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牧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复制链接]
一、背景介绍: y) q; |) ~: {3 c( V, w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外部因素干扰,我国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水环境恶化、自然栖息地破坏和野生生物资源衰退等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人们愈发关注如何保障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h% {6 x- J- a% g& V: R
我国的海洋牧场发展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通过海洋牧场建设这一渔业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在渔业生产中逐步实现了从单纯的资源利用向兼顾资源保护的转变。受此启发,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淡水领域,水域生态牧场这一更宽泛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但我国淡水生态牧场建设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在发展理念、建设方法等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厘清水域生态牧场的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潜在解决方案,对于丰富淡水生态牧场建设研究和推进我国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大意义。9 L8 {: d3 x6 e# w1 r- Z0 Z! }
二、概念内涵及现状问题+ y. }1 @3 @/ l# R  N0 A
杨红生认为,[size=0.24]水域生态牧场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生境修复和人工增殖,在适宜的海洋及淡水水域构建的兼具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持续产出功能的生态系统。同时,水域生态牧场建设必须坚持与自然共建、与渔民共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对我国水域生态牧场发展现状的延伸。虽然我国在海洋牧场建设当中已经取得不凡的进展,但淡水生态牧场建设仍属于比较新兴的领域。整体而言,水域生态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q/ E7 p/ A/ A( u: I5 U! i: E
1)在建设和发展理念上,亟待开展建设原理创新,比如从生物承载力等生境修复原理到生态种扩繁等资源养护原理等;
) }9 N, t/ r7 T# b: J9 h' i; \2)在建设设备开发上,大型专用生产设施研发尚未实现突破,因设备研发落后致使的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利润不足等典型技术瓶颈仍未解决;2 }. e; e  Q2 |9 h' I
3)在建设技术创新上,适用于淡水环境的生物承载力和环境容纳量评估技术、环境高效修复技术、选址与建设技术、资源环境实时监测技术等仍有待细化提升;
& w: W; t# H* z6 ?" }1 F4)在管理体系上,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牧场日常监测管理以获取足够的数据信息,并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制度,确保建设效果。- T' ?) w$ `3 O6 x% @) m
; ~1 @; x& M;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k. X8 e( o& w  m
山东南隍城海洋牧场
( G, W# J, m, y
三、未来发展建议
" ^& B0 b' N" x5 C& t, N- O基于我国整体经济与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为统筹水域生态牧场在全国范围的协调发展,杨红生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 j+ q2 e" B) D4 b0 G/ G(1)推进水域生态牧场统筹规划与科学布局& ^. R1 X7 Q) G9 X5 B, M
在水域生态牧场的规划设计方面,需要注重拟建设区域原本的生境特点,如水质状况、生物资源分布以及生态承载力等,保障发展方向的合理性;在水域生态牧场的布局方面,应当以生境特点为参考,科学进行鱼礁等生境构建设施的空间投放,注重整体生态效应的发挥。
1 k0 d! V8 E$ `(2)加强水域生态牧场建设理论与技术创新
3 {$ z" b1 A$ X1 f5 L在水域生态牧场的建设原理方面,应重点突破水域环境与生物承载力评估模型、层次结构模型原理、重要动物行为发生原理、多层次营养级营造原理、生境修复原理等共性关键原理的系统性解析;在水域生态牧场的建设技术方面,应重点突破渔业遥感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水生生物集群行为控制、生态关键种保育繁殖、高效人工鱼礁构建设计等共性技术的集成性创新与应用。
) {3 U5 ^9 {7 ]0 s$ s(3)促进水域生态牧场多产业模式融合创新
7 G: x) h# w9 f! ^" }% M9 C3 D) v  D加快推进渔旅融合渔风融合渔光结合等典型水域生态牧场产业融合模式和示范基地建设,注重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利用的产业共建格局。3 l) ?7 D  C" n# h5 n0 C
4)强化水域生态牧场建设标准体系制定
2 N/ M5 x$ ^- j: l6 V从国家宏观管理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域生态牧场,指定相应的标准,为水域生态牧场建设提供保障和引领作用。从区域发展角度出发,根据当地实际产业发展现状与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地方性标准和支持性政策。4 I( J* y3 d$ |

% `3 M+ u$ |% |* m5 R8 w2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w4 j- Z' Q# Q" a
山东南隍城海洋牧场
( Q/ p+ S( u& z( G) A
四、嘉宾介绍
* u7 J% ?3 n) e( X
3 o3 y+ ?; m5 G8 V*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 ]4 o; }; a0 u' r
杨红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棘皮动物分会理事长等。长期从事养殖生态学、海参遗传育种与养殖、海洋牧场建设等研究。
8 I* s) h* P( p: c" U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 Y, [- e9 E! C: e7 R/ p3 n' ]' V$ A. y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