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上浮标,还需齐抓共管

[复制链接]
- p5 Q) y" Y6 M) y' h: W6 x

  兰圣伟

E* t5 e: a7 F

  近日,一段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引人关注。视频中,2名海钓爱好者在汕尾海域不顾风险,爬上直径达10米的浮标平台垂钓,并展示垂钓渔获。经搜索查询发现,网络上有不少此类短视频和图片,有的海钓爱好者甚至将炉灶直接搬上浮标,现场烹饪;有的在浮标上搭起了帐篷,把海上浮标当成了休闲娱乐平台。上述行为不仅对海钓爱好者自身造成安全隐患,也为浮标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7 {2 }- d) C% ^

  海上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通常浮标被锚定在指定位置,用于收集海洋环境资料,自动完成海洋环境数据的采集、标示和发送,在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以及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常见的水文气象浮标为例,该浮标布放于近岸和远海,用于观测海上风、气温、气压、水文、海流、波浪等数据。浮标上搭载了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一套浮标系统价值可高达百万元以上。

9 }+ c7 \' g- Q3 x

  孤悬海上的浮标担负着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为我国海洋环境预报、台风变化、海洋渔业生产、海上船舶航行等提供保障,一旦遭到破坏或损毁,将影响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连续性。如果遇到台风、海啸等灾害,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0 C; X; \( ?. P- V2 V- q

  近年来,我国海上浮标遭到破坏的事件屡有发生:有的锚系缆绳被割断,造成浮标漂移丢失;有的设备被渔船撞毁,造成观测作业中断;更有甚者将浮标上的观测设备搬运一空……

& v6 c/ X4 `" X$ D0 a! c

  海上浮标为何屡屡遭到破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浮标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海上监管难度大,三是缺乏海洋观测设施保护合力。详细来说,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者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故意破坏浮标的情况已大幅降低,但难免会出现无意破坏的情况,保护海洋观测设备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海洋面积广阔,管理难度较大。有时待监管机构发现破坏行为后,破坏者早已不知所踪,很难第一时间追查。

1 d H* i! `7 G$ W1 q0 f7 R* v$ U! `7 Q

  因此,保护海上浮标还需多管齐下,形成执法机构、管理部门、地方政府齐抓共管的格局。

8 X/ g1 m- _4 _' s y( Y- v' |* k

  首先,要持续加大宣传科普力度。沿海地方政府和海洋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国家海洋公益设施的科普宣传,特别是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的宣传,使每个人都知道保护海上浮标是应尽的义务,提高社会公众对海洋观测设备保护的自觉性,切实认识到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 b5 u; g6 |+ h4 Q6 ?4 Z

  其次,要继续加强海上监管。破坏海洋设施,已有获刑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起到了警示作用,却未从根本上遏制蓄意破坏海洋观测设备的行为。执法部门应强化海上执法力度,加强对海洋观测设备的重点巡视执法,坚决查处打击破坏浮标的行为。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在浮标醒目位置设立标识,强化日常管理,防止破坏行为的发生。

6 B0 r" ^8 Q; r4 B$ E" T

  最后,要形成浮标监管合力。海上浮标按类别由多个部门管理,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象、海事、渔业等。有专家建议,应积极探索实现“一标多能”建设,形成多部门共布放、共使用、共管理、共分享、共保护的模式,在制度层面形成管理使用的合力,共同保护海上观测设施。

4 x* n: @( h5 r* h9 F& b% u, W$ h$ y# r 7 Z% r, D# `1 }: L3 Y8 ~. t7 T2 j ) n6 L7 b" }# [: T5 P& ]; V8 X+ q: M* u' X) T a% b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袁爱忠
活跃在昨天 18: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