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A/ A0 v$ _ c- e 初中生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多数是从生活中而来,然后在物理实验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步骤,从而探究出物理规律,而为了使实验过程更加符合理想情况,人们往往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趋向于真理。
% E2 Y% h g6 L- W! J( D2 m 
% y( i& g; K- ~4 R 而在这种通过物理实验逐渐趋近并得到物理真理的过程,也就是得到物理规律的过程,正是中考物理题常考的一种,也是平时训练常出的一种题。
2 h" k2 _$ ], v5 k 今天我们以初二物理力学内容中的“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这个实验为例子,来说一下实验题中的这种趋近理想化情况,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请先看下面这道题:
" \6 K/ t# i5 Y) d

0 ]( P* z- h, ]( H3 w2 d- W+ r7 O “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题中为了探究二力平衡,介绍了两种探究方案,一种是如甲图所示的“卡片模型”,另一种是如乙图所示的“木块模型”,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物理教材中的“小车模型”!
8 q3 D: o+ }; @! m 这三种模型中,卡片模型最趋近于理想状态,因为,卡片重力小,可以不考虑其重力影响,从而可以探究在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的条件。
$ B1 e$ ^, C8 e5 v& ?, h 对于本实验,我们要探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 L4 `3 E% ]( w, c
先利用甲图来探究第一个条件“等大”:我们把小卡片对角线系上细线,分别跨过左右两个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可以发现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改变两端钩码(规格相同)的数量,让一端钩码多,另一端钩码少,结果发现小卡片会从静止开始向钩码多的那端移动,即不再平衡,因此二力必须等大才能平衡。
# o7 }! g, p( N6 X, B 
! R1 s3 J, B5 ^& X5 p( p
接着探究第二个条件“反向”:我们发现当两端钩码数量相同时,小卡片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我们把其中一端细线也挂在另一端,即两条细线都挂在同一端,会发现小卡片立刻被拉过去,不可能保持平衡,所以,二力必须反向才能平衡。
. m% V" Y3 t. e6 v5 t5 B- G
然后我们探究第三个条件“共线”:我们发现当小卡片平衡时,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当我们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即二力不再共线),松手之后会发现小卡片立刻转动起来,即此时直到恢复成二力共线才逐渐停止转动,也就是说二力必须共线才能平衡。
, V Q) {5 t7 Z9 m5 ~7 N' M 最后我们探究一下第四个条件“同体”: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甲图所示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小卡片从中间剪成两半,结果发现两个半卡片立刻各奔东西,不再保持平衡,因此,二力必须同体才能平衡。
4 K4 m. N4 x2 G- L# B% C" b% v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知道了如何探究二力平衡,就能得到最终的二力平衡条件,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是不同的,如果本实验采用乙图装置,由于木块与水平桌面的阻力较大,就会出现当两边拉力不相等时,木块也能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是能保持平衡状态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实验结果!而甲图方案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影响。
& k y' q9 p- f6 }7 q, B$ x# A

1 v* ~- A U0 z% N' L 中学生朋友们,物理有趣且有用,养成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习惯吧,为了美好的未来,加油!
9 G' j% i; X' W% z# Y# U+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