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C 科普视频丨聊聊空间音频的原理与其背后的声学原理

[复制链接]
3 b/ q8 {6 v5 d1 V& C0 a W
8 {( {8 N6 b9 t4 [

在现在很多的线上实时互动场景中,我们重视的不仅仅是互动体验,还要提升沉浸感。而在很多场景中,仅凭空间音频技术,就可以带来如临其境的体验。空间音频技术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7 ]7 P3 H( E+ n; H3 `$ v& o. R

看过我们新一期的 RTC 科普视频,你就知道了。

/ ?* U7 m/ \3 H& ^
, r! X( {6 M0 O- s& r; g% z

空间音频技术是以算法的方式将现实中的听感,在数字世界中重建了出来。既然是重建,那么要理解这个过程,就需要先了解,现实中,我们是如何通过耳朵、大脑来要感知到一个声音在空间中的位置的。

. o5 O' Y% c+ N) |2 y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判断声音位置的过程拆解一下,即:

. n* R* N2 U* o# U) J7 G% i0 h1 N/ B

● 如何判断声源与你水平方位

8 |+ B( I# t4 `1 L+ O; W6 r

● 如何判断声源与你的垂直方位

) X0 Q4 z) I% m5 {

● 如何判断声源与你的距离

7 X/ c( s2 H1 a0 j" X+ f) y# T

事实上,我们是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来判别声音的方位。由于双耳位于头部两侧,如果声音是来自右侧,那么它到达右耳的时间相对更短,这就行程了双耳时间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会衰减,那么双耳之间听到的音色也会不同。

7 Z0 M j& A. M* m

在室内环境中,耳朵听到的声音包括直达声、早期反射声、后期混响声。直达声就是字面意思,从声源直接传到耳朵的声音;早期反射,则是经过室内墙面反射后传到耳朵的,相比直达声晚 50 - 80ms;在早期反射之后到达的声音则是后期混响。就像刚刚所说,声音传播中会有衰减,所以声源与耳朵的距离是能够被听出来的。通常来讲,声源与耳朵的距离增加一倍,直达声的声压就会减小 50%,而早期反射与后期混响的声压则不会受到这么明显的影响。我们的大脑就会基于直达声与早期反射+后期混响的声压比来判断声源的距离。

6 r) {; O2 R" T( t! c

在这期的科普视频中,我们对以上原理都做了讲解。为了让更多人能有画面感,便于想象声音传播的过程,我们用“水”作为类比。不过,要再次提醒各位,水波的传播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有很大差别,大家不要等同视之。

# @$ V- W7 s1 \) _& J

另外,我们在视频里简要地讲解了如何在虚拟现实(VR)中重建空间音频。其中提到的算法,我们并没有深入讲解,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查看我们往期的文章

W( N- j' F; R& z: ~( @) ]- X

最后,如果大家还希望了解哪些技术原理,欢迎给我们留言。

; Y; f* j% \* ? ?; L, `! ~ 4 V' D5 L1 k9 `- V. Z0 Z) G 8 s1 h3 o$ V, [# x t# R$ v6 m3 C, R; ]) t3 M7 b- } ; m( R1 S5 Q6 |6 E, ]) f/ h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悟余生
活跃在5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