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E+ e% b$ J N; E
' S, H# u- [5 f图1 生物过程/化学技术手段的负排放技术- t1 A, `7 ^+ K6 J0 U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目前,仅依靠二氧化碳减排技术难以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升温控制目标。借助自然或人工手段实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是推进碳中和目标的碳负排重要路径(图1)。0 ]5 H5 V$ E+ u" F
碳寻计划是由腾讯发起,联合产业和投资合作伙伴,投入灵活的催化性资本,并连接产业力量推动前沿低碳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历经7个月的启动、申请和两轮路演,评审专家从全国300多个项目中优选出TOP30获奖项目,并于2023年9月18日,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举行碳寻计划首轮颁奖仪式暨终选启动会(图2)。, B+ e4 }( N! @% X6 S
- B9 \3 ?) U q! N' z% `
% e% u2 `, D, M( f0 W$ V图2 碳寻计划颁奖仪式(冯景春教授,第二排右起第二)
1 ? l$ x5 B2 B+ H# R( @8 ~广东工业大学冯景春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和本地养殖公司共同申报的《贝类碳捕集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希望通过调控海洋生物生长模式,人工增强生物矿化等过程,实现长周期捕碳/储碳和碳利用,推进技术规模化应用并最终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图3)。
9 l; v% q" G2 w8 G9 ?
; _' i* P& a& N: F& I: _* o+ Z' T; U) v3 S- Q1 Z8 T3 |# p
图3 项目路演
# L2 _! N, ~* I u项目以自养和异养型贝类(牡蛎、蛤、扇贝、贻贝及濒危旗舰贝类砗磲)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调节贝类生长能量流向和碳吸收效率,提高贝类碳捕集效率; 运用碳同位素示踪技术,核算不同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下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识别影响贝类养殖碳捕集和储碳的效率、经济成本、环境成本的主控因素; 从高效生物矿化和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视角研究生物碳捕集方法, 建立环境友好、低能耗、高效率的贝类养殖碳捕集示范区 (图 4 )。
% O% @: p5 [- U, I: c, E# K. c7 G+ K- S2 r9 y9 n
$ ]# y# j9 m7 _2 t' ~! S
图4 项目示意图
3 N, v5 X' o- ?& Q- m* G" o: D g0 Y( d* z% d* Z" W" d
<ul><li id="248G6T1R">
0 \* ?! Y: a5 d
' e9 _1 S; U4 F; p: n4 o; x! P+ E+ p- a& }% ]. ?6 W$ V! R f
<li id="248G6T1S">5 x& C, S' o1 l0 M
, @; i$ a1 G, D( ^; ]) D3 s
信息来源:滨海与深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Y8 L2 o: M3 u(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