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G6 d) V: X# O1 i J" l+ a, i; F 作者:刘颖颖 ! z& a9 l& l4 w- I) Y* f
摄影:杨浦东 7 g, x1 @0 m8 ?
汪品先# D. A. z9 [% p! ]- V o
1 _. [, d/ F% P) A 
3 C4 W( Q) p( n5 r P3 P) x “我们一般的报告都是从掌声中开始,在掌声中结束。今天,我希望这个报告能从掌声中开始,在争论中结束。” $ M! s2 T+ x! Z9 ^: x- H* q
这是昨天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在 “大师课堂”上的开场白。 6 v$ F2 u. _( K- Q
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师课堂——到科学会堂·听院士讲课”系列活动已举办到第三场。这一次,“大师课堂”把讲堂从学校搬到了有着“科技工作者之家”盛誉的上海科学会堂。 ; [- E; H% ?, Y# O

& g. \# W) G- Y- R! m- l, J7 S 讲座主题为《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现代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怎样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促进科学与文化相融合?如何在世界科学舞台打出“中国牌”?面对台下青少年,汪院士结合自身经历和人生阅历,从现代科学的西学东渐,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差异,海洋文明与科学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2 |* H( H r, I8 S2 v
 * [! l% ?! |% I& G
科学与文化的历史之争
" {/ q/ N% X9 f5 X
3 E0 h f; ~' K. P2 ^# E7 I/ x9 j 从《庄子》中认为使用机械会让人过于讲究机巧功利、变得狡诈而坚持“抱瓮取水”的老者,到生怕惊扰“龙脉”而用马拉火车的唐胥铁路,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历史之争由来已久。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畅。 1 z$ K: g- c- G9 G; @0 c. c4 m

& p4 T, `8 d/ f. z& Q6 t E) P 汪品先院士剖析现代科学西学东渐的历史,提出科学在中国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碰撞就会有矛盾产生,而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了科学带来的物质的进步,而忽视了科学的文化本性。只注重‘西学为用’,有关西方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文献却难以流传。” 7 a8 _ H3 Q/ S9 i( ~7 N
随后,汪院士提到了海洋文明与科学创新的关系,随着海洋文明的发展,科学革命的兴起;华夏文明不仅来自黄河流域,而是多民族历史的融合体,东西方的差异从根源上讲,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而海洋文明开创了现代科学,建立了当代世界的格局。 m1 N0 l2 ?0 ~8 J$ f; q
语言也有“币值”
$ |! ?& u1 g+ J 3 S% i$ T" }) G7 l& u
在说到“如何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汪院士强调“语言文字反映传统文化问题”,他说,“语言和货币一样也有‘币值’,随着其使用价值而升降。在科学领域,如果能让汉语成为英文之外的第二交流平台,就能提高汉语的‘币值’,让科学融入汉语。” & R8 P" Z- L F3 A: F& B
 ( D' }8 v& G) w2 P/ d
汪老向学生介绍了他参与主办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就是用中文开展学术讨论,科普交流,以此“促进科学与文化的融合,营造创新气氛,强化华夏振兴的软实力”。 ; u/ i0 n' X S+ I; `5 `4 x
会反思才能正确处理矛盾
! z* w: `- T; `4 A# a
7 h/ u4 V7 L: l “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的实质就是大陆文明跟海洋文明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大陆文明很伟大,但是确实有缺陷,海洋文明有他的毛病,但是现代科学是海洋文明的产物,这方面它赢了。所以,当前任务是要认真进行历史反思,分辨传统文明的优点和缺陷,扬长避短发展现代科学,把东西方的优势放在一起,打造一个新的文明。”
; H' ~ P) U1 o/ P M- }- X" \3 A4 ^5 n$ d 汪院士认为,科学界不能以模仿为满足,科学创新需要格物致知,开辟新路。他启迪同学们从全球视野进行反思,重新认识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勉励同学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闯出一条科学创新路。
, I) k; u; T0 `% f0 f  4 p; |, W& u1 P: v2 a. t
活动开始前,主办方还安排同学们参观了新落成的上海科学会堂科学家精神展示厅。该展厅展示了42位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科研经历与成果,通过丰富的图文介绍和实物展示,将科学家精神可视化、具体化。
( f2 a6 K, F& N 审核: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 Q" x$ F H$ G! b M0 T/ q% C+ O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
3 s4 n) S; G. M. M. s1 J% o! v, w( I) m, n' v7 Y
. f# z2 s8 y' Z6 s( t* \# A
+ R" n+ S- b+ r7 T) F% }# ?
- |0 D& e8 }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