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绵长且海域面积广阔。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已建成以海洋台站为主体,覆盖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海洋观测系统,并已构建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海洋台站立体观测网,获取大量宝贵的海洋水文气象资料,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科学研究等作出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洋台站工作同时面临重要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由于海洋行业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海洋台站的自身建设和工作思路等方面尚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这种需求扩大而供给不足的现状不仅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反向限制海洋台站的发展。因此,如何完善海洋台站的功能并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基础条件1.1 调整职能职责50余年来,我国海洋台站的职能职责基本围绕海洋观测的单一任务,尤其是基层海洋台站的人员、编制和职能职责等没有量的变化,更没有质的变化。1989年我国曾明确国家、分局、管区和监察站4级海洋管理体制,并赋予各中心海洋站行政管理职能,但该体制实施不久就遭遇改革。为与新形势的发展相适应和相协调,应尽快调整海洋台站的职能职责,即使不能赋予其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职责,也应赋予其海洋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职能职责,明确各级海洋台站对地方海洋工作的社会服务责任,使各级海洋台站的工作融入当地海洋经济发展,而不是仅局限于提供海洋观测数据。 1.2 明确内部关系截至2020年年底,北海区有5个海洋中心站和42个海洋站(观测点),但各类海洋台站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①海洋中心站、海洋站和观测点的划分和定义不清。例如:现在的蓬莱海洋站是原蓬莱海洋站和原北隍城海洋站合并为一的海洋站,然而合并以后原蓬莱海洋站和原北隍城海洋站分别是什么,原蓬莱海洋站和原北隍城海洋站各自的若干个观测点又是什么?这看起来是细枝末节的问题,但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又是很重要的问题,即海洋中心站、海洋站和观测点三者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否则难以开展工作和适应发展需求。②海洋中心站、海洋站和观测点之间的关系不清。例如:北海区的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与大连、秦皇岛、天津和烟台的海洋预报台从名称上看是并列关系,但实际上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与大连、秦皇岛、天津和烟台的海洋预报台是业务指导关系。③海洋预报台与各海洋中心站、海洋站和观测点之间同样存在内部关系不顺的问题。 1.3 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海洋台站的工作领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存在2个问题。①国家海洋预报台与地方海洋预报台的关系。例如:北海区的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同时挂有山东省海洋预报台和青岛市海洋预报台的牌子,即出现国家台、省台和市台“三级合一”的情况。②共建海洋台站的内部关系。目前各海区局与地方各级政府和涉海企业共同建立众多的海洋台站,这些海洋台站的人员培训、仪器设备定检、资料质量审定、数据传输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关系都应进一步理顺。 1.4 确立命名规范和标准目前我国海洋台站的命名缺少基本的规范和标准,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可执行的依据,因而在海洋台站的命名上出现难以理解之处。例如: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不同时期先后有国家海洋局青岛水文预报台、国家海洋局青岛中心海洋站、北海分局青岛海洋预报台、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岛海洋环境预报台、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和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等名称。再如:位于南海局辖区的北海市的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与位于北海局辖区的青岛市的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是职能和性质完全不同的2个单位,然而二者却有共同的名称。因此,为避免出现混乱,国家应确立海洋台站的命名规范和标准。 1.5 加强能力建设随着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防灾减灾等需求的迅速扩大,海洋观测工作的意义越发重大。但限于海洋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硬件更新不够及时和配套软件不尽完善,海洋台站在业务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相关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等较落后,对未来的业务发展也缺少严谨的规划。因此,从问题出发,以海洋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我国海洋台站建设须从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加以完善。主要措施包括: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和优化软件配套,最大化地利用好仪器设备;密切跟踪国际发展前沿,着眼长远,逐步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差距;注重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福利待遇,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积极性。 2 转换工作思路,制定发展政策海洋台站的工作要从单一的海洋观测逐步融入地方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并覆盖我国全部沿海地区。因此,应与新形势相适应和相协调,制定将海洋台站工作融入地方各领域工作的新政策。 2.1 融入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类海洋产业对海洋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海洋观测工作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考虑传统海洋渔业、海洋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矿产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轻工业和海上公共安全等各产业的不同特点,满足其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的需求;将海洋台站的观测工作与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根据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积极研发并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服务产品。 2.2 融入海洋社会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将带动沿海地区社会的整体发展。在海洋台站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必须与其所处地方的党、政、军政策保持一致,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保障作用;海洋台站的工作不能仅局限于闭门观测,而是应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以海洋观测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融入社会各界的工作,提供差异化服务,为海洋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3 融入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文化可为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除日常海洋观测工作外,注重挖掘妈祖文化、航海文化和竞技文化等多种海洋文化内涵,做好海洋民俗和开渔活动、海上航行活动以及各类海上赛事活动等的海洋环境服务保障工作,并将其纳入海洋台站新政策制定的宣传视野;注重海洋科普教育,面向中小学学生、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海洋观测工作的重要价值和基础知识,促进全民海洋意识的提高,形成全社会支持海洋观测工作的良好氛围。 3 结语经历数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海洋台站建设取得不俗的发展成果,但新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台站的工作提出更加严格和专业的要求。目前我国海洋台站的工作与海洋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应在调整职能职责、明确内部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确立命名规范和标准以及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完善基础条件,在融入地方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文化等发展方面制定发展政策。具有光辉历史的海洋台站必定能够发挥优势和改进不足,逐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9 d; ~, a: z3 e2 } \ `
. N0 `# h% P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