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考船 -深海科学

[复制链接]
7 y/ ~$ V) O3 V% J; q

原标题:“实验6”科考船起航赴东印度洋

7 ?' Z9 F! T" Q0 a% e5 K% o ) G& J6 i' b! k! I

4 [5 U( B( D7 v

图为9月10日,“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

% q0 ]$ R5 d. u' f; A

南方日报记者 许舒智 张梓望 摄

2 U3 n6 B: q. c

南方日报讯 (记者/钟哲)9月10日早上8时,“实验6”科考船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赴东印度洋海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该航次搭载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山大学等13家单位科研团队的28项科研项目,计划海上作业80天,预计航程逾1.2万海里。

4 p9 g; e8 u0 z! A

据该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卫强介绍,印度洋对于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和能量交换等皆起到重要作用,尤其通过季风携带大量水汽,对我国华南和长江流域有重要影响。

$ K. }# k( g8 s9 `6 Q# S- C

整个航次计划开展东印度洋海域相关科学研究,将解决“热带东印度洋的动力过程、物质循环与生物地理之间的耦合联系”这一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实现重大科学问题区的多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研究,深入探究热带东印度洋海岭区南北半球不同海洋动力过程、物质输运及其区域气候效应。

! ?8 n' d% m% F' R% F

该航次基于多学科联合观测,有望获得大量基础数据,研究成果将揭示东印度洋动力过程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和沉积过程的机制,阐明营养物质来源;同时,理清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阐释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揭示生物群落对物理过程的响应和指示作用以及认识古气候变化。

* S% u9 [1 `( \

从2014年开始,南海海洋所在该观测区布置水体环境观测潜标,迄今为止已连续稳定运行8年,成功获得了上层海洋环流动力学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近海底海流的基本运动特征。该航次将在重点观测区布放观测系统,针对该地形进行局部地形演化中的流系观测及其与海底沉积和地质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系统和深入观测。

! c* y& |" o. \8 U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多年来,南海海洋所围绕‘海丝路海洋灾害与保障’的国家需求积极布局,连续多年在东印度洋开展考察,支撑建设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长、项目负责人林强表示,希望通过科考航次,加大与周边国家的科研合作交流。

0 L8 ~: d) z! j; k

作为“海上的移动实验室”,“实验6”科考船配置了现代化船载实验室以及样品冷藏和冷冻室,总面积超过330平方米,能现场进行多学科样品处理与分析,并通过卫星通信实现与陆基实验室同步数据传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6 L& |0 y7 k9 f2 a6 X* M% E' B0 E; Y+ q" E

责任编辑:

+ V* j% T% ]) M* u r2 C% j- Q5 n$ H $ N: p& p8 \$ k$ r! u' n9 _: q6 l- ^0 L6 R/ ^ ; }* z$ h5 d d# q, K9 [8 T |$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冰死铁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