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u5 W! K% a* Q$ P4 m) P! e: X - @2 z+ {( z S
; |1 o0 K! ^1 Z2 M" P
其实有几个小问题。
0 ^7 D& K1 `7 `3 e3 H
首先吧,远海投放铁粉矿物质的实验已经被叫停了,大概是UNEP干的。没有求证过。理由是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 Y F, ^' x+ I" V; r) V 然后吧,有一个类似的实验项目,将海洋水汽雾化向空中喷射来降低全球变暖。他们的那个脑洞,是搞一堆带太阳能的舰队群,到处环游。不过也被叫停了。理由大致也是会对气候造成未知影响。
1 p+ p# L- k( }# C! w( u5 C 如果是海底钻探,浅海会破坏海床自己的生态体系。深海的话,这是花着钻井平台的钱,干着海水养殖的心嘛。
6 A s7 L3 k9 x5 Z( e+ a
至于大规模深海海水抽取,很容易就会一不小心破坏海底气体问题。可燃冰的提取的担忧也在这里。毕竟,地球曾经出现过因为海底气体爆发而导致的生物大灭绝。
3 w8 C/ d6 E" M5 h/ ~1 K 海水升温吧。。。。发电是不可能靠谱的。这必然是需要使用核反应堆了。至少我国的压力容器,还没考虑过深海环境下的技术问题。而且在海洋加热方面,即使单位耗能再低,实质也是天文数字的投资了。扔进去一个上海市的税收,连水花都打不起来。
9 _* h2 F( F' Y7 @6 R
其实加温方面,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轻易的大规模改变海底温度,都会对洋流造成不可预知的巨大影响。毕竟,厄尔尼诺和拉尼娅,也无非就是智利外海的海水温度变化几度的问题嘛。
/ N2 @' V) s" r: }; T
而且吧,海藻的密集出现,并不完全都是正面积极的。特定区域的海藻爆发,对水产本质上是灭顶之灾。
3 l# }4 G" c3 o3 S. Z 另外需要考虑到,海藻虽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海藻死亡之后,会释放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十几倍。天量的海藻饲养,是在气候变化中自掘坟墓呀。这也是为什么通过海藻饲养减少温室气体的实验被叫停的原因之一。
0 @! U" t( s+ {* O 仅供参考吧。
1 m1 O6 p! A+ |' K 反正吧,投资的,连相对靠谱的可控核聚变和量子计算机,都基本当坑对待了。毕竟,就算是有几百亿美元的盘子,也需要收益,不可能大规模填到这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成功的坑里。
6 _" G J, y8 g: ~! k1 B C
而且吧,真有那些资金和发电量,拿给马化腾同志种黄瓜不好吗。好歹据说预期收益有每亩1000美金年产值呢。。。。而且好歹挂着各种热门概念,就算不持有,也方便上市撤出呢。。。。咳咳。
' |; Z' ]" e! g8 A3 Z
这种海洋项目吧,估计只能找国家行为去干了。
5 ]& B( C4 b( i$ t+ A$ {+ i4 i
问题是,好像没有哪家主要强国的本土海洋经济专属区碰得到所谓的贫瘠深海。。。。唉:-(
6 y8 S3 F Y0 |: |) T4 J 海洋治理与水产养殖方面,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应该是日本治理东京湾污染,然后饲养金枪鱼啥的,虽然依然一股汽油味儿,卖不上价。但就算这么一点的巴掌大海域,都累的日本够呛了。
6 \) [6 y6 [1 H# X8 t/ ^% d: f. X 至于改变洋流的工程,没听说过。不过有一个案例可以参考。美国弗罗里达外海,因为特殊地形收束,导致海底洋流骤然加速。所以,真舍得扔进去上百个三峡电站的钱,也是可以适当改变洋流的。不过,何必呢。。。。
9 P- f2 c5 d" A ——————————迟到的分割线,以上为更新——————————
G4 U$ C! R$ n' ?6 ^, L% K 除了黄色荒漠,还有深海蓝色荒漠,其实还有绿色荒漠呢。东南亚很多岛屿热带雨林,因为土质养分过于稀缺,都不怎么开花结果。亚马逊雨林的崛起,主要也归功于撒哈拉荒漠化之后,信风输送过去的天量粉尘。
{1 W, Y0 g( ?9 h: s 以前有机构搞水域海藻养殖来解决二氧化碳问题,往海水中撒了一吨铁粉,导致海藻快速滋生。说明只要养分够,不管在什么海域,海藻还是愿意长的。
3 G7 U/ u a: a2 g- T 还有一个词叫鲸落,其实不光是鲸鱼,各种海洋动物的死亡,都会通过其身体物质形成一个微生态。只不过大部分深海,鲸落之类的形成地,远深于光合作用可发生区间。除非是少数具有向上涌流的地区,否则很难对生态有太大的持续性贡献。
; x9 v* Q3 F- |2 ^ 其实归根结底,看似贫瘠的不是整个大洋深处,而是受洋流影响很小的部分大洋深处。这是自古以来的问题,与人类无关。真要问深海什么时候富饶过,这得往寒武纪之前复盘,那时候海水中铁浓度比现在高的多,藻类活的很开心。
/ A; e& w6 L, d# F7 m7 W8 s3 M
与人类有关的是什么呢?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导致的海水进一步酸化。海水酸碱性变化,对于海洋植物浮游生物都有毁灭性影响,到不光是影响了深海。比如杜邦在纽芬兰附近开了化工厂,几乎毁了整个纽芬兰渔场,好多海底荒漠化到不长水草。
" T' |* ^) Z: R& D- N8 t z4 U, p+ X
人类对深海生态的另一大破坏,是日渐积累的塑化问题。不受洋流扰动的深海,是塑料垃圾的归宿地。粉碎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影响海洋的透光率。虽然现在效果还不算太大,不过这是未来的灰犀牛。
: X! N2 _0 F! q0 p 其实海洋荒漠化的问题,比大家想的严重的多的多,其实这才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好多深海,不仅不长草,也没什么氧气。
; b6 a% a v6 s! q0 ?8 s
相对而言,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根本没那么大效果。比氧气多了个碳的二氧化碳,想要上升到平流层是很难的。君不见,喀麦隆的二氧化碳湖,曾经两次因为二氧化碳沉降而造成上千人死亡嘛。
2 B) Z2 k, }) H$ C D0 I
当然啦,不受洋流影响的深海也不完全就彻底贫瘠的。毕竟,大洋深处的洋脊里,有一整套完整的完全脱离叶绿素的生态系统。它们可以依托地热和硫化反应生产基础养分,来供给稍高等的生物,比如深海蠕虫等。
. ]! d% s' E# d" R( s" l
至于说恢复海洋生态。。。。这比恢复大气生态难得多了。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甲烷自己就向外层空间离散了,二氧化碳自己就沉降了,排除人类干扰,一两百年就消化了。海水中的污染和塑化问题,没有上千年是很难自我消化了。
) Z- ^# x3 g, p& K% F/ ]+ Q& h
有时候开脑洞,总是想着氢弹治理环境。比如深海扔颗五千万吨当量氢弹会不会改善环境。不过据说有人测算,在马里亚纳海沟扔氢弹,只能炸出个直径一千米的气泡,想来用处不大。或者比如炸个大洋深处的活火山会怎么样。大概短期内能导致周边海水营养物质丰富,不过没有长期效果。
2 a ?' O" N, s8 g 参照以上脑洞,其实可以看到,人类的治理能力,在自然面前多苍白无力。
' m4 D6 B8 U9 c"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