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梦孜等: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着力点

[复制链接]
从本质上讲,全球海洋治理的背后是人与人、人与国、国与国之间秩序的建构和力量的博弈,海洋秩序说到底即是海洋空间上的国际关系。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即是参与一个特殊空间领域内国际关系的竞合与国际秩序的构建,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目标,划出底线和原则,广集手段和方法。迈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需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寻求合力,要坚持四项原则。其一,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并不是要打破一切、颠覆现有的海洋治理体系,也不是要另起炉灶,在现有体系之外打造一个与之相并行的“平行体系”,而是在现有机制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做到完善与建构相结合。其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首先要着眼于自身能力建设,但以能力为基础,并不是惟能力论,“以我为主”不等于“以我为先”,各国无论大小,根据自身能力,皆有贡献,皆有收获,讲求能力与贡献相统一。其三,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包括现有经济运转机制的安全及创造新的就业,还要与环境相得益彰,至少是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不以挤压海洋生态空间来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做到保护与开发齐步走。其四,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既要反映海洋的生物物理学特征,也要反映海洋的政治社会学属性。在面向未来,提高海洋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存人类古老的海洋文化,尊重海洋的人文价值,探索出一条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海洋开发和治理之道。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是要逆转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也不会削弱海洋在中国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影响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步伐。恰恰相反,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将获得“双循环”格局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能,因此需要更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需求。目前而言可着重从四个方向发力。一是用好内劲。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也是大踏步迈向海洋强国的海洋大国。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涉海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一环,是海洋科技研发中极为敏锐的头羊,也是海洋生态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尖兵,在全球海洋治理机制和平台上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海洋事业蒸蒸日上证明了中国的治海方略是科学合理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海机制是行之有效的。鉴此,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中,中国既要用好海洋大国的资源、市场、技术等硬手段,为世界提供更多海洋治理的公共产品,更要用好体制机制的优势,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挖掘潜力,充分发挥上下一盘棋、全国一条心的软实力,牵引全球海洋治理朝善治的方向发展。二是广结善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南北分化日益严重。在海洋治理领域,随着传统捕捞业衰势渐显、海洋经济的新边疆不断拓展、新产业不断壮大,大小国治海能力的差距也逐渐拉大,与此同时霸权国横行海内、恃强凌弱的行径愈加肆无忌惮。鉴此,中国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过程中,要扶弱抑霸,“尽力帮助落在最后面的人”,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坚持公平正义,密切跟踪关注中小国家的海洋经济生态处境,继续支持其正当诉求,协助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技术转移、资源共享、国际融资,维护海洋权益,不断强化互动、增强互信,打造国际舆论道德高地;要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凝聚全球海洋法治共识,界定廓清中国海洋战略的发展目标,与发达国家中的有识之士加强合作,就远洋海洋保护区建设、海底资源开发,两极地区活动等议题共商共建,在引领制定全球海洋规则,经略公海大洋上善作善成、积善成德,树立中国负责任的海洋治理大国的正面形象。三是科技引领。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将决定其在海洋中开疆拓土、开发利用的能力,也将决定其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扑面而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将使海洋的保护和利用产生迭代飞跃。中国在推进海洋尖端科技、挖掘海洋数据矿藏的征程上容不得一丝懈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将海洋装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为此,中国可积极融入全球海洋科技创新分工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优先解决“卡脖子”的治海关键技术,强化科技探海,引导科技入海,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考、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更多的“制高点”和“先手棋”。四是安全支撑。海上安全既是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容易引发争端的敏感议题,但又是中国在由富变强的新发展阶段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在百年变局中,能够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风险极有可能来自海上。鉴此,新形势下中国应正视安全问题,更为积极地参与全球海洋安全议程,既要不畏人言,坚定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立场,不断壮大中国海上力量,建设有效维护海上共同安全的正义之师,也要高度重视涉海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解释,在国际组织和多边场合中适时提出我方立场和关切,积极参与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要准确识别区分安全议题的国际性和国际化,从战略上界定海上安全议题在不同区域和领域的性质和敏感度,同时保持警惕性,防范低敏感问题向高敏感问题转化的风险,努力提升自己解决难题的综合能力。* c# Z9 q6 d) I* `% d
; i6 l0 [9 ?8 b( i/ l) ]* p
文章来源:节选自《大变局下的全球海洋治理与中国》,原刊于《现代国际关系》202104# a9 L! {4 s" j+ P* T6 P
作者: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陈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0 Z; ~% ]8 K/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