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烟台生产总值为10162.46亿元,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成为山东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也是全国第26个GDP过万亿元的城市。5 ?2 \8 ]; Z7 L" R4 }$ s8 L; Q! q
: S2 A+ d0 Q: e9 {$ f" v
8 r I$ O" A& j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大省的沿海开放城市,烟台取得这些成绩背后折射了哪些新变化?在全国的经济版图里,烟台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又付出了哪些努力?背后有哪些启示?$ R+ ~3 w' _* h+ c( s: J7 e. B
搭台培土 厚植经济发展土壤2 k$ @# X6 ?0 d# Y2 |/ p: X
# y4 ^7 Y5 Y1 Q5 e- v7 ^ P8 O/ A2 N0 C
p# y" v5 p7 W. F1 d2 \9 M9 {% K0 J/ Q% b
) k( _5 a6 a6 N) V3 N. h- C0 b; U. N' G
0 {9 F( t0 t2 A$ z
走进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各式机器人引人注目。一家成立仅5年的企业,就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应用到烟台港、青岛港等,提高船岸交互作业效率。“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与当地的支持密不可分。”科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控制部研发经理秦超说。
# i! V! B; A. M5 I3 o9 ^5 g
5 B: M7 {% U5 n) ]* o: C# z9 [( D9 J( o2 |5 Z( F
近年来,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烟台黄渤海新区建立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库,形成梯度培育格局,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给予5-600万元的奖励,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规提质。
F+ m' [5 H4 ?: E( ^& T
; M U6 f5 g( n. n7 O t/ E$ ?' G! ^5 r# I G% e+ d/ O) K; O
2023年初,烟台推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根据春夏秋冬消费季节元素,烟台每季突出一个消费亮点、每月确定一个消费主题,发放住房、汽车等购物消费券,开展消费擂台赛,提振经济发展信心。% k) n/ b; @" Y! ^
- l; v, @5 e' [! h- |4 o" B4 K
" g0 n2 c% s/ c9 A4 G6 A每月召开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分析短板弱项、研究对策……一系列组合拳收到了明显成效。烟台202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260亿元,增长6.7%、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经贸、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o) q4 q% a) f0 X6 h
& R h( A; M2 @' J# P, z% b6 [% u8 h) `0 z6 n6 }- c2 j) B5 r9 e
大项目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抓手。2023年烟台对上争取项目485个、数量超2022年全年的63%,争取政策89项、数量超2022年全年的20%。0 z3 X5 n* `* |: i7 ?
6 R0 h- L' `1 U l
& K% [& ~# g! q# b/ V1 d/ p% b烟台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张宝介绍,争取到好项目,还要有好的管理措施。烟台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为项目有序推进夯实基础。比如,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一次性解决土地指标6500亩。$ i% f( i2 l7 Q+ w& d% i
( u+ T! o0 X v6 v& |5 x2 j2 B/ T6 N* g3 u& B& B' w
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为烟台经济发展韧性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市场活力释放提供了肥沃土壤。" U, a- Y/ h/ w0 Z% j0 O6 y j
$ W' e* O' k' y! E
4 n8 e7 R* I6 I: b打开烟台万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宗广的微信,搜索工信、发改等关键词,显示有数十个好友。他说:“这些人我都打过好几年交道。咨询政策、解决难题等,他们都给企业提供过服务,但绝大多数我并没有见过面。现在的政务服务真是大不一样了。”% t" j6 \3 t1 `1 I! }# {
2 g4 Y; c4 I- {5 e `
, \7 u0 y9 j/ ?7 J" u为了减少对企业的打扰,烟台还搭建了“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建立起“线上备案、自动匹配、扫码入企、线上检查、结果互认、实时监督”六位一体的涉企检查工作机制,大大减少了检查频次,实现了涉企检查“阳光运行、无事不扰”的目标。
6 ^$ ?1 v$ x' U& E; N5 {5 y! r0 {
4 P, d W0 E/ ` ]9 G8 y* c* X7 H* P# h3 N4 @
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烟台入选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前十名。. A( j2 U+ H3 s" z! ]4 y' x
6 l$ ~$ ~1 d6 u- y+ ~, a* O
7 j d/ d( m# O4 }
2023年,烟台新增“四上”企业2389家,是2022年的4.4倍,总量达到9959家;净增经营主体8.4万户,比2022年翻了两番,总量达到113万户。
: F4 \7 d. M7 c a6 c- ~$ P3 W/ ^8 m0 n( F
* _: P" G3 t% M. J3 b. F+ y b
扶上马送一程 “链长制”助推新跃升9 G3 {; c9 T9 A. }* j; ]
! Q# z8 m: p, W" J
7 _8 l/ }, E8 Q
Q1 z" R7 m* r) l$ S
& W1 N5 k2 E& M0 J7 U# ]$ M; L近些年,我国航空、核电、海工装备领域成就显著,烟台万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创新产品就运用在这些大国重器的重要领域。
. N0 F E ^: _9 k" T; T' j; Z: A/ q7 W4 v
+ A5 N1 g$ H3 Z$ w成立于2002年的万隆真空专注“特铜”研制,在烟台工信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2020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次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1 T+ P& A5 a& x# U* C, Y# f! t
' _3 [) ~( D7 Q: {! v: O0 ^# m: b) c0 r
尽管如此,企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烟台会在关键时期将其扶上马、送一程。“公司2022年一季度订单同比上涨30%,流动资金却不足以支撑生产。好几千万的‘订单贷’到账后,帮了企业大忙。”李宗广回忆说。! g0 T& [" B+ {
. _- c9 w& q& L* r5 B
/ u% B0 f& K& `8 n) @7 X烟台推出全国首创全额贴息“备货贷”“订单贷”“库存贷”等金融服务,特别是对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等“轻资产、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将技术创新、智力资本等作为授信重要考虑因素,减轻对抵押担保的依赖,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等类信用贷款业务,让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扶持。“备货贷”“订单贷”“库存贷”金融服务政策已惠及600家企业。
5 F' A' I% w2 a3 v+ _* e# \2 x( A5 @5 Y6 ?
# d2 H3 f& ?. C- N6 p
让企业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离不开烟台产业链的长远布局。作为工业大市,烟台拥有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同时延伸拓展16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推进招大引强育优。- e6 X( z+ c/ z) C( y. e
7 [1 [% j1 M8 p2 P" `
/ Z, s* u" I! L: y3 ^6 a3 m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德国汉高、美国富乐等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三,在烟台化工产业园形成完整的电子装配胶、半导体封装胶、工程胶、航空胶、汽车胶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链条。
! B( ~4 ?& e H5 C7 e2 U" U. S6 w) M. Y; j" o' u& C# y! C
' g0 {) r+ n, M. H& J: k
“从发展阶段看,烟台化工产业园已初步实现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正迈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计划5年内产值突破2000亿元。”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周世忠说。
' f" X" M3 D$ V: p
6 y2 V% R" r6 j+ t9 z: U7 U3 C/ g3 R8 _1 {
聚焦产业链激活人才链,烟台形成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发展格局。16条产业链组织开展“名校直通车”“名企名校行”“校园招聘”等线上线下引才活动近500场次,8条产业链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 E6 v( r% u& r- p1 f! S1 j* C+ q% j: k5 g T1 d
* J( t3 }* ?, h* x$ p% U$ \ W2023年,光电及磁性材料、生物医药、食品、航空航天等5条产业链新引进产业基金9支,全市产业链基金总规模超过300亿元,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产业链。
; P* \* z2 O$ G. Y; z5 e0 I7 y& ~6 U. S% `
$ I/ h* `- y1 `% O( |
从单体项目到16条重点产业链,再到互融互通,延伸拓展的产业面,“链”式发力正在重塑烟台的产业格局。
* e! H# d6 P% T, R+ z# w- Q, L) v' X7 U/ E
' f- Y0 \5 B' v1 i: |% R9 @5 T3 i
乘“数”而上 向绿向新向未来
- Y9 q2 r' c5 u" k5 M1 O9 {* g; y7 ]% z# H- O- y) i+ { ^" E
3 [! u: T7 [% g3 `0 m9 G
# D* W# D F* \$ v
) X! a/ K& f: H1 V6 I/ w
风电轴承的直径多为2-4.5米。一串小小的AI代码,与它能产生怎样的关联?$ M# G# z& B$ C
8 r1 _1 x5 t+ p; @) F
: c- d9 @2 [! }( |% c3 O# v
在烟台天成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没有实现数字化之前,这些“大家伙”的质检工作需要肉眼观察。如今,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公司风机轴承质检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 \2 z, j5 I* _) m2 S, U+ y' ~! D7 ^( s7 C- }+ h
" x' [: |4 \& I5 ^
数字正在代替人工,“智造”正在代替“制造”。越来越多的烟台企业主动加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不少企业纷纷走上节能降耗、能源挖潜的绿色转型之路,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等绿色制造成果加速涌现。6 ^1 ]6 p' A2 S& ~3 @
3 d' n4 r5 D) _0 q$ M
# e3 c; J3 f/ f8 ~3 c在烟台东方电子零碳智能产业园,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辅助、智慧运维,园区整体年碳排量为-369吨。
p# b5 V' z5 Q! S- q& H4 }; x" ^" e% o' E' U3 d @% G
3 J% c$ R* p$ L( T2 [) @" e( F! S站在烟台莱山区的一座高楼上,离岸六七公里的海面上,一个“漂浮岛屿”隐约可见。这是我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电站,比4个篮球场拼在一起还要大,1小时可发电400度。
4 t( D' p* }! G1 p" Z5 o" ?( p% b) I* [ k' K$ N8 M( O
; u" x2 Z" o" J3 g* T5 N# `, o0 P向海图强,“风光”无限。发出了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全省第一,烟台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烟台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着力构建“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 N1 F5 S1 `7 l& ?
$ {1 ^4 [# _' ^5 r( L6 S( D9 j4 C$ m* Z
“2024年烟台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1300万千瓦,力争1400万千瓦,占比超过56%。”烟台市发改委能源发展科负责人邱琳说。
9 x [ q3 n% w4 o9 \8 O3 T
9 O$ d Y7 n3 ^
( k; _* y- i( i$ K3 A不久前,烟台市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同创建的全国首个海上浮式光伏实证基地揭牌暨运营启动仪式在烟台举行。
6 c: x( u" ~- C4 o6 z9 o; `- {& S% ?2 t B- l6 X( T' z: r4 N) n# A
1 M/ B- h% N& }# l! N- {
“实证基地主要是试验各种海上光伏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包括验证海上光伏组件在海洋环境中能否长时间高效可靠运行,试验海上光伏漂浮式平台技术等,相当于海上光伏产业有了‘试验场’。”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海上光伏负责人孙忠涛说。
6 b% T3 g3 {, T' N
" ?6 e$ g& [. @: h
' H" G g* H( i6 t( Y8 H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未来产业也正在崛起。自2019年我国首次火箭海上发射在烟台海阳取得成功以来,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已成功组织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0次。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 B& Z" h) G: `$ E
. j! {2 ]! j) p, o5 [
- j0 Z5 L* h) S
站在新的起点上,烟台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正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0 C- _: n# q7 H1 W! f5 R
- u. o8 G0 S; Z( j1 ^4 [- [8 d. K# W6 }( P/ h$ H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经济参考报(记者 邵琨 责编 张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