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地区斑节对虾养殖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通过对珠三角斑节对虾产业的行业现状、发展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应对当前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双重压力,在渔业转型升级新形势下,探索出适合珠三角的绿色发展路径。
1 s2 @, u7 @, U3 s& F
. E2 I9 J4 j, v' Q3 C: b( x' @20世纪末,随着斑节对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斑节对虾苗单产迅速提高,价格大幅度下降。后来,斑节对虾单一品种经长时间养殖,出现病害频发和苗种良莠不齐等问题,限制珠三角地区斑节对虾产业发展。2010年前后,我国自主选育的第一个斑节对虾新品种“南海1号”在珠海地区大规模推广养殖,养殖户开始尝试用新的养殖模式养殖斑节对虾新品种,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专家指导下,部分养殖户开始采用混养、轮养的方式养殖,养殖模式也逐渐由简单的土塘粗养发展为大水面养殖、土塘精养、高位池精养、冬棚养殖等养殖模式,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珠三角斑节对虾养殖模式。" c+ P$ o0 u) u. j C1 E
1; Q; o# s ?2 s" \ d5 v/ s7 i
' D) @" P& j0 |- [发展速度快。斑节对虾新品种养殖面积从2010年的5000亩以下增加到2020年的3万亩以上。各种模式的养殖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6.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A( c L$ x9 d( X3 O
20 q9 u! L# x: E! j" B; S" H' j( c, v
1 C! i% c' R0 Y! ~3 n% I) c- o6 |9 h, e, z
特色明显。珠三角斑节对虾养殖以土塘精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为主,为全国首创。这种模式产量水平适中,防病能力较强,养殖成功率较高,优势明显。
: r3 {. ^2 e: R" d5 ^4 \- }9 T3
: Q' \3 Z" t1 p/ `8 g o* Q6 G3 ^5 B, Z8 X% S
模式多样。在以土塘精养模式为主的同时,高位池养殖、冬棚养殖等多种模式并存,近年来工厂化养殖发展较快,亩产超过了1000kg。( ^ X. ?7 m: z" K: L7 Q, k
4
0 K% x `5 L5 S8 a4 c
3 p) m" D6 d c. Z9 r% Q效益良好。土塘精养模式一般每亩平均年产值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效益显著。
$ n" o* U2 `# G2 @! M. |- x; A% H3 N% I4 C; l8 M5 x. P0 d/ J# f! c7 u5 a
发展路径主要有六方面:一是规范养殖区域。将斑节对虾养殖划区域管理,部署开展珠三角百万亩池塘升级改造三年行动,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抓重点,按照“池塘规整、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建设要求,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抓关键,因地制宜选择改造模式,推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抓典型,示范带动全省鱼塘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景观优美、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绿色生态”的现代化美丽渔场。9 j. F2 y) V# y; m! x6 ~ Z* d7 n
3 S" @+ V. d9 w% _
: P/ c7 J( l0 P/ T- s" g( V二是规范养殖过程。根据禁养线暂定的沿海区域为斑节对虾过渡养殖区,暂定的过渡养殖区内不得新增养殖面积,对现有的养殖区域进行规范整治。规范整治范围包括土塘养殖、高位池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所有类型。要求整个斑节对虾养殖过程做到:规范取用地下水,严禁养殖过程中添加禁用药物,养殖尾水达标排放。7 o4 l- r4 L" q8 h3 V* a. B& H" S1 c+ G
0 m0 l% @% r8 x/ f$ z9 _9 B$ \/ Z0 B2 h0 @6 r& G( `
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探索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与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合作开发适宜珠三角的尾水处理设施、循环水使用装置,逐步示范推广。必须加大对斑节对虾新品种选育、养殖过程中营养参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开发适宜珠三角养殖的斑节对虾新品种、新型优质环保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实现高效养殖、绿色养殖。
; S2 ~9 j* |( Y% g s. {6 f3 L/ A, l; H; c Y" U: Z" M$ I0 A
" E' }$ R) J! J+ r, K5 ^, L. e四是拓宽产业升级路径。政府或相关组织统筹谋划,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拓宽整个产业渠道,点亮地方优势产业名片,由镇村统一经营实施景观提升工程,通过种植花卉、苗木、果树和打造生态水面等进行绿化美化,发展设施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对养殖集中的村庄,尝试打造“渔文化主题村”,以“渔”为脉络,集渔生态、渔文化、渔产业为一体,规划形成生态渔村、渔业强村、文旅名村,充分释放出渔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能力。' r4 ?5 Z3 B% P& ^& D
3 S6 v6 \3 O5 B% E3 z" M9 F
- ^; ] k; D4 |7 k9 Q
五是强化监测与检查。建立健全网格化巡查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督查和指导工作,对所有斑节对虾养殖户进行编号管理、专线监测,保证检查频次,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 D# K% }2 @& P1 }# }) s" D
% i9 n3 f4 s4 J# ]( V1 B5 ^6 O
$ F8 O: P7 n% q4 Z六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发现非法养殖苗头要及时采取强有力措施,把违规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保证水产养殖生态化有序发展。 N: F; y, g. ]3 Z0 F; P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O3 g4 h- i/ R7 N4 L" O1 T2 [. T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