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当代海洋教育的发展历史,除了以培养海洋学科专业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海洋教育拥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之外,我国当代中小学海洋教育也有了30多年的历史。目前社会公众海洋教育正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学校海洋教育与社会公众海洋教育体系得以健全和完善。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和梳理海洋教育的过程与要素,可以看到,引领海洋教育向纵深推进的方向性的海洋教育目标要素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亟需给以澄清和标明。' v7 p, V0 m O% f F, j. I
; Q2 g, G- B4 }一、海洋教育≠海洋意识教育
- L% c# Y) h+ y' L. Y9 R以往的海洋教育过多强调了人的海洋意识培养,这使海洋教育目标窄化。海洋意识是人对海洋自然特性、社会属性、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与反映,约同于海洋知识或人对海洋的基本认知,属于人心理活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层级和领域。所以,整体上看,培养人的海洋意识的目标仅仅是海洋教育的初始阶段性目标。" d2 f1 l# w. _* h, L
把海洋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人的海洋意识培养,或者把海洋教育等同于海洋意识教育在实践层面具有强有力的回应。此外,在散布各地的海洋教育活动中,一些中小学明确提出了海洋意识教育的目标。
' C" p E: M4 P. D! S- q如何看待这一实践倾向,我们认为应给以全面、纵向的认识。在20世纪80、90年代,特别是1988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后,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淡薄、海洋知识匮乏,认识不到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因此,此时需要给国民“补课”和“扫盲”。这一阶段把海洋教育称之为海洋意识教育,合情、合理、合时,具有针对性。海洋教育发展至今,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推进,海洋教育的基础奠基作用愈来愈大,今天再把海洋教育等同于海洋意识教育则就不再“合时”与“合理”。! P4 a& \7 K& x' c( J) M' E
二、我国海洋素养培养目标- |4 E6 T! S' N
我国海洋素养培养目标的意蕴应本着继承与发展、比较与借鉴的原则予以确定,应有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中国表达。所谓继承与发展是在充分吸收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来确定人的海洋素养规格;所谓比较与借鉴则是指应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来吸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素养要素,形成与提供出自身的素养体系,并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因为地球上就仅有一个相连相通的海洋。# |2 l; k2 F, B4 y9 ], |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一个更高的概括,提出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也指出了人的海洋素养的基本共同性。虽然如此,基于我国国情与教育实际,我国海洋素养培养目标应是共性与个性(国际性与国家性)的统一,个性应是中国特色,应有中国表达。为此,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并赋予海洋素养培养目标的内涵和指标需要依据心理学理论,并从素质教育理论与海洋教育活动相结合的维度来把握海洋素养培养目标的内容与要素。
3 v E0 i- e6 x! m9 \首先,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看,“知、情、意、行”是人类活动的四种基本形式。“知”是人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认知过程是一个逐步上升和整合的过程;“情”指人的情绪、情感,包含人独特的意识唤醒、主观体验与外露表现;“意”指的是人的意志品质;“行”是人表现在外、可以观察的行为。其中,“知、情、意”的活动属于人的内在的心理活动,“行”则是人的外显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知、情、意”的心理活动在给以内在的支撑。
" _' l/ J4 {( L: D) G4 j其次,从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所揭示的基本规律看,教育过程存在一个由“知、情、意、行”四要素相互连接而成的统一培养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应具有的知识素养、情感素养、意志品质与行为素养则构成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那么,海洋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也要依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更应遵循教育规律。
7 D ], Y( V9 y' f/ [3 c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在海洋素养培养目标内容与要素的选取中,可以直接把“知、情、意、行”四要素引入,引伸为“海洋认知素养”“海洋情感素养”“海洋意志品质”与“海洋行为素养”,而且把它们列为四个海洋核心素养。再考虑到多年来人海关系的紧张,迫切需要建立人海的良好伦理关系,故在四要素中加进一个“海洋道德素养”。进一步讲,从人的素养的“知、情、德、意、行”要素切入,把五要素列入海洋核心素养还只是一种理论推演,还需要把它见之于海洋教育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我国海洋教育活动中形成了“知海、近海、亲海、爱海、用海、护海”口语化目标表述,且被广泛引用。这种随意性强的口语化表述虽与海洋教育目标模糊地勾连,但仔细分析,它更多的是指海洋教育的途径与手段。因此,海洋素养五要素的推演与“知海、近海、亲海、爱海、用海、护海”海洋教育途径产生的联系便是:海洋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利用“知海、近海、亲海、爱海、用海、护海”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海洋认知素养、海洋情感素养、海洋道德素养、海洋意志品质、海洋行为素养”的过程。(见图1)
6 b9 z9 e( v; A7 `% M6 O8 h# B
5 I/ O$ N! W" J4 w5 ?! {3 Y: `# O. n% `( `
图1海洋教育途径与海洋素养要素互动关系图 3 O' J7 g ~2 ~3 X: g! l6 @$ _
三、构建我国的海洋素养教育体系
: |6 j* ^. d+ B; @5 c用海洋素养教育观,特别是用更新的人的海洋素养培养目标来审视我国现今的海洋教育实践,首要的是需要对现今的海洋教育体系给以更新、改造与升级,即要把海洋教育体系变为海洋素养教育体系。
/ Q1 w5 E+ z7 `! n7 H逐一对应的改造与升级是:第一,中小学海洋教育变为中小学海洋素养教育,其对应的海洋素养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海洋基本素养,即海洋认知素养、海洋情感素养、海洋道德素养、海洋意志品质与海洋行为素养;第二,大学海洋教育变为大学海洋素养教育,相对应的海洋素养培养目标有二,一是涉海学科专业学生应具有的海洋学科专业素养,二是非涉海专业学生应具有的海洋基本素养;第三,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应变为社会公众海洋素养教育,其对应的海洋素养培养目标仍是海洋基本素养。这样,国民的海洋素养教育都指向了人海和谐的终极目标。(见图2)) m5 e! k) r7 R. ?
, g! P1 j% e1 a; @0 ?2 d图2我国海洋素养教育体系图
% [. X2 }# ]8 z# d3 {* Q; K
% s. y: F- G1 V% R2 z( M/ t
& E1 E$ Y7 e' Z3 E4 L! L2 O6 W' b文章来源:节选自《从海洋意识到海洋素养——我国海洋教育目标的更新》,原刊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02期3 O9 o* S+ q( L2 S/ z4 Y
作者:马勇,系中国海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教授
: R4 R7 j5 X7 C$ j% q+ q* a; U
) ^/ x/ `# }9 I; o& T1 R' t; Q9 Q9 T.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