型架构XNet,XNet以多相机、多帧的图像作为输入,输出的是动态和静态目标的感知结果

+ p3 b) P+ z; w$ x0 o

静态目标的集合,相当于是实时的高精度地图;

3 L8 y3 {5 f5 A3 D' {6 p" l8 r

针对动态目标,因为网络具有360°的视角,系统的博弈能力会更强,变道成功率也会更高

- S: W; h+ }' \/ t * T% e4 ~! T( A7 N+ T y5 {

这样一个大模型,需要大数据投喂,也需要大算力来训练和部署。

3 a: u3 }; [4 n- Z0 V

根据小鹏测算,XNet训练数据的数据标注工作,大概需要50 - 100万段的短视频,手动标注需要2000个人年(1000人团队2年时间)来完成;用单个服务器来训练需要276天;模型训练完,直接部署到车端的话,一个Orin-X还不够,需要1.22个Orin-X

) Z8 Q) E8 ^7 A. I I

为此,小鹏对应开发了全自动标注系统,将2000人年压缩到了16.7天,小鹏今年新建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运用在训练上,可以把模型训练的时间压缩602倍;再通过对Transformer算子的重构,XNet的模型部署最后占用了Orin-X 9%的算力就完成了。

! o7 b: i$ D# E7 O; a4 z M

这段太绕了是吧?简单来说,就是场景很难,算法复杂,极耗资源。怎样用更少的资源在短时间内做出好的效果,考验工程能力。XNet就恰好反映了小鹏在自动驾驶上全面系统的工程能力。

* }* p- n* w& B0 m

其实到了2022年,从单点功能上,比如5家车企的LCC,已经较难区分出很大的差别。辅助驾驶的能力PK,更多考验的是对困难复杂场景,甚至罕见场景的应对能力,而这部分能力的增长需要强大的数据闭环。

" x! |/ N- @4 T. I9 _

数据闭环有4个关键环节,采集 - 标注 - 训练 - 部署,后3个环节在上面都有提到。

$ l3 N8 B! a7 M6 K7 _. A

采集环节,小鹏目前有超过10万辆带XPILOT系统的车型。吴新宙透露,小鹏已经开发了超过300个触发器,每周可以根据特定的场景需求进行专门的数据采集。

* J4 t. o& v' I% f

城区辅助驾驶开发的精髓是通过神经网络来构建复杂的代码,因为人工编写在海量的复杂场景面前,很快会到达瓶颈。因此核心的竞争是数据闭环的能力和效率。

5 z6 u! f! } _/ v: D( L5 L* _9 q2 b

在这点上,小鹏无论从钱(建立智算中心)、人(团队规模)、车队(量产车数量),应该都是国内目前走得最快,步子迈得最大的公司。辅助驾驶的上半场靠精英人才投入和工程积累,下半场在上半场基础上,拼的更多的是系统能力和效率。

( v8 n5 B, w7 K: e" v7 h

哦,对了。

3 s \4 [( `2 F# I# Q2 p \$ g7 N

还有One more thing,小鹏计划在明年和后年开始,从广州起步来部署Robotaxi,大概率会基于G9开始投放,希望以Robotaxi和辅助驾驶两条线,形成功能和数据的互补。

2 z. M9 {! `# l$ A2 y

3.自研语音基础能力,再次刷新座舱交互的想象力

/ g: k9 Q9 W2 O' ]+ X+ x

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是小鹏智能化标签的左膀右臂。

/ C7 D2 X; l* \- T

前两年P7的座舱,已经刷新了行业的座舱语音交互标准。就算到今年,小鹏在P7上提出的全场景语音交互、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的能力,还是行业内其他车企旗舰车型追求的功能标准。

5 d4 O: g( d/ W! S1 V6 {7 Z

P7的语音能力,定义了语音作为智能汽车交互入口的范本。从这点上来说,我个人认为它的独特性,甚至大于同时期XPILOT在智驾领域的突破

9 ?- d/ o: k7 O1 H0 o( h$ c " ^# G6 f: }* H, x1 h+ `

今年,小鹏推出了全场景语音2.0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多人在车内对话的状态,越来越接近正常对话的状态,而不需要人来迁就机器。

8 r! _$ X' g: ]/ N; a' g

比如全时在线功能,不需要唤醒;一句话最多支持4条指令的同时执行;MINO多音区功能,相当于语音助手有多个分身,车内多人各说各的,同时反馈和执行。从响应、执行速度上,2.0版本也有不少指标刷新了行业最快成绩。

( ^- Z4 |4 M* `# I8 A: I

座舱语音交互能力还能持续压榨,背后除了8155带来的水涨船高之外,小鹏已经开始深入语音技术的底层,包括:声学信号处理、本地语音识别、在线语音识别等等。这些典型语音基础能力 ,这是一般车企不会涉足的领域。

3 V5 x3 `% b; x+ w: [2 t- v

小鹏的第二代语音架构全栈自研,再度说明,小鹏对语音的探索,已经进入到非常前沿的地带。第三方供应商在技术方案和迭代速度上,难以满足需求。小鹏内部认为,自研方案的先进性更高,资源使用和数据成本都更低,也有助于拉开差距,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力。

% i2 M4 [! G; H+ v5 X! ]( S% h

另外,小鹏的海外车型,也会采用自研的语音架构。

6 j+ }1 z% s% U

4.智能机器人离家用更近一步,飞行汽车试验车成功首飞

. {9 X! Q/ d, |. n* B) ]$ _( Q

与特斯拉类似,小鹏也在通过小鹏鹏行造机器人,甚至小鹏启动的时间点更早,6年前就开始了。

# p! B; X" H8 _1 Y

这届1024上,第二代智能机器人亮相:

4 i+ h5 t) b! i2 d* Z q9 ]; ~9 s 0 U/ T7 X5 G! ^- o2 k* @ 头部集成了AR投影,是对机器人交互形式的探索; # l! v+ ~5 z4 S E1 w 足底使用“EVA超临界发泡”及耐磨橡胶,缓震、静音与耐磨性能提升;! W/ x9 C6 U7 C0 T$ r 颈部等区域使用新型弹性织物与液态硅胶材料,解决多自由度运动的设计问题,且耐冲击、耐刮擦;4 v( i8 d8 e$ o& Y- J 尾部增加了机械臂,可执行更多的功能; ) F- B% G" g! i1 m; V. B 算力平台,采用与高端智能汽车同级别的平台; $ H+ i" z/ _; \( i4 w0 b 电池系统,采用车规级电池系统,BMS和电池Pack 一体化设计,更加紧凑、安全;2 W* f* c& [ a0 K 热管理系统智能化,大幅提升智能机器人极限性能。5 V( L& |- h! J/ i5 j7 g . e* r T- g' z4 |* M' O

据何小鹏介绍,目前围绕智能机器人的开发,核心是在打磨几方面的能力:行动的静谧性;在狭窄环境下的避障能力;以及机械臂的多场景应用。

0 g- P$ t+ @# H) F9 w0 T5 `

最后,继10月份完成迪拜海外首飞之后,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也在这届1024活动上进行了亮相,内部研发代号为X3。

D+ F, q! Y7 u2 S5 l; r1 C

在去年发布的飞行汽车概念的基础上,X3改变了构型,具备机臂折叠收纳系统,可进行陆行和飞行模式的切换。

5 B( y) o; n1 c) }( k' y$ G7 m8 E

在机臂折叠收纳状态,它的尺寸和常规汽车相当,能够在开放道路自由行驶;在法规、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垂直起降,飞行跨越拥堵、障碍、河流等,满足人们短距离低空出行的需求。

3 L* c3 G! O) E9 J 8 F2 X% Q. k) i: T

X3的试验车整备质量接近2吨。目前基于X3,汇天的飞行汽车已完成试验样车首飞。汇天的目标是在X3的基础上实现量产。小鹏之前已经宣布,希望在2024年推出量产飞行汽车,成本不高于100万元。

2 Q* t9 Y6 \# r2 K/ g

在X3上,汇天完成飞行汽车量产的两大挑战:

3 x3 G+ M. u2 G0 U& Z

第一是飞行控制。在螺旋桨直径接近 4 米的情况下, 对转动惯量的控制和响应速度要求很高;

* n8 u( ]. ?* S

其次,动力系统要让2吨级的车辆起飞,所需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5倍。电池放电功率密度、能量密度要远超目前汽车行业平均水平,还需要更好的热管理系统,并考虑动力冗余需求。

7 ?, y# F5 r5 K

何小鹏也很坦诚,X3的电池目前可以支撑车辆行驶几百公里,但飞行的话,只能支撑几十公里。

# a% c9 d U8 C& |4 p- [

总结:

; R2 {) m4 W8 n9 o

我在小鹏广州总部的现场看完了这场1024,这场活动一点不像车企的技术日,倒非常像GoogleX的科技展示。

: j! g) u% g2 p, U. G) r+ S

整个发布会前半场非常硬核,后半场很fancy。很多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容易被后半部分那些炫目的概念吸引,甚至网上有声音质疑小鹏布局太多,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路径不清晰。

( L( H+ F/ k) G* ?

但从整个时长分配来说,小鹏是非常务实的。75分钟的发布会,智驾部分占了50分钟。当下与未来,诗和远方,边界非常清晰。

( H- h! O. \8 @! X7 u( }! n% f

无论是城市NGP,还是飞行汽车,小鹏在前沿科技上的探索,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进入到前人未至的无人区。这意味着,市场上没有同类竞品,无从对标,也没有供应商具有成熟经验,其中有大量全新的定义和自研工作,极度考验一家车企对未来的判断、执行力和交付能力。

& J+ X' k5 ~4 _6 \

小鹏过去8年在硬核技术上的积累,已经构建起一个完善的科技体系,在不同的产品上,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动力系统等领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复用,甚至可以通过产品之间的反哺,形成独特的领先性。

6 p4 K% W$ x8 R8 s1 D

印象最深刻的是,何小鹏和吴新宙,都提到了做「难且正确的事」,打造「让用户骄傲的科技产品」。

& k& d! D7 d/ r* W5 F4 G) y8 J

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是否足够令人兴奋、让人骄傲?现场的车主们已经回应了一个狂热的「YES」。

6 n. D" Z7 W! y
# Q4 `; H" ~7 C) G) V 3 W2 \$ I9 d/ Q' M & h5 \+ [! v! e+ z8 ^ , ?) X+ W7 s( i7 H ) I8 n1 \! X2 s4 w3 \'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穷矮挫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