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3 u4 k* Q4 Y' l7 d
石学法: 0 x! Z) u: O6 @# D# R& l. }
开启创造力的大门  1 [: g' D; k9 P7 d1 y M
在五月这个充满朝气的季节,我们前来拜会我所一位海洋地质学领域的带头人——石学法老师。
% \" k6 R6 [# o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在充满创造力的年纪,在怀抱对人生最美好期待的阶段,石学法的学生们感叹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他讲究在培养方式上“德才学识”并重,而尤为关注学生“识”的提高;他致力于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思考、对话的宽容环境……
: U7 `: {: g- C/ p 
9 a& e( l2 d/ `
科研成果卓著
+ I: }( ^8 h$ w S 
+ Y' Q& ?9 A$ f) M8 u 在海洋地质学和海底矿产资源研究领域,石学法老师可谓是硕果颇丰,屡有建树。他多次荣获科技奖励,包括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工程技术奖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他还入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和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多年的潜心耕耘,石老师目前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迅作者共计120多篇。 . H* ^: c/ e& r5 v* y9 }/ Y" Q
在几十年的专业生涯中,石学法老师负责了多项国家级项目课题,主持和参加了多次海洋调查航次和科考活动,担任过多个航次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海洋沉积学、深海成矿作用和海底岩石学,并主持了中国大洋样品馆的建设运行工作,为实现我国的海洋地质样品共享做出了贡献。  $ Z6 i. \) P8 V! t+ r9 j
石学法老师对中国海洋沉积学和亚洲大陆边缘“源-汇”过程开展的研究有力推动了我国的海洋地质学的发展。他组织构建了我国海洋沉积调查标准体系,对中国海沉积地质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起实施的“亚洲大陆边缘源-汇过程”国际合作计划,对北冰洋的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克奇海,西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日本海、巽他陆架、泰国湾,东北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进行了调查研究,全面获得了这些海域的沉积物样品以及动力学资料,阐述了这些海区的基本沉积学特征和环境演化规律。值得一提的是,石学法老师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使我国成为在国际上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开展深海稀土调查研究的国家。2015 年,他担任首席科学家在中印度洋海盆初步划分出了两个富稀土沉积区域,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印度洋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2018 年领导研究团队在东南太平洋海盆首次发现150万平方公里富稀土沉积。 4 l- ]- `2 |0 W& n$ L4 F! e/ O* o
“德才学识”尤重“识” 
! J Q) H' m9 q0 b9 f" Y% v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求知、向学,是石学法老师对于科研的独特解读。在石学法老师多年的科研生涯中,至今已经招收毕业硕士生30余名,博士生20余名;指导博士后20余名。在他的指导下,不少青年优秀学者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海洋地质科研领域的后起之秀。 5 N0 Z" r2 D' O; m* E' P: o& ?
“从古代衍生出的概念,老师发挥着‘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老师应该是‘德才学识’的引导者。”石学法老师这样定义导师的作用。他认为,“德才学识”四者不可偏废,没有品德的人难以立足,没有才华的人难成大器,没有学习能力的人难以成功,而没有见识的人难以超越。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导师应该因材施教,正确了解、认识每一位学生,注重引导和培养。
* A2 Y0 t7 p" D" ^) a0 _& K3 p- |; J 他特别提到,对科学家来说,四者当中,“识”最重要。自然科学的发现与突破,依赖于超凡的见识。“我看过很多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他们都提到‘科学研究第一重要的是要选择有意义的工作’,要选重要的问题研究。那么什么问题重要呢?如何选择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呢?”石学法老师说,这就需要“识”,当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见识后,才能准确分辨哪个研究课题更有意义,或者哪个课题有更大的意义。硕士生的知识面并不是很广,这时候,导师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其提高见识,帮助其准确“选题”。硕士生要学会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和怎样提出问题。博士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经历,导师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其开阔视野,选题可更自由自主一些。至于博士后与合作导师的关系,应该做到教学相长,优秀的博士后应该能够做出创新性很强的工作,石老师的好几个博士后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果。      ! y; `+ E9 f. } i2 T2 m' I0 q9 J% i
“思考问题的方式几乎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天花板’。”石学法老师说,如何提高个人见识?他的建议是多读书,通读文献,锻炼基本实验技能,多参加国际合作,注重从原理出发思考问题。海洋一所里有目前很多先进的设备,技术越来越发达,资料数据量也很大。有些学生很刻苦,做了很多实验,但却忘了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先哲有云:“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做实验的目的是获得数据解决问题,学生分析的时候也要注重原理,不要淹没到数据里。其次,要读些科学史类的著作,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来说,科学哲学、科学史都是非常重要的。 , p; U4 ?5 h+ f% Q* P1 q
石老师表示,从生活中看,人们的思考方式也是很不同的,而不同的思考方式往往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有些人看待事情的方式很悲观,有些人则很乐观。他举了一个例子,井冈山红军会师的时候,开庆功会的台子塌了,当时很多人很迷信,议论纷纷,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而朱德总司令则说,台子塌了有什么关系,再搭一个新的嘛,我们红军最后会胜利的。伟人的思维方式总是给我们很多启发,科学研究也是一样,要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学生要拓展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努力培养锻炼自己的积极思维能力。 ) ?% ^, G0 x5 P+ C+ K+ N8 C
创造力最重要 2 F' D; ^2 `* |6 @' D
“科学发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石学法老师对此深以为然。他认为,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开始时间较短,目前科研界的创新力还是不够。因对国际科研进展了解不充分,很多科研工作者一方面盲目自信,另一方面又对自己没有信心,盲目自卑。特别是一些人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没有自信,国外文献没有发表过的解困就不敢相信,怀疑自己。说到底是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科研工作者应该摆正心态,建立自信心,切忌自大自卑,要相信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要相信我们也能够做出创新性成果,同时还要多了解国外的现状,勇于做出新发现。 " e: g& E' c# ? n( H" _1 ?$ q
“当初我们提出在南大西洋开展热液硫化物调查研究的时候,很多人就质疑说为什么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没在这个地区做,而留给我们抢先?结果我们在南大西洋上千公里的洋中脊上发现了多处新的热液硫化物区,目前仍领先于其他国家。其实这就是自信心的问题。”石学法老师说,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在比较落后的环境条件下,我们也可以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想当年,国内的科研条件比现在艰苦落后好几倍,但还是有人工牛胰岛素、青蒿素等原创性成果问世,足以证明创造力的巨大作用。 ( _7 |' H0 H" q; {8 s( i5 `' S
在石学法老师的指导下,他培养的学生中已有多人取得突出的创新性成果。其中两位青年学者鄢全树、胡利民获得了国家基金委“优青”荣誉,并入选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计划。在谈到他们两人的成功经验时,石学法认为,在具备基本素质的前提下,这两人都具有相似的性格特点。其一,他们都特别刻苦,特别能吃苦,做了很多实验,胡利民还多次出海。科学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都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到工作中去。闲暇时间几乎都都在看文献、写论文,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其二,两人思维开放,思想活跃,在多次国际合作中开阔了眼界,特别擅长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成功,是“机遇加才能”。其三,选题精准,有好的平台支持。譬如,鄢全树从博士生阶段开始的 “南海岩石学研究”项目,选题就特别好,属于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这为他的科研生涯开了一个好头;此外,海洋一所在南海采到了很好的岩石学样品,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胡利民所做的亚洲大陆边缘沉积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也是如此,在整个亚洲大陆边缘的研究区域一所都有丰富的样品,不少样品甚至只有一所才有。这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第一手资料。
" |& v! a) u) M. m5 J) R “导师与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从年轻一辈身上,我们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学生不必迷信权威,要大胆地思考。”石学法老师说,导师应该创造自由探讨的环境,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用自由、思辨的方式思考问题。 # ]6 f6 W' d& h# X" s
在“开悟”中实现全方位发展 
! a) Z4 x$ |9 @ b# { 科研平台对于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石学法老师表示,好的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从专业研究上来看,丰富的素材对地质学的研究十分重要。在海洋一所,研究海洋地质学的学生们尤为幸运,因为这里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相当规模的样品馆和样品库。国内地学领域很多走在国际前沿的研究相当程度上都是占据了区位优势和样品资料先机,如黄土和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就是如此。综合来看,一所的一手资料的储备在国内外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从地质样品到实验平台,一所可以说都是佼佼者”。石学法老师说。 . Z' x" x/ K: `" u
除了数量众多的一手资料,石学法还认为,导师的眼界和教育方式也同等重要。在海洋一所,导师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指导,营造自由探讨的环境。首先,导师们会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色、本科的专业基础和兴趣爱好,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方向;其次,也非常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个人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不只关注写多少论文、做多少实验,也注重全面提学生的文化修养。最后,通过与国际国内的同行合作,引导学生与不同的人交往,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5 P; @6 ~/ k' e: R0 U- @ 石学法老师用“开悟”来描述做学问的境界。“开悟”很难准确说清楚,大意是指建立在长期研究、思考基础上的质变。能“开悟”的学生必然是综合素质非常优秀的,而不是只偏重专业知识的。 9 m1 U! Y, Q" ?$ n% G _* w, t
因此,他建议在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多读读专业以外的经典书、严肃书,尤其是自然科学史、科学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一类著作,这些书虽然不那么好读,但下功夫去读,肯定会大有收获,这本身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
# D) u4 |# c$ r7 g# \4 k9 j$ | “人一生应该选几本反复阅读的经典书”,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闲暇时候喜欢阅读“闲书”的石学法老师这样解读一本好书的作用:发现别有洞天的世界,解除对权威的盲从,开启独立、思辨的里程。 ; P8 A- E) q7 p* e
, K5 M/ {4 J! B" Y) @
寄语未来,石学法老师谈到了对学生的期待。要克服浮躁的心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保持谦虚、自信的人生态度;要保持好奇心、创造力,坚信“自然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这一基本理念,不受束缚地做科研,在思想的国度自由的驰骋。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END—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部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信息及海洋知圈编排 大家都在看
- P/ @: y6 @" ~* I0 c 官方授权独家首发《珊瑚礁科学概论》 % _# r; J' B1 \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 G: k! M( Q: c' O
《10000个科学难题(海洋卷)》全网独家首发:海洋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二级学科有哪些?| + ?" P- r) x0 @: h. o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专著出版发行 |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 C, ?. y& D1 x, A; O' O 《物理海洋学导论》出版啦!董昌明教授主编 | 物理海洋方程式: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的建立 3 [1 {% K0 x, S

) ^ J2 s" k2 j! [, i; }5 ` 海洋知圈 % z8 ^9 f1 G' |# q& m: ~. f9 T( W( ]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7 z8 [$ t. D! h) y. n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 U* R- v8 d% C$ m6 \3 j' K 
' v( J1 ?: j; @3 k. k
 # j) Y6 s( l1 Z% r5 q/ C o4 e& n
7 r5 p, c2 b/ z" N) g) [% C& T% B' F5 y5 @
. r4 v( t0 ?7 w7 ~. q6 E9 H
6 ?, b. m* Q: p+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