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在救捞中的应用初探

[复制链接]
- O2 q0 i$ M# m3 \- _& I5 o

水下机器人是水下无人潜水器的总称,主要分为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和无缆水下机器人(AUV)两类,其中由于ROV占据水下无人潜器的绝大多数,所以通常情况下水下机器人也泛指有缆水下机器人,即ROV。ROV因为可实时响应、扩展性强、减少潜水员下水危险性等特点,使得其显示了很大的水下工作潜力。随着产品技术和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ROV已经广泛用于海洋石油、水下检测、搜救打捞等方面。打捞搜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领域极多。其中ROV主要工作就是代替潜水员在水下进行水下搜索、视频观测和打捞救助辅助等工作。

. a$ P9 `* e, {- K2 |
0 B. B9 k0 _! P& G- C
! g0 M9 X3 g: n/ p/ R( z- }

) k* w% A# V5 a/ w; r5 z

水下机器人发展及救捞中应用

. h* U$ b* F; t/ c; Z: `
3 v% C9 J! ^! n0 ?" Y1 P
% T' {9 O+ Q6 m, p1 o

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而真正引起轰动是1966年,一台名为“CURV-1”的ROV和载人潜水器配合,成功在西班牙外海找到并打捞了失落在海底的氢弹,从而水下机器人开始受到了关注。这台水下机器人是美国1960年研制,专门用于水下打捞的机器人,这台机器人还在1973年在爱尔兰成功救援了一搜失事潜艇中的驾驶员。

) D9 \1 Z5 U% J, a% o& m

目前有很多国家和救援组织都采用ROV进行救助打捞工作,尤其是深水的救助打捞作业。美国Oceaneering公司就是这其中最成功的一家,他们自主研发并使用多款水下机器人,并配有相应的辅助系统,作业水域遍布世界各地。在近些年的几百起搜寻和勘察作业中,完成成功率近90%,并且创造了最大水深5425m的世界打捞记录。

1 \. f7 o/ F8 p- G- X* H

在国内救捞方面,救助打捞局也已经配备了多台3000-6000mROV,并且已经在多次大型救捞项目中成功应用,但目前无论是ROV使用率或成功完成率方面都于国外有一定差距,尤其浅水救捞还主要依托潜水员为主。

5 R3 m" G" g# v7 @# `/ ]' v' H
2 x5 u/ D; B8 n9 C. j' J7 T% V/ e
" t# m' W! A, a( n. O9 I

+ W* K. i- T" d- N, n% {

水下救捞工作流程案例分析

8 P' _1 ^6 L4 R0 c
# p; K2 C1 ^" ^2 E
. `* B( |; P+ O5 v0 p Y0 U8 c5 P

2017年9月6日,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库,GUE两名潜水员在水下长城探索项目中失联。深之蓝联合全国多支救援队、企业进行搜救工作。事故12天后,深之蓝江豚IV型缆控水下机器人(ROV)成功在水下找到两名失联潜水员。本文将结合本次搜救简述水下救捞的工作流程。

, V! ?1 A ]+ }: X
" Y5 q2 {2 p/ n6 ~* I" l
6 R& C' O f( d( b) q i1 v

1. 首先确定需要搜索的范围。如果搜索范围过大(建议不超过100m*100m),先制定测线,通过旁扫声纳或AUV对整片目标区域进行水下声学扫描,对于水底环境复杂的区域,也可以采用船载多波束等方式进行水下扫描。当在声纳图像中发现疑似目标后,对疑似目标的坐标进行标记。

1 n8 w% k; P6 Z W! v k z; D
9 G7 {+ } S6 u% G: T
+ `" ]" m! h0 R1 \1 X
3 k( ~9 V$ l& u1 P9 ~
! _" k! ?- A7 |, Z" N' ]4 C
' {& W" @' O/ o2 I. l

图 – 旁扫声纳后处理图像

1 V, b! b$ o+ D' r& Q! m0 n: r
/ a3 r( \8 ^* d8 c* W: H; h
* m' ?; g0 g* C1 @6 Z1 Z" K# Q

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唐山迁西县洒河桥镇,最大面积达72平方公里,水库总容量29.3亿立方米,库区水面105,000亩,最深处达80米。1975年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1982年竣工。

5 ?/ H2 _' q6 F! c1 v5 w% ^0 }

由于潘家口水库水下地形复杂,有淹没的村庄和渔民布置的渔网等。这种环境下旁扫声纳或AUV设备很难使用,最终采用多波束设备对可疑区域进行扫描。

, L# ~0 r9 b& ]7 ]% e) P
) U. Z( I2 f2 E( G' ~+ T4 K
: X! |. T. Z7 Q( z
0 R& X% H( h- f! Y P X- u1 H
6 s& L: x: W; V7 D, o5 M) T G+ u
5 |4 h0 p! N$ C; {" y! s

图 – 潘家口重点区域扫描图(该图片来自劳雷公司)

/ w8 Q ?* M. ?8 T& x2 O# q" M
7 t2 V& U# ~" n2 }
. Y5 g ^5 M) H* C7 L' t# |/ d

通过对于可疑区域扫描图像的分析,得到了部分疑似点

" c: o$ b2 \! g; I
4 r2 Z/ M! B5 G) l
" \- v W) o5 _3 X7 W6 H7 X
6 D: ~* A1 C! M. f9 a* V
" Q0 F0 Y: |" A. v/ E3 c- [
& [$ h6 `! B* `9 |5 J- t

图 – 锁定疑似目标点(该图片来自劳雷公司)

+ m' c: P F) s: t% P7 E
) ?4 }% k1 B, Q8 @* d4 w3 f3 k
: D; ^3 u _1 f1 s( S1 b- u

2. 当发现疑似目标点后,ROV搭载定位和声纳传感器在疑似目标区域下水,通过声纳对这个区域进行扫描,获得疑似目标物的相对位置后,调整ROV靠近目标物。

: E1 E3 O6 e% S/ k1 y# d* u8 r

本次搜救使用的设备是深之蓝公司的江豚IV-A型水下机器人,搭载了M900多波束前视声呐、超短基线水下定位系统和两功能的机械手。

3 K+ u3 i; ?& _% L) g4 V
% h P2 y0 N8 W) w) ?
5 @/ R( c1 T- F3 k
, `4 V y, _- v5 {
) b- I( W* N3 Y. Q5 @
5 v; r- q" s8 V: J, X% C! {

图 – 江豚IV-A型配置

0 ^& U8 X. a$ H" n
/ W" l, P @; o' [0 x! ]9 a* f
7 [. k/ i# l# K M

ROV下水后在疑似目标区域进行往复式搜索,通过超短基线确认ROV的行进路线。由于水下能见度较差,主要通过M900声纳对ROV周围进行实时探测。每次ROV转向到下一条搜索路线时,要保证声纳可以部分覆盖上一次路线的区域,确保不会有遗漏的区域。

3 ]- F: f7 a- R7 ^+ ^3 Q
* U& g- m' b! R& d# z
0 L7 J) c( b/ K9 x1 N8 C: Q, p; h
# v" y8 u- d! w `0 `# z9 Y0 J
* f8 B4 s! {! V. j2 @& K
: f5 F0 E& ^, ]0 S2 m( ~

图 – ROV搜索路线图

. t: Q7 X# z3 K# [1 d: b0 b
' s% N8 e% [" Q6 i1 P# j5 Y
7 P- R w' k3 o: o/ M

经过不断搜索,深之蓝的搜救队员终于在17日17时左右,从声纳图像中发现了疑似目标。

- _8 ^1 u: D# l% V5 }4 X+ ^, E
, ?- v/ `9 M; P3 m6 g$ T% T
+ G$ j6 K( v( a* V: G X( _
2 s& p- r% q. M! G! B2 C
$ }' i; R }7 D$ T2 _4 c
. K- B2 I7 Q4 p% j

图 – 疑似目标

# e9 v9 J& c! c) `4 w0 D# k
% u% C0 F" G8 n' |7 ^
7 \" E( E% {' B" F$ W/ ^

3. 通过摄像头直接观察确认目标物情况。如果水质比较浑浊的情况,建议加载多波束图像声纳,通过多波束图像弥补摄像头的可视范围。

' m+ B- m# X& Q2 X! I

保证疑似目标一直保持在声纳图像中,通过控制ROV不断靠近目标。最终目标出现在摄像头图像中,确认为目标潜水员。

6 V/ V3 x8 Q& D5 ]! b; j ]+ Z& d
& x2 z) Q4 Q J2 O4 U
2 g9 r" ~% X3 p( r
+ e7 o3 M# u! t# l1 N% H% k
- U" M+ A( Z0 N: b
' T0 V, E9 Q* V( z4 g$ Z* a

图 – 确认目标

4 Z; C, K) f6 k7 d
/ D9 V- y( I& U' [$ i& r0 N4 `
/ A! P7 L, Q* t% A& \( N" B

找到第一个搜救目标后,不久后又在附近找到了第二个搜救目标,本次搜救任务的目标潜水员全部被找到。

2 T7 A& `6 w& @8 y3 D

4. 确认目标物后,可以通过USBL和GPS计算出ROV当前的GPS坐标,方便为打捞做准备;如果物体不大,也可以通过机械手直接抓取带回到岸上。

# t, i6 f& P* E1 Z, @) u
& C E! O" m6 e" P0 f! I: c
+ T3 T/ A- ]- l0 O. D" v

8 i" H z3 }. T

ROV在救捞行业的前景和趋势

3 m) _/ {& S7 P4 z: D6 _: ?8 t# ^
+ @2 ~6 y% `7 B1 f2 ^" A
6 A& X6 }+ j$ Y4 V6 c0 [1 }) C8 c

ROV目前已经成为搜救打捞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它可以代替人在搜救打捞过程中完成很多水下工作,比如穿引钢丝、水下清障、切割取样等。尤其在深水环境和危险环境,ROV的使用会极大减少人员损伤风险。国际沉船打捞中ROV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证明了ROV在搜救打捞领域的广阔前景。但是目前ROV在我国很多搜救打捞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以下原因:

) J2 d8 ?; a5 i3 v+ T

1 水下机器人的成本相对偏高,尤其随着搜救打捞任务的复杂性,设备成本会成几何形上涨。

3 Z w& t) ]2 Y8 u2 b: A) V& {4 \

2 ROV的操作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需要熟悉设备和传感器,同时需要具备海洋物理、空间几何等方面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 v: y$ ?5 z8 g( }- l& E& }4 ?

3. ROV目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是水下环境复杂多变,水流、能见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水下机器人操作。

% s7 p1 X d& U. T$ y
* H0 e& e9 T" u) J# _, a+ X
. W! e% L0 f/ x. J& ?! ~( l

加强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推广培训,扩展水下机器人的搭载能力、降低水下机器人操作难度,能够更好的使水下机器人服务于救捞行业。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水下机器人也可以通过引入智能技术,自主判定水下的工作。

q2 E+ X6 H0 W$ k% S8 z: o L
! w; h3 t% `- r, m; i5 z4 u7 C3 `" e
' K" V U r5 i; z# J+ P0 G n s
举报/反馈
g7 x( V3 }/ d2 [% q5 l
+ ~, i7 T! d/ D5 O) v , A8 O# ]) H7 G3 n c4 A5 J+ H& E6 M+ i& @) M( [- h % O5 D' ]7 m D; J 5 S8 C6 S3 O/ ^: y$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王方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