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g# q9 X9 O0 ?% f; J! X% ]
在9月9日的第十六届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女科学家峰会上,有一位最年长,但或许是现场声音最为洪亮、最铿锵有力的演讲嘉宾——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 : o _9 c3 }" X. B& e1 U
“很多微生物生活在海底的岩石里,这些微生物最大的特点是寿命很长,可以达到几十万年,它在里面休眠……所以想万岁的话,最好当细菌。”讲到激动处,汪品先会举起一只手比划几下,幽默又生动地表达吸引了现场所有观众的注意力。 & v7 N0 Q- N/ S1 D
这位生于上海的院士今年87岁,虽然头发花白、行走缓慢,但精神矍铄、姿态坚定。汪品先的身上有太多传奇,他曾以82岁高龄深潜南海,调侃自己与3000万年高龄的南海相比,还是个小孩。在网上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百大UP主”,目前在B站有近172万粉丝。
$ v+ q) l j7 M- y5 Q4 e 在B站,由汪品先演讲、团队制作并发布的一系列科普视频妙趣横生,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海洋地质学知识,粉丝亲切地称他为“网红院士”“科普老顽童”,弹幕充斥了“爷爷好”这样的招呼。其视频“百慕大三角到底有什么秘密” 播放量最高,目前超过403万,“人类可以打穿地壳吗“播放量也超过383万。 4 j" t: u. V9 S6 E% @1 \
汪品先院士的B站主页
! W; `- Y2 O+ L 会后,第一财经采访汪品先时,问及怎么成为B站“百大UP主”,他笑言,这其实是“被上网”,并不是自己主动去做,但他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新方式,“哇一下子有这么多人可以看到,我在学校里讲课,只有几十、几百个学生(听讲),我现在有这么多人(可以听讲),老师最大的享受就是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我非常高兴。”
" m- \4 v% B# I* K+ e 汪品先表示,自己有时候甚至在外地会被“粉丝”拉住拍照,他认为,科学走红是好的,“我不愿意去走红地毯,但是我愿意做科普。”
! k3 u* |7 Q& J. b0 u+ n 2018年,82岁的汪品先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到南海深处进行科考,在9天时间里完成三次深潜,最深达到1400米。由此,他也成为全世界年龄最大的深潜者,被誉为“深潜院士”。 ; Y1 `/ a- j5 b* _
汪品先对第一财经表示,自己在中国造深潜器时就想去了,但是囿于种种原因没能成行,“假如我早下去了,七十几岁就不是新闻,等到我82岁下去,就成了新闻了。”
3 H1 g' B& c9 A" N1 o 1999年,汪品先作为首席科学家,在南海主持了由中国人主导的首次大洋钻探,实现了中国海域大洋钻探零的突破。他表示,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扩展事业的三个方向,“上天容易入地难”,因为地球是硬的,现在南非的金矿工人可以到地下4000多米,但是和6000多公里的地球半径来说,千分之一都不到,因此在离地球内部最近的深海海底打钻最好。 : y E: X# Q! A- d# i* i d/ ^3 C
大洋钻探做了这么多年,有什么好处?汪品先表示,这个研究掀起了地球科学的大革命,将地球科学的许多概念都改变了,古话讲“移山倒海”,大洋钻探证明了山可移,即板块学说。“再比如恐龙六千多万年前灭绝,是因为有小行星撞到地球,这个小行星就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大洋钻探在这里证明了这个事情。”
5 `. |, z7 c$ q) o1 { @ 谈及开放创新,汪品先认为,中国现在有一个不理想的状态是,科学文章、科学家非常多,但我们实际上还是一个“外包工”,做的基础研究课题来自国外,写了文章在国外发表,两头在外,这种外包实际上不要求创新。“现代科学是在欧洲产生的,因此什么地方都带了欧洲的印记,而地球科学是有地方性的,并非普世性,所以我们要创新、要立足于自己的特色,我呼吁中国应该形成中国学派。”他说。 $ x9 w2 ?; E+ y9 S$ k
在演讲最后,汪品先表示,目前正在制定中国大洋钻探的学术计划,“总而言之,我们要奋斗起来,向深部进军。” & Y' h5 S. m. r
在采访中,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还在为自己定下新的目标。“假如我还活下去,我还想做更多的东西,不只是深海,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是科学和文化的交界,这一点是中国的一个弱点,到了我这个年纪可以来做,因为没有压力了,没有人催我要做什么。”
* S+ `( z# n+ i; x6 h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影 图片编辑:笪曦
9 s; T. k4 S( F* A& p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
( E% Q+ k% s' O3 g" H) _# g
3 T9 Y7 p8 W; F; b, X# F8 J% {+ q
7 Y; u$ N, F. {, V, w z
& U) |6 I7 P! v6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