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首航结束 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 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作用

[复制链接]
I+ b: m( j3 _; V4 r% p

实验6号首航日记

) D3 s+ E- V, h; A" P7 S- I

9月15日,“实验6”科考船(以下简称“实验6”)在珠江口锚地抛锚,等待潮水涨起之后,返回出发地广州新洲码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实验6”首航首席科学家杜岩表示,本航次执行南海北部重大科学考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f) A4 h1 \# s4 S, M. z

本航次中,科考队在9月6日至14日期间,一共对30个站位进行了综合科考作业。作业内容包括CTD(温盐深测量仪)采水、多联网生物采样、多管采泥、箱式抓斗、重力柱采样,以及布放漂流浮标、水下滑翔机、探空气球、XCTD(投弃式温盐深测量仪)等。

4 E! W; o' o7 w

据杜岩介绍,科考队伍中的藻类资源与生态工程组、海洋微生物天然药物生物合成组、海洋微生物被膜组、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组、物理海洋与生态过程组均获得了大量样本。其中,一些单项研究项目获得的样品数高达750个。总样品超过2000个(组)。

0 e- Q3 c5 W- i- v% ?8 N2 o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思军表示,“实验6”首航的科考工作非常成功,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样品。目前,科考队员借助船载实验室已处理了大约1/3的样品,剩下的样品等回到所内实验室后再进一步处理、分析。

. M6 F4 a7 B/ h s3 l: o

“实验6”首航期间,受台风“康森”和“灿都”影响,科考队对航次站位进行了调整,并以台风“康森”进入南海为节点,将科考任务分为两个航段。第一航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南海北部的中尺度暖涡和陆架陆坡过程进行研究。在第二航段中,主要目标是研究南海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台风影响上层海洋暖涡的三维结构、高频内波和海气交换,以及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生态过程等。同时,还补做了第一航段地质方面的科考任务。

9 T$ U( m, {+ g; |2 I

杜岩表示,台风给这次科考作业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近40年记录中的类似‘康森’和‘灿都’的低纬度、近距离双台风事件,只有6对。这给我们研究台风对暖涡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 Z& i) P4 G2 E5 R) F' p1 t+ t

除了科考作业,“实验6”首航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船载的海洋科考仪器进行矫正。比如,用实验室盐度计及标准海水盐度标定船载CTD和修正XCTD误差,以及用探空气球大气观测对比订正海洋大气辐射干涉仪观测等。

0 u- f' O/ q0 Y+ d. i& f2 P

杜岩表示,在此次科考作业中,“实验6”上的船载科考设备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船载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仪)观测到突发强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考察船队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师、“实验6”科考设备主管李先鹏称,在“实验6”已搭载的科考设备中,超过90%都在这次科考作业中得到应用,而且运行效果良好,只有个别设备有待改进。

@) |; _5 U: D7 [9 Z, o- {' A7 }+ C

李先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实验6”总投资超过5亿元,其中超过40%的投资用于科考设备,还有一些设备正在陆续安装,“‘实验6’将会不断完善,成长为一艘成熟的综合科学考察船”。

2 ?9 U, M" j/ L; }* u+ `7 Z

(科技日报“实验6”船9月15日电)

. `: U1 L |: A, T' U1 o

来源: 科技日报

O$ b) v: q$ {7 E) |$ S/ B9 `7 v/ ^6 Z8 Y2 ]% r T . \. X! U: T/ I; A4 m% O* P$ J9 |; p" ^4 ?+ j5 R - L3 g. S+ @2 M% Q0 x5 f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恒厚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