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资讯】最新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 - 海洋草原保护

[复制链接]
x% g/ `* j1 E, ^2 X7 P

近日刚刚公布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

. Z) E7 [0 F6 _3 i0 f, i; P

该通知明确了以下10个重点:

& n. m; v+ g% h" f7 P

1. 开展人为活动时禁止新增填海造地和新增围海。

' ?: w" u; E' S8 g

2. 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依照法律法规执行。

& f8 B0 |+ x" J% i

3. 已依法设立的油气探矿权继续勘查活动,可办理探矿权延续、变更(不含扩大勘查区块范围)、保留、注销,当发现可供开采油气资源并探明储量时,可将开采拟占用的地表或海域范围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调出生态保护红线。

4 C( y2 l7 z2 ^! V5 n6 I

4. 已依法设立的油气采矿权不扩大用地用海范围,继续开采,可办理采矿权延续、变更(不含扩大矿区范围)、注销。

! z. a1 F& J2 d/ |. G

5. 已依法设立的矿泉水和地热采矿权,在不超出已经核定的生产规模、不新增生产设施的前提下继续开采,可办理采矿权延续、变更(不含扩大矿区范围)、注销。

: r0 H& P1 r# _( X2 y+ ~. {

6. 已依法设立和新立铬、铜、镍、锂、钴、锆、钾盐、(中)重稀土矿等战略性矿产探矿权开展勘查活动,可办理探矿权登记,因国家战略需要开展开采活动的,可办理采矿权登记。

% W1 @( y4 f4 E( q3 T8 `- g

7. 零星分布的已有水电、风电、光伏、海洋能设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管理,严禁扩大现有规模与范围,项目到期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做好生态修复。

- w; v, X$ c5 k% d- O

8. 生态保护红线一经划定,未经批准,严禁擅自调整。

- i( H, ^3 X& I$ x

9. 国家重大项目新增填海造地、新增用岛确需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实施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同步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方案,调整方案随海域使用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申请一并报国务院批准。

+ q3 T# x( @/ }7 g- X' N& G4 N

10. 对自然保护地内进行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造成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由所在地省级、市级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门机构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4 @8 D! u( |* F2 J4 y. ~: L

以下为文件全文:

) V$ O( ~# B+ R, L3 H) g, I8 K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7 c; @5 i8 w5 b5 W% n6 v

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

X& G* c/ j1 b" X# ]- I

自然资发〔2022〕142号

. `, T. t1 M2 R, C% F* F

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和草原局:

0 a( P* ?+ v3 F% r. c4 a/ [4 X# x- \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8 w' r' A. G# j8 v, Y/ V

一、加强人为活动管控

6 l+ w+ w4 e) V8 a/ r

(一)规范管控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 z( N" d4 c: R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管控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以下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9 E% X* b# c, h6 _( t/ N) I

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依照法律法规执行。

9 u( u7 f2 {$ ]4 E1 \, ]

1.管护巡护、保护执法、科学研究、调查监测、测绘导航、防灾减灾救灾、军事国防、疫情防控等活动及相关的必要设施修筑。

. w0 I! D$ [$ `) |) ?+ I* d( B" @

2.原住居民和其他合法权益主体,允许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用海用岛、耕地、水产养殖规模和放牧强度(符合草畜平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开展种植、放牧、捕捞、养殖(不包括投礁型海洋牧场、围海养殖)等活动,修筑生产生活设施。

8 T$ g! e! D1 `& T0 S: ^' |1 X

3.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标本采集和文物保护活动。

E) a% o: g2 [* [

4.按规定对人工商品林进行抚育采伐,或以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栖息地、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等为目的的树种更新,依法开展的竹林采伐经营。

' p3 V% g6 B' g- u2 b6 s

5.不破坏生态功能的适度参观旅游、科普宣教及符合相关规划的配套性服务设施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

: R4 v* u1 e/ O9 R2 p

6.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通讯和防洪、供水设施建设和船舶航行、航道疏浚清淤等活动;已有的合法水利、交通运输等设施运行维护改造。

; b+ K) g. ^7 n* z

7.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

( g# ]( }" f7 y# s5 H1 O' l

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等公益性工作;铀矿勘查开采活动,可办理矿业权登记;

% P" x, ?, O0 {7 O/ B

已依法设立的油气探矿权继续勘查活动,可办理探矿权延续、变更(不含扩大勘查区块范围)、保留、注销,当发现可供开采油气资源并探明储量时,可将开采拟占用的地表或海域范围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调出生态保护红线;

0 P: d! s$ U, s2 Y, k

已依法设立的油气采矿权不扩大用地用海范围,继续开采,可办理采矿权延续、变更(不含扩大矿区范围)、注销;

0 c& Z P2 I) E$ }: R3 L$ e

已依法设立的矿泉水和地热采矿权,在不超出已经核定的生产规模、不新增生产设施的前提下继续开采,可办理采矿权延续、变更(不含扩大矿区范围)、注销;

3 A: b2 z3 N$ k" R! U% v7 _- m

已依法设立和新立铬、铜、镍、锂、钴、锆、钾盐、(中)重稀土矿等战略性矿产探矿权开展勘查活动,可办理探矿权登记,因国家战略需要开展开采活动的,可办理采矿权登记。

0 [/ ]/ A5 z, n1 }% z2 [

上述勘查开采活动,应落实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措施,严格执行绿色勘查、开采及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相关要求。

8 v2 T3 g! y7 Z Y9 p

8.依据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开展的生态修复。

0 d7 p' a) f3 i+ N

9.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与邻国签署的国界管理制度协定(条约)开展的边界边境通视道清理以及界务工程的修建、维护和拆除工作。

0 I$ b. ]" y3 p; {

10.法律法规规定允许的其他人为活动。

$ E5 v: L- K: i

开展上述活动时禁止新增填海造地和新增围海。

, z U% D) k" f* i% J

上述活动涉及利用无居民海岛的,原则上仅允许按照相关规定对海岛自然岸线、表面积、岛体、植被改变轻微的低影响利用方式。

" b1 `3 K7 h2 c# L+ |5 @( U

(二)加强有限人为活动管理。

* Y) ?# [& E% f, G& r+ p

上述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内有限人为活动,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用海用岛审批的,在报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海域使用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时,附省级人民政府出具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认定意见;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用海用岛审批的,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无明确规定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监管办法。

6 F& s' |+ X; N5 b- a9 y2 E

上述活动涉及自然保护地的,应征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或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意见。

2 r u+ \4 t. Q# a

(三)有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6 K g2 H! R4 s( |6 i0 G l7 P

生态保护红线经国务院批准后,对需逐步有序退出的矿业权等,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退出计划,明确时序安排、补偿安置、生态修复等要求,确保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4 O0 A S" z- d0 O* K9 @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租赁、置换、赎买等方式,对人工商品林实行统一管护,并将重要生态区位的人工商品林按规定逐步转为公益林。

' ^4 t( J, [! X# k- n% }( s

零星分布的已有水电、风电、光伏、海洋能设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管理,严禁扩大现有规模与范围,项目到期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做好生态修复。

. u7 u$ G! r! K, g5 z0 [

二、规范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用地用海用岛审批

$ ~ L: F2 O: z9 U6 v0 D( W

上述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之外,确需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家重大项目,按照以下规定办理用地用海用岛审批。

8 E) `: t5 c- M1 O# L: B

(一)项目范围。

0 w+ w" n& D+ n9 d3 c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或批准规划中明确具体名称的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项目;中央军委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军事国防项目;国家级规划(指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正式颁布)明确的交通、水利项目;国家级规划明确的电网项目,国家级规划明确的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能源矿产勘查开采、油气管线、水电、核电项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认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机制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确认的需中央加大建设用地保障力度,确实难以避让的国家重大项目。

: m, b+ e, I- K1 s8 y4 m2 y/ o+ y

(二)办理要求。

1 Y8 \! {) S+ P$ ~

上述项目(不含新增填海造地和新增用岛)按规定由自然资源部进行用地用海预审后,报国务院批准。报批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海域使用权时,附省级人民政府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和用途管制要求出具的不可避让论证意见,说明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必要性、节约集约和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 y( W3 E/ ~1 ]5 z7 ]% J# ~

国家重大项目新增填海造地、新增用岛确需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实施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同步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方案,调整方案随海域使用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申请一并报国务院批准。

) Y6 T; @) _, M& t- R) ^4 E

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家重大项目,应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5 d0 e4 J3 {8 I0 E* k1 X

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和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涉及临时用地的,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有关要求,参照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规定办理,严格落实恢复责任。

" {* O0 u0 r. J: ? ^, P

三、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 a8 ~: e: s, X2 m

(一)强化数据共享。

& E8 i: w7 t- o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应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逐级汇交纳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生态环境监督的重要内容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加强各部门数据和成果实时共享,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8 k4 m% z0 T: m- `

(二)加大监管力度。

& W9 [4 f) R9 O: M6 |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监督;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做好生态环境监督工作;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重点抓好自然保护地的监督管理。

" \4 T1 N% d( s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批准后发生的违法违规用地用海用岛行为,按照《土地管理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从重处罚。

' U8 r$ G- ~5 k- m' W4 n0 x" ]

处理情况在用地用海用岛报批报件材料中专门说明。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森林草原湿地或违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由生态环境、林草主管部门按职责依照《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从重处罚。

# Q* y% x4 t2 ]! y

对自然保护地内进行非法开矿、修路、筑坝、建设造成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1 l3 H( g. C8 L! |6 I

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由所在地省级、市级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门机构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6 z: [: U D- E, i' o v

(三)严格调整程序。

7 I1 D( K2 ]3 o7 N% _) o

生态保护红线一经划定,未经批准,严禁擅自调整。

6 z9 w. e! i! ~) y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五年一评估”情况,可由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局部调整方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修改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并抄送生态环境部。

1 G, b2 E5 ~# E0 ~7 z8 ~: {

自然保护地边界发生调整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批准文件,对生态保护红线作相应调整,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 E7 i' p1 T v; Q" P- a

已依法设立的油气探矿权拟转采矿权的,按有关规定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明确开采拟占用地表或海域范围,并对生态保护红线作相应调整,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 I; h) v8 Z/ L: H6 ^

更新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与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共享。

% c7 @5 L) `3 i! h" |1 v/ q

本通知适用于国务院批准的生态保护红线,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期间法律法规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 O: S6 I: O, }+ Y$ a2 p# B

实施过程中如有重大问题,由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及时总结提出建议反馈两部一局。

, w/ |' `6 N+ n3 e: z

自然资源部

* C3 t: Q" X; e/ a J c+ O- P q

生态环境部

7 q! i" ~) e2 b! T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9 N) c% q6 k9 w4 {+ P6 M

2022年8月16日

7 D! v h$ M+ ]/ r& f$ f

(来源:生态环境学习)

1 z! `, \2 g5 a/ _7 K; q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 e% [- \& _$ h 6 q3 V! Q8 {# T1 W6 X# ?% \8 M; }% ^9 y- H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城市一隅
活跃在2025-1-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