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style=";font-family:&#39;Microsoft YaHei UI&#39;;color:rgb(51,51,51);letter-spacing:1px;display:none;font-size:16px">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 Y6 F6 y5 Y, z9 W
8 E. r& t0 F/ r
; u% }1 U. b8 r7 W$ n7 _, _' Z( t8 }% e. V2 H) @5 |
* m& d8 U, [' @3 |
|卢|耀|如|
/ O# o' f0 T' G6 x3 g 卢耀如,1931年5月1日出生于福州市,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共党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b9 \) u, M. u4 _ 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及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指导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上水利水电枢纽及铁道长隧洞等大型工程勘测、研究与基础处理工作,取得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效益。提出地质生态环境新认识,为西南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积极研究地质灾害,为防灾兴利提供决策依据。. Q2 H, K3 @9 t0 q! G, \* y# o
由于在岩溶(喀斯特)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被国内外学者誉称“喀斯特卢”,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地质科技二等奖、全国科技图书二等奖及李四光地质科学研究荣誉奖、“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
( Z7 w0 ~" [6 r8 ]3 \
/ s# p/ h5 x# e" |
0 P+ D) A6 S6 k5 ?- y3 `; R8 x7 I1 l + v2 u E, s! S" p) k
( t5 i4 |$ ]- m) [
7 L/ L9 G8 U$ N+ d% c “终身奉献海洋”
' I$ W6 R5 Q9 ^; f a$ V6 g. J2 {( G 6 Z: Q& h' ^9 j/ g
& v$ o- Z6 Y# P; l( }) x( Q% ]9 _
$ `- F- g' i$ Y* H; w
/ d$ Q2 S/ v* U+ [: u
! F! R7 G6 L* N# y
8 r" U3 ^ F6 D* H' ? 2016年12月13日,全国海洋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宣读了《国家海洋局关于授予刘光鼎等29位资深院士“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的决定》,并为获奖者颁发纪念奖章。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获此殊荣。
$ F( |: \+ [( v+ b8 y
3 R( R1 z! N( e( e+ x- W. H9 u6 l ' X' @- z5 Q4 e2 R, F
: N7 f" R/ X+ l! d) w: n
( u7 K# K! @. {8 d/ M/ P/ J0 h' p
4 ]* P/ M) H6 M) s! @8 m! u2 P# X( O) y Q2 W% Z9 w
+ Z8 l8 Q g4 `
% A# Z* D6 U+ g. ?8 s7 v& R- w 官厅排危,拯救京津
X) l: J/ R8 {6 a 9 l( t8 H1 v' I
卢耀如1931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0年1月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本科学习。1952年,随着院校调整转入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系学习,并于1953年提前毕业。
1 Q) ]+ u& ^- N. m' x 毕业分配后,卢耀如随地质部东北工程地质队赴浑江,担任水文地质组长,不久又转到浙江任新安工程地质队的水文地质组长,负责自新安江上游至下游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提出新安江库区不会发生寒武系地层的喀斯特(岩溶)的渗漏,一级开发的坝区水文地质条件比二级或三级开发为好的建议。为我国第一个水文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9 j) x z T7 b: {- ? 3 C4 V9 y: e! d) O
( R$ g3 v5 m- {. u
! t" S# a8 Y5 x' g! `1 [ 1 p2 k U: F! U6 ^
1955年,卢耀如(右二)率队在淮河一带进行勘探工作
+ ~$ |. e" L9 h 1955年我国第一个大水库——官厅水库开始蓄水后,发生大坝的渗漏与塌陷情况,危及新中国首都北京的安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指示地质部负责调查地质上的原因,必须在汛前对水坝安全做出初步判断。当时地质部领导(包括李四光部长)等研究后,决定派卢耀如为官厅水库地质研究队的队长,负责此次工作。
# T; O2 ^, O6 c9 L+ V$ C( F 1956年3月,卢耀如临危受命,成为地质、水利、电力三个部门联合组建的研究队队长。通过不断勘探、不断研究,终于在1956年汛期之前基本查明了发生渗漏和塌陷的原因,为进一步处理及保障大坝安全和免除对北京市的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 K- X9 { z2 G1 b1 _1 y, @9 @
官厅水库渗漏塌陷解决后,卢耀如又到长江三峡,担任石灰岩坝区的勘测研究工作,作为一个比较坝区,他按周总理的指示和要求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g8 S/ I* }0 X$ O, C7 f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卢耀如还指导研究了长江支流乌江、金沙江、大渡河,黄河干流、海河、辽河,西江中上游红水河、南北盘江等许多喀斯特地区大型水库和中小型水库。
: r& P1 G' x$ h* y# f3 G
+ o5 p! ~) ?9 z; ~' Y- l( X/ H# | ) o" n+ I" z: h
. r K* P. r/ u
$ l7 D( G; K; r; Z 2001年卢耀如在北京发起和组织第一届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1 j0 Q7 d4 l: b7 n# V0 v |1 z* F 6 L7 D( T$ D3 Z8 g1 S
声誉崇隆的“喀斯特卢”
* W [' g( R2 L) T6 V& e9 t3 g) _
) E. e! r: q' h- R$ r* N 卢耀如对待学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从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己见,并且常能以理服人。1960年,他陪同苏联专家索科洛夫去长江三峡一带及贵州地区,考察当地的地质环境。: G5 c' {+ e: U) X# E
当他们一行人等来到贵州乌江渡,为乌江渡水坝选址时,卢耀如与索科洛夫发生了分歧。索科洛夫主张应选上游的白云岩为坝址,但卢耀如综合考虑了页岩防渗、白云岩古岩溶作用及风化等因素后认为,还是当前选择的坝址更合适。! ?7 ^/ g3 C7 P" V/ c
最后经过对实地材料的广泛分析和深入的野外调研,卢耀如的主张被证明是正确的,索科洛夫最后也同意了他的观点。* o* M3 Z' l8 ?8 q& m
1 I2 ?+ g5 o& T6 Z7 D
9 F( `; x x1 A6 p5 l8 Q, R \9 Y: T/ r! w+ }+ ]7 o
% d. z0 d# @( o. @/ u
卢耀如(图左戴眼镜者)与索科洛夫(图中拄木棍者)在一起 % n8 e- N" Y: ~0 J6 Q
卢耀如除了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之外,还系统研究了喀斯特(岩溶)发育规律。他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编制了全国喀斯特分布图及西南1/100万喀斯特图系。
: e" K2 U, s0 v5 \! Q( ~" o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的岩漠化(后又称石漠化)问题,并建立了科技部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贵州师范大学),为完成全国脱贫作出贡献。
4 z4 |8 b2 c3 Z7 S: H4 { 由于其在喀斯特研究上的突出贡献,他被国内外学者誉称“喀斯特卢”。
3 f. ]* k, {( Z7 ]9 T) [7 |, W; t% B 2 X- G- P! i# i, x) o
至公无私,痛失至亲
# I! \5 o. E( x( h H8 s ( a) V, F. b" X, B0 K8 U( t4 w& g
自从1950年上大学离开福州老家后,由于工作繁忙,加之考虑到要省钱寄回家供弟妹上学,卢耀如再没回过福州老家。除1964年母亲曾来过北京,直到1981年,全国水文地质学术会议在福州召开,卢耀如才有机会回到福州老家。
. s& D2 D6 V, G( W, R T$ c8 ` 1983年9月,卢耀如正准备去云贵地区公出。这时,家里面传来了母亲生病的消息,卢耀如便先回福州探亲。半个月后,他看到母亲气色尚可,而且还能记起一些古诗词,便匆匆启程去西南工作了。他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是与母亲的永别。/ `# {+ n6 Y; E" F& j0 E& a( K: h
不久后,正在贵州乌江渡库区考察的卢耀如收到了家里的电报,电报上说卢耀如的母亲已经去世。得知消息后,卢耀如一个人坐在旅馆的床上默默哭泣。此时他还有工作在身,不方便马上回家,且交通不便,想到母亲曾教导自己“忠孝不能两全时,一定要报答国家”,卢耀如一番思量后,决定待母亲去世百日时再回家。这也成为了他终身的遗憾。1 A, b$ z2 K$ V3 L8 x: v
0 T& `7 Q6 W1 u7 Y. z3 `4 s
; {* N, ?- Q! @6 u; }. P# S$ m0 L: u& h+ U. \! l! j
2 J7 O+ P" [2 T2 i& P
卢耀如 v/ N% c k: S( |( c
$ U/ ~) F& Q( c) v" T8 ~ 捐资报恩,奖掖后学
V/ o0 N+ Q& @4 |2 n/ e
: Q4 t; ?& |! ?0 I& n: q 2019年4月11日,卢耀如个人捐资360万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卢耀如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用于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支持这些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
; A+ e1 G3 l% U( `' z' r% N3 d% O1 b 2 S' {1 s. M# |" D
# P0 J" v( A- q
卢耀如院士捐赠设立“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
! W" B8 Y$ o1 u4 F' t 卢耀如说捐赠这笔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兑现当初的诺言,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2 O, X8 y& U8 S" {: Z6 k7 |8 A% v% o 1950年1月,从福州私立鹤龄英华中学毕业的卢耀如由于家境贫寒,无法继续升学,在师兄李青藻的推荐下,他开始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州市工作委员会南台办事处(以下简称南台团工委)工作。+ F% Q( p; }' W& ]5 |, L
同年7月,华北高等学校联合在福州招生,一向学业优异的卢耀如希望能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方面继续发展,于是向组织提出升学的申请。这正是南台团工委动员进步学生参与建设事业的关键时期,卢耀如对自己离岗考学的申请能否被批准,心里没有一点底。直到离高考还有12天时,团干部李青藻代表组织对他说:“新中国需要技术干部,你功课好,组织支持你考大学。”
& z! E0 N# a. i$ ^# [) j2 G1 } 尽管临考时生病,卢耀如依然克服困难,考上了清华大学。但一个更大的难题出现在他面前:他出不起从福州到北京的路费。眼看着清华大学已经开学十多天,卢耀如依然无法动身前去报到。) g5 p' g/ `% G7 A
就在最后关头,两位南台团工委干部敲开了他家的门,手里攥着29块5毛钱,是十多位同事用自己的全月工资和卖菜钱为卢耀如凑的。加上自己凑的3块多,他揣着33块钱,终于来到梦寐的清华园。卢耀如说,“当时,我就非常感动,立下誓言,学成后一定要回报社会。”: Y- y# S" u+ m; D9 Q5 \/ v# m
卢耀如一直想早日回到福建,向当时帮助他的人亲自言谢,直到30多年之后,他才有机会回去,找到了当时帮助过他的十多人。
4 K$ w8 a3 z4 p7 ]* Z( F8 e+ ^0 \ 随着岁月流逝,卢耀如回来时能看望的人越来越少了。一直随身携带的通讯录在出差途中遗失,让他与故友彻底断了联系。想要再和“恩人”说一声谢谢,卢耀如的这个“小小的”心愿,它就像故乡牵出的一根风筝线,始终被卢耀如记在心上。& k$ H9 l4 {6 l' k' U
2022年7月,卢耀如受第五届数字峰会邀请,回到家乡福州参加活动。在福州团市委的帮助下,卢耀如联系到了当年对卢耀如说“组织支持你考大学”的李青藻。李青藻是唯一还在世的当事人,他与卢耀如含泪相拥,这段跨越了70多年的友情朴素而动人。 X7 |! M" E' K7 ~$ S( z
, K- i$ o* @9 X3 e8 r- Z- b! b
9 B9 `7 @' ~/ H; Q2 b) l" ?' X7 I
4 X/ u0 \. A/ q; v, l, i& m, y
, \9 m" F% s3 c 卢耀如院士(左一)和李青藻同志合影
7 l1 q2 L2 ^0 h2 ? 卢耀如是在工程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接地气的专家,他淡泊名利,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在中国地质科学领域,卢耀如无论在学识还是在品德上,都是一座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灯塔。他的无私为后辈学人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用付出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T) v5 W; K9 D
END 0 y* V. n- C" c+ x4 x* D" |8 ]( J
8 L! ~) k' C: J& R) P
# {: L- K/ ~' A3 S* N
来 源:
7 s" }3 s) ~( p! y 1.《一代地质学家的情怀(上)——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中国减灾; P4 H) @) @7 E* Z) O+ W
2.《一代地质学家的情怀(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中国减灾 G' q* `" D' n: {$ y
3.范兴川、刘之灵《科学无垠 足迹深深——记著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卢耀如院士》
V: ~1 z! ?( J 4.于萌萌《“喀斯特卢”:绘五十七载地质传奇——访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卢耀如院士》: J9 e1 q3 X! `" @" w) D. l
5.《卢耀如:求真务实的“喀斯特卢”》,中国科学报
: E, X7 l9 }) g, b: u5 { 6.《感恩之旅 | 跨越72年,卢耀如院士的福州感恩之旅》,红色闽浙赣
/ h- e5 d+ S2 `! @. t0 F2 j% m% u 整编:雯 媚 校 对:李维杉 审 核:采 悠: _4 O( i3 _8 k* p& t
; x5 ?6 k) s# G2 B! }
; r) p# e! k! f# H( C9 s2 X% p" n4 R$ t1 M7 G/ r, \
" q* ]+ p- |; O o- D6 ?( e! g
1 w5 L/ o: ?1 Q/ S! S5 s9 c. ?0 F&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