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统筹的“流域-河口-近海系统”微塑料源-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复制链接]
5 K8 J2 c4 b9 M6 m5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 G/ ~. p/ c) O+ }  J0 d( f) g0 G
图1. 流域-河口-近海系统微塑料源-汇过程示意图

7 o6 J& e& v. K# j% G- r. j6 ^6 t8 T0 K! c; E

. l& D& y+ R- I- {微塑料作为海洋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已引起全球关注,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塑料垃圾的产生则与流域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揭示近海微塑料对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对于推动海陆统筹的海洋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A) p1 o- Z4 X; m9 j,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石洪华研究员组织多学科交叉团队,综合利用现场调查与检测、空间数据建模、水文分析、主成分分析、海洋环境数值模拟等手段,通过典型流域-河口-近海系统微塑料源-汇的多过程分析,揭示了典型人类活动和水文条件对莱州湾表层沉积物微塑料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河流输入是沿海地区微塑料从流域到河口,再进入莱州湾海域的主要途径。城市、乡镇和村落等人口聚集区是莱州湾微塑料排放热点区域。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微塑料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影响。
- F9 j2 U2 L, h3 _5 P海陆统筹的“流域-河口-近海系统”微塑料源-汇过程研究,不仅可为分析海岸带地区污染物的源-汇过程提供参考,对于按照海陆统筹的理念提出健康海洋调控对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6 ~" w2 r% o, E( `; ?% M: `
近期,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杂志)(IF=9.297)以“Source-Sink Process of Microplastics in Watershed-Estuary-Offshore System(流域-河口-近海系统微塑料源-汇过程)”为题在线刊发了这一研究成果。石洪华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9位人员共同完成。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联合基金项目“基于陆海统筹的多重人类活动对山东海湾生态系统的协同影响及适应性调控机制”资助。
. {7 a: ]7 M! Z# `, b0 g0 W
7 ~5 \; z0 F/ `. r
; V  ]* t3 u" Y: ~2 y+ T+ ?! V1 B
/ Q/ N0 J$ h9 s/ z- V

& C) n  |5 E$ Y7 z/ z8 z&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e) b# G/ s0 Z8 f9 Z" F
图2. 莱州湾主要流域(a),b.根据样本点与河口的距离进行分类,c.根据样本点与河流的距离进行分类,d.根据样本点高程进行分类。
* n& ?( g* q: P- j0 l' w( g) b5 D  `0 e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 @4 Z& F! a: E2 D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