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2日,里海沿岸五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伊朗总统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城市阿克套举行会晤,就里海法律地位、里海国家间合作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会晤结束后,五国共同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国际公约。这一国际公约被称作“里海宪法”,普京也称其为“十分重要的事件”,“为未来开发利用以及保护里海资源奠定了法律基础”。5 L; o+ f. o8 k4 N+ v2 j
c4 X" ]) ?1 U: K+ d4 p+ U8 T* M字词之争背后的资源之争 M! L2 x/ J8 p
里海位于欧亚大陆接合处,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48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8%,天然气储量8.7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4.3%。
' ^ M% j8 A# l6 F3 N苏联解体之前,里海一直由沿岸两国苏联和伊朗所共享。1991年苏联解体后,沿岸国家的数量由2个增至5个,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伊朗。如何界定里海的法律地位、如何分割海底油气资源,五国就此展开了长达20多年旷日持久的谈判。
' P- j- S5 q! k. s# t4 p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如将其认定为“海”,则应依据1982年签署、1994年正式生效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里海水体及海底进行划界,明确各国的主权和专属经济区范围;如将其认定为“湖”,则按国际法相关规定,里海资源应当是沿岸各国共同财产,里海任何资源的开采必须征得各国同意或经共同协商后方能进行。在以往多年的谈判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因其附近的里海水域油气资源较丰富,坚持应将其视为“海”,而伊朗、土库曼斯坦两国则因为附近水域油气资源相对较少,坚持认为里海是内陆湖泊。因此,字词之争的背后实质是资源之争。
9 X- V( @! u3 d9 _# U. h& p' j% N此次签署的公约既没有将里海界定为“海”,也没有将其界定为“湖”,而是界定为拥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水域,五国将分别获得15海里宽的领土水域以及靠近领土水域的10海里的专属捕鱼水域。新华社评论文章称“里海公约的签署,显示出沿岸国家突破难题、解决争议的创新思维和灵活性”,“体现出里海五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创新举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大智慧”。 6 B7 o6 p" g0 v8 g1 u; W
资源之争让位于防西方干涉 . R1 o* t4 m* \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五国得以化解分歧,以创造性的思维来签署该条约呢?笔者认为,目前形势下,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对于防止西方势力干涉里海、防止美国军事力量进驻里海的关切超越了对于资源争夺的关切。
: a; }3 U% ^& T! {此次签署的公约明确规定,非里海国家不得在里海驻扎军队,里海国家不得提供本国领土给第三国从事危害其他里海国家的军事行动。非里海国家舰船不得进入里海。俄罗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此次签署公约最大的成就所在。 : Z, j2 q" |3 P! O% g* n
回顾今年7月的北约峰会,格鲁吉亚在此次峰会上已被确认为未来的北约成员国,只是具体时间尚未确定。这就意味着美国驻军有可能首次深入到高加索地区,也意味着美国驻军距离里海只相隔了一个阿塞拜疆。
( Q: b( ?! l1 L; {目前,美俄关系几乎处在历史最低点,美国启动了对俄罗斯新一轮的制裁。随着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美国开始了对伊朗的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等里海沿岸国家放弃了原有的较为强硬的立场,以妥协的姿态寻找到了彼此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此前,俄罗斯坚持,任何里海国家要在海底铺设油气管道,必须经里海五国同意。如今,根据签署的公约,相关里海国家只要获得管道所经里海国家同意,就有权在里海海底铺设油气管道。
& I) B) r, `/ r土库曼斯坦在条约签署后即表示,将铺设通往欧洲的海底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媒体《论据与事实》评论员马尔登诺夫认为,欧洲天然气市场目前尚不饱和,因此对俄罗斯利益影响不大。此外,此前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主要供往中国,土库曼斯坦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势必减少其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俄罗斯也可借此机会增加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总之,从长远来看,防止西方势力尤其是美国驻军进入里海地区,对俄罗斯意义更为重大。
$ A1 j) n# G' r% w3 w$ O目前公约尚未明确规定该如何就里海海底油气资源进行划分,只是明确指出“里海海底资源将由相邻国家根据国际法准则通过谈判进行分割”。正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所认为,后续还要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做,但目前该条约的签署为后续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5 j( b! d8 E: R! f/ }- w+ u# D: j
文章来源:专栏来稿;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平台首发 ) \" a3 d- Y! \. E7 d4 m) H3 o7 I
作者:郑洁岚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青年教师 4 |& ~( p" N+ _- C+ z
7 ~& ~- n* z$ {/ [/ g9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