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1 A3 Z r8 ?3 R) d* v
2017年2月15日,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过去50年全球海洋氧含量减少》的文章指出,过去50年,全球海洋氧含量的减少已超过2%,不同洋盆和深度海洋的氧损失表现出了巨大差异。 $ R" T' z2 w8 J2 v* L
根据海洋模式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氧气溶解度减少和深海气体交换减弱,到2100年全球海洋溶解氧含量将下降1~7%。溶解氧减少可能会影响海洋养分循环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而区域观测数据表明,全球大部分区域海洋的溶解氧浓度在持续减少。为了解决溶解氧浓度在全球尺度上的变化问题,先前的研究基于1970年代和1990年代100~1000m深度上海洋数据的对比,认为1970~1990年全球的海洋溶解氧每十年减少550±130×1012mol(摩尔)。在这项新的研究中,通过分析过去50年整个海洋深度上的溶解氧和支持性数据,定量分析整个海洋的氧含量。
0 e: h0 w. v' V, h3 W) L 结果表明,目前全球海洋氧含量为227.4±1.1×1015mol,自1960年以来,每十年减少961±421×1012mol,总减少量超过2%(4.8 ± 2.1×1015mol)。 7 P7 r( x. o C4 z/ `- S
不同洋盆和海洋深度的氧损失存在巨大差异。研究人员认为海洋上层水体的变化主要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溶解度减少和生物耗氧量减少造成。海洋深层的变化可能源自洋盆尺度上多年代际变化、海洋翻转流放缓和潜在的生物耗氧量增加。
% P9 o- I" t- Q" j 整个海洋深度上的分析显示,自1960年以来,观测到的氧损失中有15%可归因于海洋变暖引起的溶解度变化。而洋盆热带区域、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大洋和北冰洋这5个区域的氧损失不能归咎于溶解度的变化。其中,北太平洋和赤道太平洋占全球氧损失的比例最大,为39.9±17.2%;南大洋的氧损失占全球氧损失的15.8±4.9%,其中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表现明显,这反映了南极底层水(AABW)盐度和环太平洋深层水温度的长期升高;南大西洋和北冰洋分别占全球氧损失的12.4±2.8%和7.6±3.1%。 # o n2 ~9 y5 T7 d7 d
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17年第6期,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
$ [) z8 t- x, [& g
" {' W9 k7 S/ ]; Z' H* ^
. R8 u+ T' Q2 _. V8 u; E% |& S7 E* x7 y% L' e; j) A
1 r( d0 V! M7 O2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