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 J, B& ~, m# R5 W7 h 海洋地质学长期以来被视为探究海底世界的关键科学领域。然而,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对海底地形与地貌的准确了解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和地质声呐,结合南海实地采集的大量数据,创建了一种高度准确和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这一模型不仅有助于揭示南海海底的精细地貌特征,还能准确预测矿产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分布。我们还利用了机器学习算法来自动分类和识别海底地貌,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应用范围。这一全新的、以数据驱动的方法不仅将推动海洋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还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描述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和结果,以及其对未来海洋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潜在影响。
- h1 q- l* d3 B& D 图片来自网络 ( @% T: R2 q- \3 T& k
一、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 a, U! E6 w2 t: Z( f ⒈原理和技术参数 # x7 y+ L! x& c; R
多波束测深系统(MBES)是一种先进的水深测量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声呐(SONAR)的回声原理。当船只通过特定区域时,多波束测深系统会发出一组声波束,覆盖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这些声波在遇到海底表面后会反射回来,被接收器捕获。通过计算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水深。关键技术参数包括频率范围(通常在50-500kHz),波束宽度,以及侧视角度。较高的频率通常用于浅水测量,因为它们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而较低的频率则用于深水测量。 0 M) N0 p7 P# T+ G# g+ v* B
⒉数据收集和处理 ; l+ w0 h8 P6 T& R9 G3 A; I
在实际应用中,多波束测深系统通常安装在船体或是潜水器上。数据收集阶段,系统会生成原始的“声呐图像”,这些需要经过后期处理才能转换为可用的地理信息。处理过程主要包括: . o$ D/ c- V; u2 a- m
⑴数据筛选:去除由于环境噪音或设备误差造成的异常数据。
/ N; E% C2 I2 d O2 J' L- _8 L ⑵地理校正:将收集到的数据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对齐,以确定每个数据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 S8 {5 F% h8 L* U8 W- k0 D
⑶水深校准:由于海水的密度和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声速,需要进行校准来准确测量水深。
- ~+ I* A6 K9 O# B! I, x ⒊高级特性与优化 ; @2 [' g6 i; ?5 q) ~+ ~
除了基础测量之外,现代多波束测深系统还具有一些高级特性,如实时数据可视化和自动路径规划等。这些功能大大提高了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8 H# {& j" u* J3 d" U$ q! Y
⒋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9 G$ s. H6 u2 l/ F- D Z8 C- c 多波束测深系统不仅用于基础的海底地形测量,还广泛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考古调查、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在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其在南海区域的应用。通过部署多波束测深系统,我们成功地获取了一组覆盖5000平方公里的高分辨率数据。 . G3 o ]8 y- a0 e1 w$ Z9 \
⒌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7 S, ~5 x# ~0 q. j 与传统的单波束测深系统相比,多波束系统提供了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数据分辨率。这使得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复杂地貌、如海底山脉和沉积盆地等场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 D' t# J" Q0 c) N: W
⒍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 {# J! P1 e, ` 尽管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许多优点,但其也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如设备成本高、数据处理复杂等。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有一些解决方案,例如采用更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和更先进的硬件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 \* ?/ v1 N; `- k2 N& s$ K6 u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种高度先进且功能强大的海洋测绘技术。通过详细地了解其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应用场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一工具来研究和理解海底地形与地貌。
! h6 n' G$ h- A a' T' n 二、地质声呐在海底地貌分析中的作用
* s9 k6 V" m; T" ]' T ⒈地质声呐的工作机制 + p0 i2 S8 t# f4 y% D% }; l
地质声呐(Geological Sonar)系地质探测之特殊工具,与多波束测深系统相较,其主攻海底地层信息的获取。地质声呐能够发射足够低频的声波,透过海底表面反射回来,让人们得以洞察地下的地层结构。测定此过程,须准确控制频率与波长,加上精确的时间测量,保证结果无二。
9 K" k8 O) P) a V& v4 t ⒉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 u5 C- P2 N5 y2 ~0 T
数据收集阶段,就是一个连续发射与接收声波的步骤,逐渐绘制出全面的海底地质“剖面图”。但因为原始数据常带有噪声与干扰信号,所以得进行若干预处理步骤,以优化数据质量,包括: 7 O$ Z( X* B: t: k4 P
⑴降噪处理:运用诸如傅立叶变换或小波变换等方法,净化原始数据中的噪音。
1 J& a7 |/ u1 [7 I ⑵信号增强:运用数字过滤和放大技术,对所关注的信号进行增强
& Q- |0 A/ w5 j% b6 x5 c1 Z, ^5 I ⑶时间-空间校准:空间校准利用GPS等传感器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精校。 ! e. ]0 Z% L# e9 g& M1 n
⒊地质参数估算与解释
+ G s1 w# x8 Y1 O5 w( q 处理完毕后的数据,将用于探究各类地质参数,例如地层的厚度、地层所含矿物质的种类以及孔隙度等。
; e& C6 H5 @; L: X# x ⒋实例研究:南海地貌特征
j3 i- W7 a4 d$ J$ c 在南海的具体案例中,地质声呐成功地揭示了数个可能的油气藏和矿产资源区。由于采用了低频声波,这些数据能够显示出深达数百米的地下结构,为进一步的钻探活动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 C3 I ]+ Z% q6 ?: A ⒌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联合应用
5 s5 `! L4 Q5 F0 [! S 在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地质声呐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经常联合使用,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海底地形和地质信息。例如,在油气勘探中,多波束测深系统提供了基础的地形图,而地质声呐则提供了关于地下结构的深入信息。
, Q; ^) L+ B" G( b3 X ⒍技术挑战和未来方向 # d# b# ]$ k* t: {
尽管地质声呐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设备成本、数据量大和计算需求高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开发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以及与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如地磁和重力测量)的集成,以进一步提高海底地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 N1 O* a) X0 P- Q h. ~# D 总体而言,地质声呐在海底地貌分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关于海底地形的基础信息,还能深入地分析地下结构和资源分布,从而为各种海洋科学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1 a7 D! d0 K3 N 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 W- @6 X3 z0 M$ k$ x" ?: A ⒈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步骤
& m1 {4 L' \" i. _& h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地质学原理来模拟和展示地下结构的技术。通常,模型构建从数据采集开始,包括地质钻孔、地面和空中遥感、多波束测深和地质声呐等数据。模型构建过程包括几个关键步骤: : e. y! s* A% Q' G8 x/ U
⑴数据整合与预处理:整合各种来源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k# x% }9 f9 _7 V) F
⑵地层划分与参数化:基于预处理数据,进行地层的界定和参数化,通常包括地层的厚度、矿物质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等。 0 j; J$ E8 }) d7 {( }
⑶网格生成与离散化:将连续的地质体转化为离散的网格模型,这通常采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方法。 8 ]. M, V2 @& _
⒉数值模拟与校验 ' E; N% b9 U; x3 T9 E0 [7 B W
模型构建后,通常需要进行数值模拟以预测各种地质现象,如油气运移、地下水流动和矿物沉积等。这些模拟基于一系列偏微分方程,需要高性能计算资源。模拟结果需要与现有的地质钻孔和地球物理数据进行校验,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 ?! z, V0 {5 n3 {1 B" _
⒊可视化与解释
( y; K0 n3 a7 I$ C# q9 z0 {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助力于可视化成果的展现,这其中涵盖了地层切面、等值面展示和三维体渲染等环节,有助于地质科学家和工程技师做出更好的解释与决策。
. E: Z5 o% A0 a+ \- G* Z ⒋实例研究:南海复杂油气藏
$ ` s$ W+ d2 k6 }( k 南海复杂油气藏来自南海的一处复杂油气藏实例研究中,成功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揭示出多层储油气藏以及断裂系统,为之后的矿藏开发以及钻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9 Z& f& e4 k9 a9 F ⒌与其他技术的集成 - e+ L f2 k3 G$ q
三维地质建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和其他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如地磁、地电和重力测量等)相结合,才能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地下信息。
6 p5 R/ f9 H. w# F, k8 K0 b ⒍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 ' ~" ]# V1 }% g- a: _
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虽然现在三维地质建模相对成熟,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包括:
% a; X0 B6 I, J0 [ ⑴数据不足与不确定性:数据匮乏和不确定性由于地下探测技术的限制,模型数据的获取有限。 , W- o- L, U c3 a6 u
⑵计算复杂性高:计算复杂性高模型的计算涉及大量数据,需要良好的计算能力。
3 @' T6 ?1 T9 W% y1 a8 A ⑶实时更新与适应性:时更新与适应性:地质环境常变,模型必须具备方便更新和适应的能力。
( T4 q3 f. K4 K) f0 Q, O 未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据采集技术的改进,三维地质建模将能更准确更有效率地反映复杂的地下结构,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的进步提供更有力的工具。
4 o( [ r5 m4 L9 ]+ G 总体而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理解地下结构和预测资源分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它综合利用了多种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能够生成高度准确和信息丰富的地下模型,为后续的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关键信息。
8 [4 W/ u8 v- y 四、机器学习在海底地貌分类中的应用 # _- S( [4 [4 j- q; h3 C! _. ]
⒈机器学习与海底地貌研究
$ E! A/ [' u" e+ ~! E 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各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在海洋科学和海底地貌研究中。传统的海底地貌分类方法通常依赖于专家经验和手动解释,但机器学习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高效且可扩展的替代方案。
) b. ?0 j# M# R0 T( w8 S ⒉数据预处理与特征工程
+ g$ a' { ?0 ~: h! g% A 在应用机器学习模型之前,必须首先准备和预处理数据。这包括去噪、数据标准化、以及特征提取。特征可能包括地形参数(例如坡度、方位)、反射强度和地质参数(例如矿物质组成和孔隙度)。 6 L& x* h( W# h8 O
⒊模型选择与训练 / P6 K# b$ j' W& x A- j8 q
一旦数据准备好,接下来是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常用的模型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这些模型通常使用标注的数据进行训练,标签可能是由地质学家手动分类的海底地貌类型。
8 ^/ T6 y$ W8 x# r$ u ⒋验证与评估
, d+ O/ v$ Q3 c: p, p/ l0 a# i7 \ 模型训练完成后,需要在独立的测试集上进行验证。评估标准通常包括准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混淆矩阵来深入了解模型的性能。 $ E. X$ K w' u0 m8 Q4 @$ P
⒌实际应用:深海沉积物分类
) ]0 @" _5 S& `4 c( o, y 在一个深海沉积物分类的案例中,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成功地将沉积物分为了泥质、砂质和碎屑等几类,准确度达到了95%。 ( ` f, Y2 d/ V" [$ \
⒍优势与局限性
+ y% F9 f: S/ p3 Z- {+ L: n 机器学习在海底地貌分类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高效率、高准确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然而,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如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以及模型解释性差。
* B6 z) p) R/ D7 O; H, w- h/ [2 A ⒎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
2 M. Y0 C' o, v8 @* } 尽管机器学习已成功应用于海底地貌分类,但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包括:
T9 T! a5 E7 @: `) B( ~3 E6 m ⑴数据不平衡:某些地貌类型的样本可能很少,需要采用过采样或权重调整等方法。
( W0 Y1 a/ C0 r/ ]8 o6 Y4 ? ⑵迁移学习:如何将一个地区的模型应用到另一个地区,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 T+ I( @2 T2 D; u ⑶实时分析: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需要在实时或近实时条件下进行地貌分类。 5 v+ C& |2 k0 I! K& _, {/ j
五、矿产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分布预测
% P4 M( K+ X+ p0 @1 r ⒈资源预测的重要性
' e$ B/ T1 H. a8 E 影响地质开发的一个大环节就是矿产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分布预测。预测的准确程度可以对资源开发产生优化效果,还有助于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冲击。现阶段,地质、地球物理及计算科学的先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资源预测。
4 W6 s* C0 O3 ~5 C0 ? ⒉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 0 u" M$ `9 ?+ c
在基本的预测过程中,始终会启动地质和地球物理的调查。常用的技术有诸如地震反射、重力和磁场测量,还有电阻率测量。通过这些数据,有可能识别出沉积盆地、断层和矿体的地点。
( Q/ K' ]0 }; ]3 d ⒊地质统计与概率模型 0 D' u$ _. K+ S5 u6 S6 Q, ], x8 k
地质统计是描述地质变量分布规律的一个量化方法。在众多地质统计模型中,较多使用的有克里金(Kriging)和同位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评判不同地方的资源潜量和相关的不确定性。 3 @5 ~9 P) U' S
⒋机器学习与数据驱动方法 + G; C$ }' l6 m3 I
不仅是传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在资源预测中,机器学习也在逐渐得到应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还有神经网络等是一些常用的算法。此类模型能够处理杂乱的大数据,比如地质、地球物理、钻孔和生产数据等。 - ]6 ]. z& {. m) N
⒌实例研究:北海油田 9 t8 w) ~: e2 p+ v# D+ Q5 }
北海油田以北海油田为实例,其中一个案子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了综合运用,从而成功预测出了很多高产油气井的位置。
, ~0 h1 o- S) o' v+ ? ⒍优势与局限性 4 s7 ]0 m' w$ a9 {; {
虽然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的获取成本高,机器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且复杂的模型可能缺乏解释性。 * b6 o& @, n- L( D
⒎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2 v$ p! `& K6 V8 c2 w9 s) ?% Z6 r5 l) W
⑴多尺度模型融合:如何将不同尺度和类型的数据有效地融合在一个预测模型中仍是一个挑战。 ' D2 G0 |' O2 P+ ?$ D+ |0 Q
⑵自适应和实时模型更新:随着新数据的不断产生,预测模型需要能够自适应地更新。
) _3 Q, h: m% y0 t: o ⑶可持续性与环境影响评估:未来的模型需要更多地考虑可持续性和环境因素。
; N: c$ y, j5 k7 J 综合上述各点,矿产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分布预测是一个多学科、多尺度和多方法的综合问题。通过应用先进的地质、地球物理和计算方法,有可能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o6 ]6 \& I( \" X! u
六、综合讨论与未来应用 ; r% i" g% |! K2 T( C
⒈综合性质的重要性 4 r# l& J& \* C% u+ e( K- j9 ~/ a
综合素质之显著性海洋地质科学的研究核心既在于各类单独的数据检视和技术助益,更主要关乎多个学科、多种规模的综合研究。此类研究往往载有更丰富,更精准的信息,为海洋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助一臂之力。
& u5 O& r l `, g& ` ⒉综合技术的现状
3 x, U" e8 M2 c1 c2 p 综合技能的现况此时,无论是多波束测深系统,还是地质声呐,亦或是机器学习和三维地貌建模等,各项技巧逐步在变化莫测的海洋地质环境当中展示出运用的可能。但,这些技巧多只在自身范围内独立运作。
/ A# I% d+ g) ~: n: S ⒊数据融合和分析平台 ' [! S3 w/ c* _3 s1 t* y7 |
今后,信息交融和一体化的检查平台将会呈现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头。如多波束测深数据和地质声呐数据可融合进一个一体海底模型中,并借助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更细致的分类以及解读。
) Y* i3 n7 L' l& X3 x7 M ⒋先进计算模型与算法 4 R$ y% x) j# Y8 \' }: ~
为应对大数据以及复杂模型的处理,高性能运算(HPC)以及优化算法(如基因式算法和模拟退火等)将道至致远,为提升数据操作与分析的效能贡献算力。这也将促使大范围,高清晰度的海底地质模型成为可能。
9 s" I; B" h( f5 |3 } ⒌实例:深海矿产资源预测 # b9 ~- e0 i k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可以实现对深海矿产资源的更为精确预测。深海矿藏资源的推测将各项技巧进行综合运用,对深海矿藏资源的预估将被推向更高精度的境地。
7 d* n6 U z9 ], ^; `* h. N E r ⒍技术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 w" q( ]) H5 w! y. n% z% K 在实际应用中,技术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可以研发更为节能、减排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设备,以及用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先进模型和算法。
3 A% f$ v* S# ^- c ⒎未来挑战和研究方向 7 v8 E4 @/ z. e/ T( U7 X; a# o
⑴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随着海洋观测技术的进步,如何实现数据的实时或近实时处理与分析,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 | h* Y: H( Y' f# T2 P, |8 b; p ⑵多尺度、多源数据融合需要发展更为高效和准确的数据融合方法。
6 O. c6 x( \" P ⑶机器学习与解释性除了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如何提高模型的解释性也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Y4 m; j0 {+ H 七、结语 8 q, h4 Y5 Y; ^! a( Y% f5 Y. d
本研究全面探讨了海洋地质学在海底地形和地貌研究中的多方面应用,从多波束测深系统、地质声呐,到三维地质建模和机器学习,再到矿产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分布预测。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仅增强了我们对海洋底部复杂结构和潜在资源的理解,而且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途径,以支持更准确和高效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未来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独立而先进的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统一的分析和预测框架中。数据融合、高性能计算,以及模型的可持续性和环境考量都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随着更多的高质量数据和先进算法的涌现,海洋地质学有望进一步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为人类社会的持续繁荣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综合性的应用和跨学科的融合将是推动该领域前进的关键,有望解决一系列与海洋地质、资源和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多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5 O$ i% {6 {7 j# V
1
3 M* v$ M, j, } END - a' Z% a2 Q1 f
1 1 `2 q7 O/ v7 S5 j- c
【作者简介】文/刘海月 罗敏 万凯超,来自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华东南工地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第一作者刘海月,女,1990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地质。文章来自《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4年),参考文章略,版权归出版单位与作者所有,用于学习与交流,转载也请备注由“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平台编辑与整理。 
& p) i. J9 u& Z8 \ 相关阅读推荐 海洋论坛▏三维水声海底地形地貌实时拼接与可视化海洋课堂▏李安龙:海底地形与地貌的分类知识窗▏细说海岸地貌与类型及海底地形形态院士论坛▏孙和平等:全球海底地形精细建模进展与发展趋势海洋论坛▏武芳等:海底地貌数据综合研究进展海洋论坛▏海底地形数据组织与可视化选取技术   X; k% ]8 f, D2 z ~
公众号 % E7 s: V% B' v$ Z2 q! n
溪流之海洋人生
: {2 Q% B& U5 R# r5 c 微信号▏xiliu92899 ( a1 @6 \" y" [5 [8 m% \; u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0 @% D5 f3 p1 C# A# f* M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 N( U( `0 f% i+ F& a# X
投稿邮箱▏191291624@qq.com ) z- k I" z- A, f! N9 A) F7 ~
8 _* s; r9 X' p
! B+ [8 H" n5 p& N" N0 W3 [
6 t- Q! j, f( n7 t5 y! s2 Q- f0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