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 w6 a5 K9 V8 d “反应堆物理分析”考试大纲 " G* h7 J9 v8 d1 ~0 M2 a( q- @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 {7 z T& j7 x6 B; y8 b2 A
核工程与核技术
3 V/ Y0 _* k$ U2 b6 ]( D 二、评价目标 , R7 h, q' }6 g Z
主要考查考生对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8 K/ g% Y. `( @3 I4 l8 b$ z. ~2 `
1:反应堆核物理基础。了解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掌握中子截面、共振吸收,了解核裂变的过程,掌握链式裂变反应的临界条件和六因子中子循环模型 * Z4 L9 {5 c" D. C+ d. P) z, w5 |- p
2:中子扩散、慢化与反应堆临界理论。掌握中子的弹性散射过程,了解无限均匀介质内中子的慢化能谱和均匀介质中的共振吸收,掌握热中子能谱和热中子平均截面。掌握单能中子扩散方程及在非均匀介质内的解,掌握反照率,了解扩散长度、慢化长度和徙动长度。掌握均匀裸堆的单群理论、几何曲率和材料曲率,了解有反射层的反应堆单群扩散方程,掌握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和功率分布展平的方法。了解分群扩散理论,掌握双群理论的建立和求解。掌握栅格的非均匀效应,了解栅格的均匀化处理,掌握温度对共振吸收的影响,以及栅格几何参数的选选择。 9 \+ G8 D/ X D* ]% H S. _
3:反应性变化与控制。掌握裂变产物的中毒和核燃料的转换与增殖,了解燃耗和燃耗深度。了解反应性系数的特点,掌握常用3种反应性控制的任务。
& y! T6 ] W" E9 z, W' L 4:中子动力学理论及核燃料管理。掌握缓发中子的作用,掌握点堆动力学方程及其解。掌握核燃料管理基本物理量、主要任务以及堆芯换料方案。
; H! M; h4 ]) l7 ^4 ]' q2 g4 T 三、试题主要类型
7 C+ o# E( Y0 b1 j- F 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计算分析题 , Q: d( d1 w- V; F4 i' b# e
四、考查要点 5 T% q7 Q6 e x& y8 F }
1、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0 a$ q6 R. d s3 ]1 |7 ~7 H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类型及特点 ; \6 d# e7 m8 K9 O5 Z$ W; d6 k
微观截面、宏观截面、平均自由程、核反应率、中子通量密度、平均截面;了解截面随中子能量变化一般规律 , o! ]# f' b* J6 H" Z! `3 Q& G. P
描述共振峰的参数,多普勒效应现象
4 P6 _. H) X- m! i) h) x( \& K 裂变能量的释放,裂变中子的分类,能够计算核燃料消耗量 ' Y3 o! M O r# f3 b3 s I
临界条件,六因子公式,中子循环过程 4 ?9 e2 T( K/ c/ n; |0 U4 Y
2、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 A! W* u3 T2 p4 g6 V
弹性碰撞推导,慢化剂选择标准和参数,中子平均寿命 ! l' d6 H% J% _1 s. T9 Y
中子慢化方程推导,特殊情况下方程解的形式 % O7 S$ M" {: I8 ^
能量自屏效应 5 V& o. `- h2 \. p9 n3 \. E
热中子能谱,中子能谱硬化,反应堆中子能谱,热中子平均截面计算 I* o0 o" J6 `# z; Q
3、中子扩散理论 / I9 {& K- f' d" U6 V
菲克定律推导、单能中子扩散方程假设、建立、边界条件以及适用范围 0 S1 }9 U3 ?2 t- {! K% j$ V0 n9 b
点源、平面源时扩散方程的解 % R) {) Q8 q8 {0 r# X; L# p8 W6 r
扩散长度、慢化长度和徙动长度的推导及物理意义
! j5 H: w$ `/ u. Z' b7 f6 E& T( s7 L% q 4、均匀反应堆临界理论
$ Y3 u2 _6 Q% e p- u! w2 `' u 临界条件计算,几种简单裸堆的几何曲率和中子通量密度分布推导 / g( M4 {) |' [7 ~+ b
反射层作用及材料选择,反射层节省
' }& _4 ?4 K" |' w4 l7 a 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系数概念,功率分布展平措施
( n! D0 M. M, e0 F 5、分群扩散理论 ' A0 n3 ^4 f+ H8 f+ \( p7 ~7 b
双群临界方程及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6 W- H0 Z) l* {. F
6、栅格非均匀效应
* Z5 y& e x8 d* }' a# B. K 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系数概念,功率分布展平措施 # F' d& h* }- N) D: ^6 s
栅格内不同能量中子通量密度分布示意图及分析 - v! T5 u+ R1 j% b5 T. i& R
温度对共振吸收的影响
: M' h0 Z7 x) X( O7 Y) L) _$ A 水铀比概念及选择
$ t- n) X2 {( I1 m& I {4 h# X 7、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
" M+ S& a6 k/ _ 燃耗链,裂变产物链,列燃耗方程
) b/ |3 z' p1 x$ P' u+ j) o Xe和Sm的衰变图、方程,新堆起堆、停堆、变功率、停堆再启动等工况下Xe和Sm浓度变化规律及对剩余反应性的影响
3 c" k" p4 L/ E8 j! ? 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燃耗深度概念,提高平均卸料燃耗深度措施 Y) r$ ^& r! x; q
核燃料的转换过程,增值堆概念及条件 % m' P. a' k+ f) p+ N. U( z
8、温度效应与反应性控制
- t7 m, Z1 `1 W9 z) U9 p! B+ j/ E* n 反应性系数、燃料温度系数、慢化剂温度系数、空泡系数、功率系数的定义并分析其大小
$ o A/ d6 U& w5 z 控制棒控制应用范围、特点、材料要求、优缺点,积分价值、微分价值概念及相互关系
, S& ?3 R5 j0 M5 q( ^& N+ U 可燃毒物控制应用范围、特点、材料要求、优缺点,寿期亏损,布置方式对比及分析
$ E9 S$ ]4 ~& e! H) D" J& N' D 化学补偿控制应用范围、特点、材料要求、优缺点
B% x e( m2 R6 S& Q4 j- u/ o 9、核反应堆动力学 2 N* \& j8 E4 r3 G0 X
缓发中子对反应堆周期的影响 9 k5 W' Y: M# I/ o% P" p
推导点堆动力学方程
; g, b0 ?) z% u 点堆动力学方程求解步骤 9 S$ N$ v- A) v
不同反应性引入时反应堆的响应特性 " P, _4 r, }9 r
10、核燃料管理
; r ~4 d* g* n$ { 核燃料管理中的基本物理量、主要任务 5 s ?& a/ `7 O
堆芯换料方案
) P, @7 s5 ~' w$ j8 V y 五、参考书目
6 W! d+ ], p4 _- z& f: ^ [1] 谢仲生等编著.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2004
- U7 v: ]5 H, D/ t, N [2] 曹欣荣主编.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11.
& R' h* f" h0 f i' K3 H& }0 H 原标题:东北电力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f" _3 }; q; j! l3 t 文章来源:https://grad.neepu.edu.cn/info/1126/1930.htm 5 S3 C* n) T( [- D
1 _* Y( P' V% \1 X
! m& f! i+ e# }: G, Z0 a2 Y
" B( U+ L0 }$ m: o8 l3 e
1 `" l6 i1 j; h
* x1 l7 u2 e1 S8 s! i. b
- x0 V! z) T _2 h, A( X3 V( C* M$ V2 G% c5 K& g8 o/ B
/ y3 k/ E8 g. r
; y( T; w4 x' S2 f/ |* `' S$ Y0 i
5 z; u G$ A6 C7 e0 t' n, i2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