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4 e0 w2 F! ~4 W2 g& P
原标题:时评:让调查研究下基层 , V1 M9 ~; {( z! g7 s9 k3 V
& q% X" v* {' s! ^7 M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9 ]% V" u G3 T4 L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大理苍山及山脚下的民居和田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照片,大理(云南),2022年9月28日
# d& M A- `9 y 基层既是问题和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也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涌现最多的地方。推广“调查研究下基层”是让广大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走出机关大院,转换角色,深入群众汲取智慧、增强本领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认识,将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推动调查研究在基层一线深化运用,不断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 W) t: m; _7 L# ]* F 访艰深调,查得“源头”。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同基层联系更紧密,许多工作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对的矛盾问题也更加复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带头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深入到社区、学校、医院,真正走进群众工作生活,才能“跳出问题看问题”,获取那些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此,需要紧扣地区改革发展难题和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管理运营等领域的问题短板,转换角色,主动到工作成效长期得不到改进、问题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吃劲岗位、艰苦地区“闯难关”“蹲点位”,深入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真正为把一项项民生工程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搜集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参考和决策依据。
8 L' \1 j6 L9 e& z: r 冥思细研,寻得“活水”。“调”是基础,“研”是关键。“苦研”是一个归纳分析总结、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更是将“一潭死水”转化为“滔滔活水”的关键一步。党员干部作为政策落实第一人,如果作风不正,过程不实,脱离基层实际,调查研究就会失去本质意义和作用。因此,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就要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分析判断上用苦心、出苦力,力戒形式主义,防止光从汇报中找、从报告中听、从屏幕中看。要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追求,在“解剖麻雀”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短板,通过逻辑推理、交流研讨、量化分析、反复论证等手段逐条逐项深入研究分析,直至把潜藏于问题背后的症结和核心“挖出来”,避免急于求成,草率下结论、做判断,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
; t% v6 E. J2 R0 Y0 R' F 埋头苦干,换得“笑脸”。基层调研好不好,成效怎么样,不看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事,关键要看群众是否满意。我们深入基层调研,为的不是个人前途或“钱”途,而是老百姓的“幸福前程”。广大党员干部务必清楚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人民赋予的,是为人民做事用的。“研”以致用,就要紧盯成果转化,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准确把握群众满意标准和群众需求特点,找准有效“衔接点”,切实以改进工作和为民服务的具体举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避免层层加码、“造盆景”,变成基层加负或形式主义,把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评价机制,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把自己吃下来的“苦”转化为群众幸福的“甜”。 5 `# U4 m4 u$ S$ b4 k
调查研究作为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大兴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改进工作、推进发展、改善民生,推动调查研究扎根于基层实践。
$ p* z2 r8 _$ P% a! q! a ~ 作者:马英伟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组织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7 C9 T! Q6 H/ W" w) Q
! z7 i2 x! \- f4 `: D 责任编辑:
( I( r6 j I' I! ]# B7 J% q# j' a2 C$ ^0 p: T4 o/ Z( [
3 ]9 w- B; t: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