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动态】毫米波技术/圆柱形浮标/探测高超声速武器

[复制链接]
4 v( _. o3 Z6 U3 p' ~5 |4 _7 S

1

* F1 V/ e; i. }. b

美国陆军寻求毫米波技术提高通信能力

" D [2 A7 E% |& i) s0 E& H

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C5ISR中心正在开展多项毫米波技术相关研究,旨在提高陆军战术网络小组的未来通信能力。其中一项研究是一种名为WiGig的使用60GHz频段的新版Wi-Fi技术,该技术采用一种能指向特定方向的窄波束,有助于降低部队指挥所被侦测到的概率。该技术有望用于“能力集25”项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使得一些系统的数据流量达到每秒千兆比特。此外,C5ISR中心正在与两家公司合作研发另外两种毫米波技术,一种是与FIRST RF公司合作重置一种商业技术,旨在用于陆军分布式指挥所或有人-无人编队;另一种是与柯林斯航空公司合作开发30GHz范围内的定制波形,旨在用于空中资产之间的有人-无人编队合作。

$ {4 R1 d9 A. e- d9 u: z1 z1 w

作者 | 禹化龙 (中国电科27所)

8 {2 ?1 _+ a/ Q# M

张灿(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

5 \4 d* ?2 v/ D( O+ A

编辑 | 刘伟雪

* t' i* v9 c) ^, E7 P6 i$ G

2

$ c! M! z% B5 G; u' A( }" g% r

美海军陆战队使用浮标获取海战场环境数据

6 p1 U& t0 {, U

美国海军首次利用海军陆战队的飞机部署浮标。期间,一名机组人员和一名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乘坐海军陆战队的MV-22“鱼鹰”飞机,从太平洋上方几千英尺的高空抛下圆柱形浮标,浮标装备数据收集传感器以监测水下环境。

! F7 {, g8 }7 [, N% ^$ J" ]

此次部署工作由美国海军研究局资助,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海军海洋学办公室(NAVO)在“三叉戟勇士”演习期间协作开展。部署后,浮标沉入预定深度,再升至水面,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至海军海洋学办公室,随后再次下沉,数月内反复浮沉。浮标可用于研究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收集风速、水温和盐度等数据,用于最新的预测模型。

5 N ?6 m( m1 a$ c" e

此前,美国海军主要使用海军舰艇或C-130、P-3等飞机,将浮标部署在较深的水域。近年来,海军对沿海地区的关注度有所增加,遂开始利用海军陆战队的飞机部署浮标。

3 v2 W8 h x( u

作者 | 王晓静(中国船舶信息中心)

9 b6 Y; |; w) T4 [% b

编辑 | 刘伟雪

8 e: x% [* W2 l% G

3

8 W3 z+ G0 r4 c

日本将研究利用人造卫星

; C& g. y* W5 o q

探测高超声速武器的新方法

5 K7 o1 P6 [5 W' H% B

为应对以超过5马赫速度飞行并能穿过雷达网的高超声速滑翔武器,日本政府将从明年开始正式开展相关研究。日本的目标是通过美日合作来提高威慑力和技术能力。日本将研究使用人造卫星来探测导弹的新方法,同时也考虑与美方共享技术,并有意参与美国的小型人造卫星“星座”计划。但是,日本也认识到,对于被称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的高超声速导弹,即使能够发现也很难使用美军的最新导弹来拦截。

. R, j0 a5 q$ U# O) C0 C1 K/ Y

作者 | 孙友师(航空工业信息中心 )

3 G; n# L1 R! R; g) f% d

编辑 | 刘伟雪

1 g3 f+ n. \4 q) X4 Z

4

8 H! F, s' g3 R7 s0 {

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

W; ^3 v) u. ?" T

透露新型战略核导弹与核潜艇进展

+ T5 X w! k$ N( u4 Z4 Y& }

俄罗斯塔斯社2020年12月30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在接受《红星报》采访时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将开始“萨尔玛特”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萨尔玛特”的弹射试验已经完成,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国防部计划在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为“萨尔玛特”飞行试验建立一个试验场。

" C+ i/ ^' V9 ^$ |) k6 A

另外,他还表示,俄罗斯造船厂将在2021年铺设两艘“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的龙骨。

/ I* K9 |/ S. O! v" C) i6 ~

根据俄罗斯目前的国家防务采购计划,到2027年总共将建造14艘“北风之神-A”和“亚森-M”核潜艇。目前,俄罗斯正在建造四艘“北风之神”级潜艇,根据今年签署的一份新的国家合同,还将铺设另外两艘。“北风之神-A”级潜艇噪声较小,并且具有改进的机动、深度和武器控制系统。所有“北风之神”级潜艇可携带16枚“布拉瓦”洲际导弹,还可配备533毫米鱼雷管。

; }0 v4 c( r4 G: r# t' A

作者 | 云雯靖(中物院科技信息中心)

, V/ ~$ N; t$ U

编辑 | 刘伟雪

) j. x, f; H- x9 [, d. b6 c

注:原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 a4 H( a# ?# _

制造

$ v' X5 l) y7 D/ k6 M" b5 x $ T5 ^( G0 I8 _' | % ]4 x6 Z( L- Y 3 O9 Z( L$ j+ l! h& X p) u( e9 F# n/ `8 I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葛宝淼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