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9 b; g! j, G! x7 x7 D* e0 f
$ r2 ~& |/ S- g( s3 R$ `3 f
+ c9 P o: X2 k% V$ s
# u/ Q# b& x) e, S2 y8 V
0 H; M: F h+ ^$ G# b* K9 |6 B
% a2 F4 S: ^$ I3 w( x
" Y7 t0 T9 o# a9 ~
0 s9 C! h3 D, b3 F) P3 n" v+ x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7 ? n9 R* i7 K: V
课堂练习及检测
, j) [6 d* y7 ~ L) M5 P一、基础巩固3 A: L0 s. h7 [% ?+ p# F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8 u1 A. y9 w3 \6 m' [, |' A
$ U; n7 ^8 h! p: M& R海水或卤水5 `1 K- _+ C, b6 w1 R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9 h/ }- K5 P& g" G' X" O9 X# V
①;
: L4 a/ V' C1 A6 }* `2 b; q1 k②;4 S0 r6 T- u5 W, B7 H
③。" a) U* h2 I/ J' |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以加入下列哪种试剂()* ~% `: Z2 [) J# y
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3.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 Y% @( p% J" e& X9 i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 R) k% t0 H+ q2 ~$ L& i) Z
2$ S' {2 m, f# p K) h2 W1 k
O
5 t4 o1 a9 C. J/ i( ]- y7 w9 w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6 i% B, ^" F6 F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3 h' _7 N) N8 b5 y7 h
4.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i% o' }9 P H8 m6 F& Y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
5 w: m% Z2 L) Q$ |7 d" m106H
3 i: E" f" [$ f0 D2635 g; y {- J( {% D# o6 u
O$ F# i+ |* [3 [# E
1100 h; O" P. j9 u7 ?/ I( ]; P6 i D0 i, b: y
N* v; f* [; T, W) A: E
16
# X" _8 w2 k- S" U3 K7 @ F: j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 y* K0 C' M4 Z
___________,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k3 c+ C# t3 e! f7 A" O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2 L/ j( \+ g4 D: W% q4 c$ c# I
(3)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海水污染,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
' Q4 N' n8 C' x6 b2 _ A.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污水处理措施+ J4 `3 I: l: J+ Y* B
B.消除和减少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
* X9 ~4 M% p7 vC.为了防止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污染大陆,可将这些物质在海上倾弃和焚烧
4 J! q6 ^8 T3 M/ {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检测能力
, J3 P4 D" @+ J' J( g& o8 M& o二、能力提升0 O) Q2 a. E+ i& @
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①以贝壳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
0 ^/ m! F6 w r9 h: r3 }⑴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4 S$ \$ q+ x; @& D) i⑵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o& y* j+ J7 ~
锻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 ()+ v2 M/ a* e2 j. p
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 s: e K( [# e% S
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 ()
* q- V7 y/ T* Q5 f9 `# [盐酸溶解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