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H& A" I' y7 D5 C0 Q; l$ M$ H 1982年,决定回国前,美国教授们问他:“你们中国的科研、生活条件都比美国好?!”
/ ^6 y3 X$ g0 V. V. ?4 y3 b 他回答:“绝对不是。我们国家花那么多钱让我们来美国学习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春天来了,需要科研人员,我们应该回去为中国的科学春天服务。”
( Q! F% S3 C* R" O. T& E 后来,胡敦欣成为中科院院士。
- s$ o( c4 }5 @! k' k. b1 p3 U4 C- i 胡敦欣(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 _, F# V! `7 b' B. K) l& o 拿着政策红利
; I# u( Y" B- ~; I' L4 o6 M 他成了美国访问学者 1 C: J: T7 f6 ^
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为了推动科学发展,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水平,决定由国家资助、选派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这也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项重要具体措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0 R0 m8 i/ X: i2 B" R* j* z
“我当时刚过40岁,是人生中年富力强的时候,恰逢科学发展的大好时代,自己充满信心和力量,决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之中。让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在1979年我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被选派到美国去做科学访问学者。”
7 Y0 m, H9 B5 I- W& v4 f 胡敦欣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等院校访学了3年。 4 T& n5 p) C$ C, Y' H
到了美国,胡敦欣很快发现中美之间在科研上存在巨大差距,作为海洋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胡敦欣感到责任重大,他非常珍惜在美国的学习机会。
/ B% m% S/ ]$ `# f/ `7 J I 科学春天来了
7 @$ s' W: |4 ?3 e- U; h/ [ 他拒绝美国优越条件毅然回国 % ^( x/ c( {" A$ c
3年后,铭记着导师毛汉礼先生当年学成后毅然回国的故事,1982年胡敦欣决意回国为中国的“科学春天”尽力,报效祖国。
; z, A( Y2 ] e7 J 回国前,美国教授们问胡敦欣:“你们中国的科研、生活条件都比美国好?!”胡敦欣回答:“绝对不是。我们国家花那么多钱让我们来美国学习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春天来了,需要科研人员,我们应该回去为科学春天服务。” # E, m5 f8 k% t1 c6 p
胡敦欣于1982年8月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陆架环流、大洋环流、海洋碳循环和海洋气候等。 , Y& G$ {# O/ C# q3 L
屡创佳绩
$ C: G% L2 F2 d* W6 i0 w u, T- c 他与祖国科研共成长
9 R/ X. U, E. \7 A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H& G9 D9 K5 l9 `1 z* V
胡敦欣曾担任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国际黄海研究学会主席,《海洋湖沼英文版》主编等;在国际学术组织,如IGBP、JGOFS、LOICZ、TOGA、WOCE等任职10余项,发起中国领衔的国际合作计划NPOCE;主持过国家级重大项目约10项,在陆架环流和大洋环流研究上有诸多科学发现;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6部;相继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奖章,“杰出科学技术成就奖”,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多个奖项。
. C2 b: P! g" V2 A* w 胡敦欣从事海洋研究已经50多年了,他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国家为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知识分子从事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 d! b4 t1 ^# t/ ?9 P
“现在国家在科研上的投入逐年加大,科研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与西方国家的科研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后,随着一系列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广大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创造性的杰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崔文静)
, m9 { b& H7 f3 O 来源:青岛新闻网
9 O$ O+ ?: K! G' E( {' r
$ ^; B8 t# S" n$ a s, G
& a4 J; k- T1 D1 S: e4 }2 Z/ c- }
( D% K/ @# d% q5 o
% [- A) D6 I& m, ]1 Z7 ]5 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