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t$ V+ x+ |# w8 Q
当地时间12月7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报告称,地球上海洋的氧气含量在过去50年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恐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1 t7 O; c1 ]+ C7 d2 H
据报道,专家警告称,地球海洋的氧气含量在1960年到2010年间下降了2%,共有约700个海域受到影响,而上世纪60年代进行研究时,受影响的海域仅有45个。
8 u/ `' Y1 g& k4 t# M. K 研究认为,全球变暖是造成海洋含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较暖的水含氧量较少,且加热会造成海水分层,因此富氧层和贫氧层的混合也会变少。预计到本世纪末,海洋将失去约3-4%的氧气。由于海洋中的氧气不是均衡分布的,在一些热带海域中,氧气流失量可达到40%至50%。
0 l4 G1 J$ W5 B$ o$ G 另外,人类活动例如集约养殖、过度使用化肥等,也会加剧海水中氧气的流失。研究称,当过量的人工化肥或来自肉类行业的粪肥从土地流失到河流和海洋时,会使得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会消耗大量氧气。
, [. V9 W" e [/ a. E5 I$ R 报道称,海洋中含氧量的改变可能会对生态造成冲击,低含氧量的海域对水母的生存有利,但对于较大型且游泳速度快的物种,例如鲔鱼、马林鱼、及部分种类鲨鱼,就不是个好消息了。据该研究报告,这些大型鱼类将被迫迁移到水深较浅的海域,同时还将面临更高的过度捕捞风险。 * S* J# L- j2 U! p4 E
1 r3 |% f4 `, ]2 _2 Z
; T0 y3 T) i1 Q' X6 O( s
! P' B1 b- e: b; n4 p# w' L
5 @" R; G+ W" Z4 q(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