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 W% x2 v. E4 b( F5 _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9 Q2 o/ F3 E1 p8 ~' C3 |- _- ~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 B+ n& {. j3 I, ^9 v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 h: S" v' A) I) s. y2 G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x4 q+ z4 n/ D( ?4 I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 G+ V. E4 H5 `1 M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 ]7 E: \( T7 {5 Z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3 X. t+ r6 e$ ^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 S% A4 p/ c+ c# h9 w1 t8 J" U! Y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 v0 j5 G# |; H. J, T% L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8 [" d( U- r7 C. I9 I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 @. n, f: q3 K8 A6 ~
⑴人耳的构造:见课本P17图1.2-1
/ j9 c; O0 o6 T3 G+ U3 K ⑵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 p: D. d1 j# l( ~ 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 F6 D m) o. Y7 M; S: M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 & \) M+ D# ~# |
⑶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 `) I+ L+ G6 s. R j2 O; x 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 N: s2 b- {% W- z( v9 ^# I& f/ I
⑷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4 T5 A9 A4 W" A3 ]7 [5 h 三、声音的特征 & p; H8 f8 g+ w1 P6 Z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调节。 ! ?; i u+ L% k4 k4 k. u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 |" M" j* p D+ v/ i+ ?! C2 S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声波。
/ l9 Q! u$ Q! \9 l; s ⑵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 # t+ ~0 \, K, F2 U
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 T' J$ P3 K1 _' g# l5 } 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 $ \: N+ j% [$ i o/ ^ c: r
⑶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5 j& Z$ a4 L" l; b; r0 Y
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 . k/ u5 P* Q. r. O: _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V) y' _' `, ^0 n- b8 d
⑴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 b% n, ?9 x; z+ |6 h
⑵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 8 {# k) U0 {5 l- V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R1 e6 z8 R/ E8 X8 O- {# C6 w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 X; r9 A" Z) R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 G* U2 h; `$ a. E& R ⑶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f9 K/ x; a8 b) {* h
五、声的利用
5 N6 C3 L5 ]$ u' S3 Y& K 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 2 r: {7 G9 s% y o. S! k
⑵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 S5 K* k1 c7 U2 ^" E
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2 p0 a& r7 D" ]$ b6 \5 c 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
! K9 n* ]; M- V+ ^ 二、 光的传播
* [' C# x3 q- d 1、光源:一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 k0 _+ C; C" L& M& a
注意:依靠反射光而发亮的物体不是光源。 9 l7 ~ F" R8 [2 v2 h# q* Y7 q+ a4 ?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 H: ^* L2 s3 h. y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6 Q3 a* M$ G6 _* X3 h) L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 _; O9 R1 A, g5 F$ n$ r/ j" m2 e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 U6 T0 o' @" f v9 J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相差不多: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 * _, d) ~1 \7 {9 \6 @! N
注意: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是距离单位。 5 z; U( d& m" J; Q9 C4 N; t+ g
二、光的反射 . t. Y) U' Q0 H" j, e+ h l
1、光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分界面处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 Y! M# l* x8 {# i" r) B
人眼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 2 `& U: B' v s9 |
2、光的反射定律: . Q: ^) y& i. i0 B9 d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 q4 Y! b- s7 Q$ h# m* W
重点提示:要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指的是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变化,反射角也变化,但一定相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 R/ v- W% v' r; P
3、镜面反射和镜面反射:
9 v# h5 |2 w! `0 I1 O$ V9 F 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8 \; m I# O# I# E H2 v: `
重点提示: / [* h8 Z) t& t4 o) M; F7 S7 U
发和生镜面反射的条件是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p9 P% C3 J/ L2 \. K2 V 三、平面镜成像 ( V7 b( k% i7 x4 F! b- q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 s, l. n6 d N# W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时,满足光的反射定律。
r0 E" h1 r2 g7 c6 k& m 三、 电流和电路
4 s, ]0 Z8 q% t1 G+ s1 W B# ^ 一、电荷
. A+ j2 ?, P- |2 x# ^; g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 n) I2 N0 s5 G: S" p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表示。 ' d: q8 t+ C8 \. {& C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9 R: Z4 u# A# ?0 x L# w6 R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4 K" p3 ?! ]8 Y5 n' i0 W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2 N- C2 V/ Q9 P- Z4 z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 M9 o; m+ O. v/ L' I
5、电荷量及中和: 7 o9 x2 Q. F% P" R/ E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 b' G; g# t F! t: A+ ?" J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1 N/ i" N* j# s7 a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 i4 }& F0 r W, O) ~ r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 b y# A# m1 F3 c q+ Q2 l" O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 e" Y6 T, }. ? 9、摩擦起电的实质 ; g; a$ ]8 X) x' z1 J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 A/ r; E+ u1 u, f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 b) q9 \5 Z- h$ R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4 ?- M4 G/ B' f4 S$ { 二、电流和电路
, g& k: l- b# c/ j3 v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T7 H% M+ O) Y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 M3 h6 n, E; c4 m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用电器→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2 n3 d8 x6 Z5 T5 f$ a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是一个通路。
. q+ O, L1 E. \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 g2 h6 w, K5 P) z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 s$ {, W; j( u
3、电路的状态:
- l/ A/ p/ }: d( M3 C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 S- Z% g& @0 q& a2 \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 P( Z. J9 ?" e5 [' i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 p% q: k7 i ]0 B1 J _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7 I3 ?7 s4 D4 Y; P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 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6 a' \0 f4 p1 s( p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 q3 x# s& O" `( Q! H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 ^0 K' S, n" ^ ~2 X% Z& P3 i; u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 p1 P3 b8 i$ R5 x1 D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 M4 _/ \+ Q% M. c) I9 P) \( z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不可; 6 Q3 J" w$ D0 g, M: v9 }! p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 |' \ K8 r, @5 i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0 O5 F; ^) d; C+ F% x0 p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4 G2 S% {) ^* Z) x6 v" F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 u* E$ m8 V3 p8 t( d
三、串联和并联 6 Y" f' {* T0 _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 O- _! [1 O' v7 Q' w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 l! n. F6 F: c! Z9 c/ Y# ?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8 z9 Z/ U: k& r/ L( t9 b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的用电器。 " @6 } u3 [* v6 w/ z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0 W$ u* Y' \, ~. m4 h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 A. a/ G* H) a/ t+ }% ?8 Y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0 a- }( q; i [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4 x. D# J) m- T% j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0 E5 |8 R% Y- a8 K1 w) _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来判断。
! }9 {$ x" ^* j! A+ j- @) A0 q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灯的连接情况等。 , l; {8 Z, c6 N. ~. A3 W y
四、电流的强弱
5 i7 p, ]6 T; t6 u! M# y0 W' E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 Y/ y( `! v& u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8 m$ V" R Q- J$ P- F0 x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5 r& o: S1 A2 v! x3 E/ q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7 g9 G# ?1 ~8 I$ Q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5 V6 U" b1 l4 `+ e& Y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1=I2=…=In。电流表接在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 A K( J7 k! z7 P; g* o7 v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I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瓬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2 e e1 `2 y4 B& N 六、家庭电路
( i0 t3 F2 @6 [( ]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 ]* O' E6 t. u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 T6 Z$ @' [, h7 i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 i: e3 j, {7 f1 l2 k# R5 z! Y& D- o3 E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 v- K; q( T. P) u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1 s% A$ D, M) K' A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 ?) p0 `& {& W+ p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氖管发光的是火线。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 h% { }8 _! @0 R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7 e5 E8 R+ e3 {$ T& ^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 ^( l7 e& p+ \1 n/ {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 ~/ S) m, S" E
" t. ^; U; j9 [4 L. \# z
4 d- \. M& v2 l8 G
) A' R: U' G1 L. x, N; i* l7 h$ P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