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快讯 | 12.7-12.13 - 海底浮游生物采样装备

[复制链接]

2019年第49期

2019.12.7-12.13

助您快速了解海洋热点资讯!

海洋热词

数据来源于海洋类新闻网站中

近一周的词汇热度统计

快讯速览【海洋政务】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外交部进一步规范赴外国管辖海域开展科研

《海洋文化蓝皮书·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发布

【地方海洋】

◆《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

◆山东实施海洋虚拟现实科普工程

◆海南将建立海上环卫制度

◆天津建立"海上环卫"机制加强渤海生态保护

【海洋科技】

◆海洋技术中心升级地方海洋站通讯设备

◆全球首个“智慧海洋”国际标准在“ITU”成功立项

◆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宇航员海开展综合科考

◆专家审查《共享航次计划航次报告集》

【海洋研究】

◆中国珊瑚保护联盟成立并设立三个工作站

◆海上智能无人装备应用需求论证会召开

◆研究提出海洋含氧量不断下降恐影响生态系平衡

◆研究发现可用海底光缆监测地震

◆挪威学者研究北极水域塑料污染的多种来源

【学术论坛】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第一届用户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中国海岸带蓝碳现状与发展战略”第一次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在舟山举办

◆“发展海事仲裁事业,共促海洋强国建设”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第七届南海区域合作论坛在海口举行

◆2019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学术年会在青岛召开

天津大学“国家文化安全与海洋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召开

【海洋教育】

◆广东海洋大学与钦州市政府、北部湾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9年北京市学生海洋文化节开幕

◆吴立新院士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际海洋动态】

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海洋保护区分类指南

际海底管理局讨论制订北大西洋中脊地区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海洋政务

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自然资源部日前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估算,前三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6.4万亿元,同比增长6.3%,海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内容有:海洋传统产业总体运行平稳,海洋新兴产业下行压力继续存在,涉海工业企业下行压力加大,涉海企业市场活跃,新登记和注吊销企业所属行业较为集中,涉海金融稳步发展,涉海对外贸易波动较大,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外交部进一步规范

赴外国管辖海域开展科研

近日,外交部发布关于对赴外国管辖海域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管理的通知,旨在对有关科研活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营造良好国际合作氛围,促进我国科研活动长远有序发展。通知要求,赴外国管辖海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应通过外交部办理事先申请、提交报告和数据等事项。通知指出,海洋科研任务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报送海洋科研活动申请材料、监督项目实施、牵头组织项目报告撰写等事宜。通知强调,海洋科学研究活动如涉及沿海国领海的,应经该国明示同意后开展。(来源:中国海洋报)

《海洋文化蓝皮书·中国海洋文化

发展报告》发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编的《海洋文化蓝皮书·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9)》正式出版。本年度的蓝皮书在2018年的海洋文化建设中选取了五大板块,共收录12篇文章,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本年度的海洋文化发展情况。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海洋文化不仅成为中国沿海区域重要的经济社会增长动力,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重要的话语体系。“一带一路”倡议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须面向“一带一路”开展海洋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此外,中国海洋文化遗产丰富,迫切需要推进海洋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海洋文化要促进社会转型发展,首先要完成自身的转型发展。(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地方海洋

《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

12月9日,为全面提升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水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其中公布了“智慧海洋”等应用示范重点领域建设内容:针对海洋数据有效性不足、深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建海洋大数据试验场,重点研发高通量海洋数据智能质控系统、基于图像的海洋资源/生物智能监测技术与成套监测设备、海洋智能认知系统等,面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防灾减灾等开展应用示范。(来源: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实施海洋虚拟现实科普工程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海洋局、省科技厅、省科协联合印发通知,面向全省实施海洋虚拟现实科普工程。该工程以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将组织国内知名海洋科研机构、涉海企业联合制作系列海洋科教片,集中宣传展示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计划从明年开始,5年内制作100集科教片。(来源:中国海洋报)

海南将建立海上环卫制度

12月7日,记者从海南省住建厅获悉,为加强对岸滩和近海海面垃圾的清理,海南将建立海上环卫制度。该制度实施区域包括沿海岸低潮线向海一侧200米、河流入海口、沿海港口、码头水域的海面以及近岸滩涂(三沙市及其他海岛根据实际划定范围)。按照计划,2020年,海口、三亚、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全面启动海上环卫工作,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2021年,试点地区海上环卫构建起完整的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其他沿海市(县)全面启动;到2023年,全省海上环卫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来源:中国海洋报)

天津建立"海上环卫"机制

加强渤海生态保护

日前,天津市多单位联合印发专项方案,开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保护。根据方案,天津市将按照“区域全覆盖、过程全覆盖”的原则,全面梳理、明确责任、分工负责,从四方面着手,实现近岸海域垃圾的常态化防治。(来源:北方网)海洋科技

海洋技术中心升级地方海洋站通讯设备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对浙江、福建、海南等省份的地方海洋站进行了通讯升级改造,加装了北斗通讯设备。此举旨在保障海洋站水文气象数据在极端天气或突发状况下能正常发送到岸基站点。此次将各站点原通讯方式集中改造为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多功能通讯控制箱方式。该控制箱集成了有线网络、无线通讯、北斗通讯等多种主流通讯手段,能够满足各地海洋站的需求。控制箱支持北斗通讯和网络通讯同时工作,大大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海洋站实时数据获取提供了保障。(来源:中国海洋报)

全球首个“智慧海洋”国际标准

在“ITU”成功立项

11月25日-12月6日,在国际电信联盟第20研究组全体会议上,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牵头提出的提案“智慧海洋概述及其信息通信技术应用需求”成功立项。项目定义了“智慧海洋”概念、范围,并对海洋各领域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技术需求进行规范性描述,为后续系列化制定海洋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标准提供框架和指导。该标准为全球首个“智慧海洋”国际标准,也是船舶行业在ITU立项的第一个标准,打破了由发达国家主要主导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国际标准的格局,标志着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带动全球船舶与海洋领域企业、研究机构参与“智慧海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是我国对全球海洋技术标准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对我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引领带动船舶和海洋产业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船舶报)

中国南极考察队

首次在宇航员海开展综合科考

 12月7日,“雪龙2”号在宇航员海海域开展科考作业,考察队员沿着宇航员海科考的首个调查断面,自北向南做了多个站位的CTD(温盐深测量仪)、浮游生物垂直拖网、鱼类拖网、箱式采样等科考作业。12月9日,考察队完成了南大洋宇航员海首个断面调查,这也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这一海域展开综合科考。“雪龙2”号此次科考的一大亮点是装配了由甲板直通海底的月池系统,可在大面积浮冰区进行CTD采水作业,解决因浮冰密集度高而无法科考作业的难题,确保调查断面和站位的系统性。(来源:中国海洋报)

专家审查《共享航次计划航次报告集》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海洋科学资料共享服务中心在深圳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航次报告集》专家审查会,旨在针对拟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16年度航次报告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17年度航次报告集》进行全面审查。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刘保华任专家组组长,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柴扉任副组长。会上,专家组听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航次报告集》汇编工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航次报告编写提纲》修订工作的汇报,对2016年度和2017年度航次报告内容进行了质询。(来源:中国海洋报)海洋研究

中国珊瑚保护联盟成立并设立三个工作站

12月9日,中国珊瑚保护联盟在海南陵水成立,该联盟是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下,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共同发起。联盟设立了三个工作站,南海工作站设立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工作站设立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工作站设立在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上智能无人装备应用需求论证会召开

近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召开专家论证会,旨在确定海上智能无人装备的应用需求,为智慧母船、无人装备及异构无人系统的研制明确技术参数。会上,相关专家围绕海洋观测、海洋测绘、海上风电场运营维护、海洋生态健康管理4个应用方向作了需求汇报,详细梳理了整体设计方案。针对4个应用方向的需求应用不足,专家组就亚中尺度的观测时效和模块化传感器组合创新设计、海洋测绘的场景分析和作业效率、海上风电场运维和海洋生态健康管理的现有手段等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建议进一步优化设计参数,加强能力需求的量化计算和潜在应用效果的分析评估,集中资源保障无人艇海上应用的核心能力提升。(来源:中国海洋报)研究提出海洋含氧量不断下降恐影响生态系平衡12月7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报告称,地球上海洋的氧气含量在过去50年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恐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认为,全球变暖是造成海洋含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较暖的水含氧量较少,且加热会造成海水分层,因此富氧层和贫氧层的混合也会变少。预计到本世纪末,海洋将失去约3-4%的氧气。由于海洋中的氧气不是均衡分布的,在一些热带海域中,氧气流失量可达到40%至50%。另外,人类活动例如集约养殖、过度使用化肥等,也会加剧海水中氧气的流失。研究者表示,若想终止低氧海域的扩张,人们需要果断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结束过度捕捞,创造更有弹性的海洋生态系统。(来源:中新网)研究发现可用海底光缆监测地震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和同行成功完成了一次用海底光缆监测地震的实验,这说明全球已存在的光缆系统有潜力被用作一个巨大的地震监测网络。这是首次用海底光缆研究相关海洋学信号和对地质断层成像。目前全球陆地和海底的光缆总长度可能超过1000万公里,这个巨大的网络有潜力被用于监测地震,特别是在那些缺乏地震台站的地区。

(来源:北京日报)

挪威学者研究北极水域塑料污染的多种来源

挪威航空研究院的科学家在“欧洲北极地区的塑料”项目中,对北极水域塑料垃圾的分布、来源和影响进行大量数据调查。数据表明,北极水域的塑料来源包括:沿岸国在陆地上的塑料垃圾流动形成累积;沿河和沿海城镇的废物管理不善和废水处理不充分,北大西洋洋流将塑料带入北极水域;大气流动将最小的塑料颗粒进行远距离运输;北极航运过程中船舶留下的塑料垃圾。

(来源:中国海洋报)

学术论坛

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第一届用户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第一届用户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青岛召开。 会议听取了海洋大科学中心基本情况介绍和中科院海洋科考船队、中科院海洋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观测网络、海洋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展报告。现场签署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中海辉固地学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建水下探测平台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水下机器人(ROV)首期技术培训开班仪式。会后,中科院海洋所、中海辉固、厦门大学和海军某部30余人参加了首期ROV技术培训班。(来源: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岸带蓝碳现状与发展战略”第一次研讨会在京举办近日,“中国海岸带蓝碳现状与发展战略”项目启动会暨第一次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清华大学等38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海岸带蓝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发展路径、政策需求及国内外合作方向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重视包括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在内的蓝碳的多重生态服务价值,面向现有国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规则,系统性开展蓝碳基础科学研究。实施全国性调查摸清“家底”,实现数据的共用共享,推动将海岸带蓝碳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同时,呼吁多方共同参与,推动蓝碳的发展。(来源:中国海洋报)

“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

在舟山举办

12月6日,“2019智慧海洋高端论坛”在舟山举行,该论坛以“推进智慧海洋工程 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为主题。论坛围绕如何促进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如何推动智慧海洋建设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等主题展开,邀请3位院士和8位知名专家作了11场报告。与会代表围绕服务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战略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海洋信息前沿技术、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大数据分析处理和海洋信息智能应用,为促进高端海洋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建言献策。论坛期间开展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和海洋工程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发布仪式。(来源: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发展海事仲裁事业,共促海洋强国建设”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

12月6日,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举办的“发展海事仲裁事业,共促海洋强国建设”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圆桌会议围绕“新时期发展海事仲裁事业的使命责任与策略路径”“新时期海事职业共同体如何共促海事仲裁事业发展”两项议题展开讨论,努力地推动中国海事仲裁事业发展,为广大海事实务界搭建研讨平台,传播中国海事仲裁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中国制度”。

(来源:经济日报)

第七届南海区域合作论坛在海口举行

12月6日-8日,第七届南海区域合作论坛及纪念李准巡视西沙群岛110周年研讨会在海南大学召开,此次论坛共设“张人骏、李准巡视西沙群岛、谈判收复东沙群岛110周年纪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南海地区形势演变”“新时代南海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战略、新举措”等三个议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法学、史学、哲学、国际政治学等多个视角,回顾和总结了自李准巡视西沙群岛的百余年来中国南海维权举措和成就,展望了新时代南海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战略、新举措。

(来源:海口日报)

2019中国水产学会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学术年会

在青岛召开

12月10至11日,2019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学术年会在青岛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报告。大会共包括5个主旨报告、44个专题报告和102个研究生论坛报告。专家学者以“绿色发展、营养健康”为主题,围绕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领域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水产加工绿色发展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促进了水产加工领域同行的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和方向的蓬勃发展。(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天津大学

“国家文化安全与海洋文化遗产”

学术研讨会召开

12月7日,天津大学召开“国家文化安全与海洋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斌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欧应急学院副院长杜正艾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阳研究馆员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技术总监孙键研究员、香港大学钱江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徐祥民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庆新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余兴光研究员,以及天津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国家文化安全与海洋文化遗产研究为主线,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深入研讨交流。会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中国海洋遗产研究”首席专家、天津大学海洋战略研究所教授刘曙光主持。

(来源:天津大学)

海洋教育

广东海洋大学与钦州市政府、北部湾大学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2月6日,广东海洋大学、钦州市政府、北部湾大学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东海洋大学举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广东海洋大学、钦州市政府、北部湾大学三方将围绕海洋产业发展、高校海洋人才培养,在科技创新平台、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人才的优势共同发展。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2019年北京市学生海洋文化节开幕

12月8日,2019年北京市学生海洋文化节在八一学校举行。文化节以“珍爱海洋资源、探索海洋科技、维护海洋权益”为主题,围绕海洋科普教育、体验海洋科技创新等展开。此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海洋知识竞赛决赛、创意船模制作赛、智能无人航行器竞赛、贝壳创意作品画展、海洋主题话剧汇演、海洋主题诗朗诵、海洋主题摄影绘画作品展、海洋科技嘉年华体验日、海洋大讲堂等。在海洋大讲堂中,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高义博士作了题为《海啸来兮——认识神秘的海啸现象》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相关海啸知识和我国当前的海啸预警能力。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张尧博士作了题为《海洋灾害和对我们的影响》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类海洋灾害的成因特点以及防范应对措施,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来源:中国海洋报)

吴立新院士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当选为2020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据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hird WorldAcademy of Sciences),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发起,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意大利Trieste。TWAS的院士从发展中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候选人一般应是所在国家的院士,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海洋动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

海洋保护区分类指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近日发布《将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管理类别用于海洋保护区的指南》,为海洋保护区工作提供指导。该组织2008年发布的分类标准中,对陆地和海洋的保护区进行统一分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海洋保护区分类的广泛错误。本次发布的指南提出了适用于海洋的保护区定义和标准,将有助于海洋保护区工作的开展,推动该领域专业人员的合作。

(来源:中国海洋报)

国际海底管理局讨论制订

北大西洋中脊地区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近日,国际海底管理局与葡萄牙政府和欧委会在葡萄牙埃武拉召开研讨会,研究制订北大西洋中脊地区的区域环境管理计划(REMP),并讨论应用基于区域的管理工具解决区域范围内未来开发活动的累积影响。REMP的制订旨在确保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45条的要求对该区域进行有效环境保护,可持续的管理矿产资源,造福全人类。(来源:中国海洋报)

海洋快讯 | 11.30-12.6

海洋快讯 | 11.23-11.29

海洋快讯 | 11.16-11.22

海洋快讯 | 11.9-11.15

海洋快讯 | 11.2-11.8

海洋快讯 | 10.26-11.1

海洋快讯 | 10.19-10.25

海洋快讯 | 10.12-10.18

海洋快讯 | 10.5-10.11

海洋快讯 | 9.28-10.4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毛居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阳阳的爸
活跃在2024-11-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