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于12月11-13日在广州召开。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长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接国家重大任务,研究所在南海岛礁生态的恢复和保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将继续关注南海的生态岛礁和海洋环境保障工作。 张长生介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目前是中科院在华南地区部署的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南海相关研究。“过去5年以来,我们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特别是在南海环境变化和岛礁生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长生 他表示,研究所接下来将面向“南海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岛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蓝,继续开展南海岛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工程研究,做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等工作,建设成服务国家战略、胜任国家使命的一流海洋研究机构。 “南海所拥有三个国家级的野外台站,包括大亚湾站、海南站和西沙站,一个中科院的岛礁综合研究中心,在南海、东印度洋构建了综合立体科学观测网,还沿着“一带一路”拓展到了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张长生介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科学院依托南海海洋所建设了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还建设了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分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举措。 在张长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汇聚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集聚了国内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包括国际人才。“刚才我从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演讲里面,感受到了大湾区对于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他认为,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以及大湾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国内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正是这些平台的支撑作用,和科研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不断推动我们的科技创新迈上更高的台阶。” : I# r& o# a h" s2 l# n
4 ^9 ?" _ e, r
5 m$ s3 N1 W7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