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j: A1 O+ P0 e9 Q& r, Q6 ^0 w, {
今天(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上70%的面积都由海水覆盖,然而至今为止,人类对于海洋的认知还有很多空白的领域。同时,作为地球“跳动着的蓝色心脏”,海洋资源的价值和海洋生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6 {) |! K" @* Z* _2 x
下文以书单形式,从海洋科普、海底生物、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历史和航海家日志这5个角度推荐近些年国内出版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希冀以此传递“蓝色心脏”跳动的声音。 # [% N# C7 ?$ R
我们身边的海洋:关于海洋的百科全书
4 @( W# [7 k* U! e7 e" [: R' u
- ~- m0 x( z" X$ A( W 6 \9 V* N; j4 ?6 d6 [% E
2 W1 n$ p/ U; D5 U9 O Q+ I
《我们身边的海洋》,蕾切尔·卡逊 著,单慧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
6 C2 y4 u/ b7 Y. z, h" D 《荷马史诗》里说道,“鸟儿一年也飞不出来的海啊,巨大到让人心生畏惧”。作为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在海洋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其“海洋三部曲”更是多年来畅销不衰。《我们身边的海洋》回顾了历史上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包括公元前330年远航的皮西亚斯、有文字记载的进入白海第一人奥塔、最早看见南极大陆的帕尔默船长,也讲述了海洋自身的变化,例如岛屿的浮现、洋流的旋转、潮汐的震荡。
, p2 i4 r* |1 E) ]) g 如蕾切尔·卡逊自己对本书的评价:“风、海和潮汐的韵动就是它们本真的样子,如果它们能蕴含着奇迹、美和宏伟,科学会一一发现。如果这些品质并不存在,科学也不会无中生有。如果我描写海洋的书中蕴含诗意,那也并不是我故意为之,因为没有人能在如实描写海洋的文字中去除诗意。”我们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亚那句,“海水摇身一变,新奇而富裕”。 " ]# W5 ]( m* v* z& P5 P1 \* n' a
0 P. A; F( R% F. q% E* o
! @4 ~2 P' d" W8 `1 z$ o
; w$ }: w; A; e, D 《深海浅说》,汪品先 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年10月。 2 q# C! Q: I% n5 h3 K5 R9 E. Z- x
从20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于是出现了一连串问题:深海什么样?深海里有什么?当前开发深海的国际竞争,我们如何应对?这类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媒体的热议,可惜在华语文献里至今缺乏适用的介绍材料。 - F% x; w0 ~" x4 ]% w6 W. [, z- `. A/ j
本书荟萃了汪品先院士十余年深海科普工作的成果,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如全球大洋深部结构与成因、海洋碳循环、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与海沟的地质、流体和生命过程、现代海底金属成矿、“蛟龙号”科学深潜等;展示了最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如海洋探测系统、深海遥感、海洋地质钻探及采样技术、水下机器人、深潜器、海底观测网等;列举了深海前沿研究面临的科学挑战,如需要怎样的技术来提高海洋地质灾害的测年水平、变化着的海洋是如何影响冷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甲烷屏障的、深部生物圈细菌和古菌的能量利用机制是什么、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深海的影响究竟如何等。 : I1 C3 @* C7 `4 s
9 B: U( C, o) d8 G" { b8 J & T1 `* P: R$ J
+ Z1 e6 P( P- [; a, \8 F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百科系列:海洋》,斯蒂芬·哈钦森 等著,江文胜 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7月。 ! T9 I; ]2 R u6 V( F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意识之唤醒来自海洋知识的普及。 ) [, d/ E) E4 G7 F# `9 O `# x I* e
本书由斯蒂芬·哈钦森(Stephen Hutchinson)、伯纳德·斯通豪斯(Bernard Stonehouse)等一众世界著名海洋专家及研究机构共同编写,图片总数达到1100张之多,展现了大规模海底实景地图,所涉内容包括海洋演变、海洋动力学、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等,更从各大洋的主要水域入手依次介绍,立体地介绍了海洋世界。 0 J3 w r, f& V: s* J; k6 U
3 d* X a" a- g3 M( Y, R
7 F. m6 @5 T! [' g
* U5 W" A! Y" K; L5 O* o 《蓝色星球II》,詹姆斯·霍尼伯内 等著,李蕊 等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4月。
0 g& u, ]/ D9 v, ` 历时5年,125次探险,39个国家,6000小时水下拍摄,《蓝色星球II》出世。它配有200多幅4K高清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众多海洋居民的栖息地原貌:从日光区、暮光区,到午夜区,从海岸到远洋,从北极到南极。《蓝色星球II》所实现的“首次”有:首次到达南极地区深潜1千米;研制的巨型球形摄像机首次能够同时拍摄海上和海里的画面;首次揭开鲸鲨的分娩地点……它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知识,并披露镜头之后的摄制过程,也可谓是人类探索海洋的又一次进步。 ' ]0 D# _& s0 S e' g7 N; o4 M
' b) i' E2 S! O! l8 Y- Z" \; K2 n
; r+ o. n5 J% V& b- X( R. o d # s7 O5 k: L0 R& y
《认识海洋》,基斯·A. 斯韦德鲁普 等著,胡松 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22年3月。 ) O6 Z: g. l' G' X
海洋学是一个包含多学科的宽广领域,其下所有学科的共同目标是认识海洋。由于极具学科交叉性,当今海洋学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地质海洋学(Geolog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洋的边界和底部,以及洋盆的形成过程; 物理海洋学(Phys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水运动(例如波浪、海流、潮汐等)的特征和动力成因,以及它们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研究海水中的能量传播,例如声、光、热等;海洋气象学(Marine Meteorology)通常包含在物理海洋学范畴内,主要研究热量传递、水循环、海气相互作用等;化学海洋学(Chem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水的成分和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则是设计和规划海上设备与装置的学科。
3 Q3 A1 S T! v, o; [ 本书作者基斯·A. 斯韦德鲁普(Keith A. Sverdrup),担任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地球物理学教授,讲授海洋学课程25年;另一位作者E. 弗吉尼亚·安布拉斯特(E. Virginia Armbrust),在麻省理工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获得生物海洋学博士学位。全书共18章,介绍了海洋学各分支的基本内容。
2 v' i3 S, U6 p; q7 g% R 海洋生物:令人着迷的海底世界 ; o. b$ `- J! f) w% O9 x) y1 B
/ L" k8 o' A' E; ~' S
' c! Y6 K& O; f+ D& M 3 t. W% x/ i9 H4 t
《鱼的好奇心》,海伦·斯凯尔斯 著,谭然 等译,南海出版公司,2020年8月。 " P6 r/ {' C( Q. O2 I( g7 [
鱼,会吵架,会道歉;会做交易,会打广告;会谈恋爱,也会吃醋。它们比人类想象的更聪明,更有趣!白天爱装酷的鲱鱼,一到晚上就变话痨,“聊天”时还会噗噗“放屁”;清洁隆头鱼能记住所有客户,把“搓澡工”的差事干得风生水起;孔雀鱼精于算术,每次“站队”都投靠规模庞大的鱼群;美艳的鹦嘴鱼不仅是珊瑚守护者,也是深海中的“变性王子”;斑马鱼和鲑鱼爱自由,囚在网中,它们会“发烧”,会“抑郁”……
4 X& w' h; U! G; C+ f) k+ ` 我们要知道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有大约三万种鱼,它们拥有记忆,会怕痛却也勇敢,能维持庞大的权力秩序,也会跨越整个海洋找到自己出生的那条小溪。海伦·斯凯尔斯博士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并且是有资质的潜水员。在她的笔下,鱼不再只是冷冰冰、滑腻腻的动物,而是这世界上令人着迷的进化奇迹。 . a5 i- b% \+ l1 s/ z6 s
: c8 v/ X% f4 c8 e& H/ o: M
1 }4 v, A+ [* P5 x4 N
$ v" w8 n% I( u* M
《章鱼的心灵》,彼得·戈弗雷-史密斯 著,黄颖 译,九州出版社,2021年3月。 4 R- B" |0 V2 p% `/ p A
在大约6亿年前,哺乳动物与头足纲动物走上了各自的演化之路。头足纲动物从只能吸附着平移,到像齐柏林飞艇一样自由地游向高处,然后到彻底抛弃外壳、再无固定形状——在身体形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感官、行为和心灵也在输入和输出的反馈中演化出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它们的大部分神经系统不在大脑,而是遍布全身;它们用触腕卷上你的时候,并不是在触摸你,而是在感觉你是否能吃;关于章鱼的高智力趣闻传得神乎其神,可是它们的寿命又令人费解的短暂…… 1 @5 [( w3 [) h3 d
如何去理解这些接近外星智能生命的动物的心灵?你也许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因为这既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关于动物和演化的书。 + o' n& l8 g7 b( m
: S8 y7 x, D9 C; f- r % I. D) @# h& x& A' h8 k5 [
' P9 {# B* A9 O; i2 _
《水母之书》,莉萨-安·格什温 著,王晨 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
7 T- x2 ^5 U4 t% a3 y/ e, `; i- S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要早得多,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至少5亿年,是这颗星球上最古老的多器官生命形式。而早在大脑、骨骼和血液在地球上被进化出来之前,水母已经这样成功地生活了数千万年,它们很适应自己这种简单的构造。它们可以依靠种类广泛的食物为生——甚或根本没有食物——而且它们可以用多种方式繁殖,无论有无配偶。在它们的不同生命阶段,无论是否能够移动,它们都能很好地生活。难怪它们在地球上坚持了这么长的时间。它们精通生存的艺术。 9 A5 A& a0 a$ R6 \
作为一名发现约200个水母新物种的海洋动物学家,格什温出色地将50个不同水母物种用引人入胜的文字描述与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照片结合起来。总之,这个九岁即决定成为海洋生物学家的女性无疑为我们展示出了生命的柔韧与坚毅。
- _6 v4 \& t: `, I z9 j6 \- r% p 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心脏 - {. @* m9 c3 O7 z3 k3 ?
4 p- q q/ Y3 X1 j5 B2 f * G4 a3 K+ G% i0 X' e4 @; t" P! I
% A( t, S8 t* m/ e \
《过度捕捞》,雷·希尔伯恩 著,吴旭 等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6 A j, |7 H5 g0 Z 在过去二十年,公众视线主要聚焦于海洋渔业的衰落、世界鱼产量的可持续性以及捕鱼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人表示,他们关切海洋保护,以及渔业的可持续化和消费伦理化。那么,渔业是否面临瓦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需要寻找方法来替代现有的食物系统?我们是否应该担心持续捕鱼会导致物种灭绝?本书为过度捕捞及其外围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引导读者从科学、政治、经济和伦理等角度看待过度捕捞。 ; c; b" E1 {1 B2 a# B" ^) [
作者雷·希尔伯恩(Ray Hilborn)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渔业前景图——我们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国家财富和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8 |; [( Z6 X) q' n8 H
. s- ?& g+ b$ }, z H1 ?
/ C2 k4 g6 y7 N* H) |7 S9 ?- T ; w" P" b/ ^7 ^! e: G
《深蓝SOS》,西尔维娅·A.厄尔 著,吴文智 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 C# h4 F( X* H% n/ q
W. H. 奥登说,“没有爱,人们仍可存活;没有水,无人能够存活”。如今,“绿色”问题已成为头条新闻,但很多人似乎还没意识到如果没有“蓝色”,那么地球上就根本不会有绿色,也不会有生命,因此也就不会有人类所珍视的其他一切。请细想: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往海里倾倒数亿吨废物已导致数亿吨海洋野生动物死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90%过去常见的鱼类被捕捞,95%其他种类的鱼,包括蓝鳍金枪鱼、大西洋鳕鱼、美洲鳗和某些鲨鱼已被捕杀。法律至今仍允许捕捞上述海洋生物。 . }. x6 j; B8 t3 p
西尔维娅·A. 厄尔(Sylvia A. Earle)被《纽约客》和《纽约时报》称为“深海女王”(Her Deepness),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赞誉为“活着的传奇”(a Living Legend)。她在提醒我们最棘手的问题:我们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心脏?
. J# a& `# i) \! h 海洋的故事:海洋史与区域史研究 * x o; Q- \# I6 F& e
( i3 R* d! ^+ J) {- o
$ q4 ?: Z6 B, k( g' [
3 u; y: b# R. p 《太平洋的故事》,西蒙·温彻斯特 著,甘阳 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年8月。
$ H+ }4 e4 h1 Z$ J3 j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这片被人们最晚真正发现的海洋同时也是未来之洋:在它6400万平方英里的海面上所发生的一切与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3 v$ ]$ V2 F: h" }0 w+ ` 作者西蒙·温彻斯特聚焦于20世纪中叶迄今环太平洋地区的多个历史关键瞬间,包罗了深海热泉的发现、珊瑚白化现象、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历史中的独特角色、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冲浪文化的繁荣、电子革命的诞生等历史事件,为我们呈现了太平洋在过去、现代及未来所扮演角色的传记,探讨了人类与这一强大的地球自然力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 y) K" r5 F# B. w% _
% k" s5 @- L1 ? / V6 w* `. _ f# p, l# N
7 s7 S1 o" T" H 《大英图书馆太平洋简史》,菲利普·J.哈特菲尔德 著,林安萧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5月。
9 [# e8 Y* P% _9 y# W0 J 太平洋之名起源于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为“平静的海洋”。太平洋岛屿国家和领土所属面积中有98%为海洋。鉴于这一地理特征,我们常常自称为“大洋管理国家”。
. D8 F- E4 w$ f1 \) z) H- s/ m+ C 菲利普·J. 哈特菲尔德(Philip J. Hatfield)的《大英图书馆太平洋简史》展现了关于太平洋的古地图、书籍、绘画、照片等200件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讲述太平洋上岛民、海盗、探险家、贸易商人、捕鲸者的故事。这些藏品告诉我们太平洋是由栖居其间的形形色色的族群与文明所定义的。它们还告诉我们欧洲人的到来对太平洋的影响并非如同我们想象中的剧烈,也没有任何影响是持久不变的,真正持久的只有太平洋上的岛屿和文明。
4 g! `, C& Y' s0 C, G, G 4 K- b1 O `9 L/ M- z8 G, {
`" T- Q0 d5 s$ _ 9 b' u; ~0 @% j' e
《浮动的海岸》,芭丝谢芭·德穆思著,刘晓卉 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5月。 + L( D; g5 p% m% [+ C( h' h
白令海峡,亦称白令陆桥,那里的居民用很多称谓来称呼自己。翻译过来的话,大多的称谓都表示他们是真实的民族。在19世纪早期,所有这些真实的民族都生活在很多个小的国家里。用“国家”(nation)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但它确切表达了他们的政治自治、领地主权和社会差异,这些给予当地人的生活以秩序。这些国家源于三个主要的语言群体,即因纽皮亚特人、尤皮克人和楚科奇人。 # C) c4 `1 X5 b/ r( ]% X& V
《浮动的海岸》是关于白令海峡——从俄罗斯到加拿大的北极陆地和海域——的综合性历史著作。自19世纪以来,人类在白令陆桥这片极北之地开启了一场极具现代意识形态的试验。作者通过讲述白令陆桥动物和矿产资源的历史,揭示了一百五十多年来人类如何将这一偏远地区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增长与国家力量的过程。作为一部讲述人类开发与北极生态之间关系的开创性著作,《浮动的海岸》打破了以往人们所熟悉的环境史叙事,而以一种新鲜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白令陆桥这一被忽视的景观。 0 `/ T. [ O u
0 O5 k6 W& l, I2 {' J, w. E
9 L7 s# v: n2 C
1 I1 R/ G2 c; R$ H* {/ A( z 《横渡孟加拉湾》,苏尼尔·阿姆瑞斯 著,尧嘉宁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
8 x" G# @3 i& R" O- K 孟加拉湾作为大的海湾,长期以来一直是贸易和帝国历史的中心,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水上通道,通过白银、胡椒等商品的流动,将印度洋与亚洲、地中海社会乃至南美洲连接起来。如今,这里再度成为政治的中心,亚洲三大经济体中国、印度、东盟在此交汇。环孟加拉湾也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 。然而,我们作为普通读者对南方的这个区域、这些邻国了解还是太少。
# `6 h& V) V* S, b6 c0 |! H/ g 《横渡孟加拉湾》再现了南亚、东南亚500年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经济整合和移民迁徙的大型故事,也是一部文化接触和融合的历史。苏尼尔·阿姆瑞斯将该区域放在世界历史的中心,整合人类和环境的历史,挖掘大量史料,展现了人类在塑造海洋环境方面的力量和局限。 # u# |- T# q, ?( m6 S) ?
航海家日志:追寻探索的足迹
6 o6 j0 @. |3 }
3 d0 c. C: _3 G
# ^! V' a* D1 \9 e0 X4 N" ], Y) r8 Z
: f `% K* f; Q# _# C- U$ g7 C" ^ 《孤筏重洋》,托尔·海尔达尔 著,吴丽玫 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 4 ]! P( {6 O+ s* V0 b
海尔达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是新婚第二天即启程航海的冒险家。2011年,包含照片、日记、私人信件、论文等内容的“托尔·海尔达尔档案”作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 @) y3 r+ C% C! c" }; S
他的传奇经历包括但不限于:1947年,乘“太阳神”号木筏远征,航行101天,航程4300海里,证明波利尼西亚人完全可能来自古代秘鲁;1953年,领导挪威考古队远征至加拉伯戈斯群岛,证明南美印第安人早在欧洲人之前就曾涉足该岛;1969年和1970年,以埃及古王室墓室笔画为本,制造芦苇船(纸莎草船)“太阳”号,横跨大西洋,从而证明了地中海古代文明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至美洲;1977年至1978年,乘芦苇船“底格里斯”号,从沙特阿拉伯河出发,抵达红海的吉布提。海尔达尔用自己出生入死的海上探险证明:海洋对古代人来说,不是天堑而是通途。
?' N& A) ]& g/ C, @# { 8 Y7 Y X: g+ x4 a
" U0 y: B* Q: V/ x d; F6 q3 [ ( Z: N( t4 ^2 o x3 w
《航海家的笔记本》,休·路易斯-琼斯 著,木同 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4月。
+ T" _: j% Q" r h8 j' Y 《航海家的笔记本》是继畅销书《探险家的笔记本》之后,伦敦国家海洋博物馆的馆长休·路易斯-琼斯推出的又一作品。本书展现了15世纪至20世纪,来自世界各地60位航海者的手记。书中汇集了400余份珍贵的一手历史资料,以及共同追寻人类探索海洋的足迹。 $ x9 t8 `' F# B1 f5 |. D. Y2 a9 F
这里不仅有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也有在詹姆斯·库克船长的领导下为世界带来第一张南极冰山图的 “决心号”与“冒险号”,还有多次记录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的画家威廉·怀利、为了描绘真实海景而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画家约瑟夫·透纳、通过女扮男装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全球航行的女性让娜·巴雷……除此外,陪伴我们航行的还有众多科学家、海军、随行医生、厨师、渔夫、潜水员甚至海盗。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人人都是海员。
1 {: ?& n- [' D
1 @- @- `% \# V% x# {( e3 ^ , [$ S, [: Y2 E0 w- n7 q$ e
. Y/ `3 h) r3 [! P 《小猎犬号航海记》,查尔斯·达尔文 著,陈红 译,译林出版社,2020年4月。 & w7 g P4 ]+ z" y& L9 z/ A7 a
1831年12月,查尔斯·达尔文以“船长随伴”的身份登上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开始了为期五年的科学考察之旅。此次航海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航海考察之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正是在此过程中孕育产生。五年时间里,达尔文四次横渡大西洋,探访南美洲大陆及周边岛屿,深入南太平洋,远赴印度洋,并对沿途的种种生物、地质现象、民风民俗,以及当地的政治制度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同时带回大量珍贵的标本。在此次航行中,达尔文开始对物种的分布与演变规律产生思考,进化论的雏形依稀可辨。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猎犬号航海记》可以被视为《物种起源》的准备和基础,无怪乎达尔文称之为他的“第一个学术孩子”。
1 p& _) W) G/ B5 U2 o* A 本书由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周忠和推荐,收录两百余幅达尔文及同时代博物学家的手绘稿、地图,以及地貌照片等珍贵资料图片,是人类史上重要的航海日志。 3 s/ F0 a3 K- Q2 r( u
贺初澄/文 * {( U; W, b& F$ H' H, q: s
李永博/编辑
0 g d! V: F+ I& y/ ~ 付春愔/校对 : C+ q4 X8 U: l, D0 G
, j# S0 Q: N& ?. g; p# K 举报/反馈
, m4 V* {, i" ?. J* {
' l* ]% {/ v) R. E# a* A: H1 m! n1 H& V! t7 I
1 p$ ^& {& g# q& t" Q) e5 i
- ~. W F+ x# t0 {2 s( _! C2 z6 o1 a5 L, r& {7 d/ k' I. A3 `! l%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