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大城市战略的青岛案例 - 沿海城市规划案例

[复制链接]
9 M$ S" w* d! e" Q

编者按:著名经济学家与城市学家郭先登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出版著作10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132个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966篇。近期完成的《关于实施中国式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得到权威人士的充分肯定。为能够在“具象性”参照对比中实施大城市发展战略,作者特选作为研究成果附件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大城市战略的青岛案例》,交由半岛新闻客户端公开载发,目的是在更广层面以飨更多关注此文的读者。

3 D8 K' W8 U7 I% W2 m

□郭先登

5 ]5 b& X1 e! m5 K! J0 o' i

2023年下半年区域与城市已经进入“十四五”规划期中期阶段,并普遍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期及更长远时期的发展问题。面向未来,在继续进行波澜壮阔伟大历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为根本的“立城之本”;长期坚持以新战略观和科学实践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制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客观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大城市更要在更新时代,深透研究“十五五”及其后四个规划期强化实施大城市战略,保持好在时代演义逻辑中前进、在时代演绎潮流中砥砺奋进的强大定力。

; |* g7 T" Q+ ]3 v$ d1 g7 a

党的二十大后,面向未来,我们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大城市战略的研究,形成了包括《青岛案例》在内的十大案例。《青岛案例》主题内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岛实施大城市战略的六大聚焦点指向。

一、更加精准聚焦不断提高城市增量扩体提质的演义水平。

理论与实践揭示,更新时代从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新视角看,谁赢得了大城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谁就能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新格局;谁拥有大城市强大核心竞争力,谁就能赢得未来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多份额。实证研究集成的所有案例指向的聚焦点是:更新时代大城市要为市民带来更加幸福生活,需要充分体现“真金白银”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增量扩体提质”。2023年上半年青岛实现GDP7508.71亿元、占山东省GDP44125亿元的17%,同比增长6.2%,与全省持平、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打造开放性经济新高地取得新进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305.1亿元,同比增长9.2%,比全国、全省分别高了7.1个、7.4个百分点。

, s* |( R W3 g7 ~- N3 ^

青岛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确立改革开放国策后,于80年代初期,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经历40余年发展,其以拥有相对完整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形成新兴产业和新型企业及文化旅游业等多类型产业并举发展为鲜明标志,正在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型海洋中心城市。面向未来,青岛需要更加精准聚焦不断提高“增量扩体提质”的演义水平。

; N; W5 o' w3 b- i

提高“增量扩体提质”演义水平,青岛要通过“提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熟性典范型文明城市,继续大力推进“笑脸工程”,尤其是在社会敏感的水电运通讯影视商贸及两气(燃气与暖气)等所有民生领域,不断创造实施“笑脸工程”的新形态新模式;不断提高基层站所点等一线服务机构实施“笑脸工程”水平。要及时总结推广他们优质服务经验,如能源集团创造的常备维护+应急处置运行体系、形成相对成熟的操作模式等案例;要适时宣传和表彰他们被公认的业绩。

二、更加精准聚焦城市空间布局特质型新定位

城市制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适应新发展趋势、更加精准聚光城市定位。任何一个城市从建市、崛起到兴起的过程,都会不断演化形成静态与动态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以经济地理为主导的区位优势形成相对稳定的静态型发展比较优势;以决策科学、抓准机遇等要素主导形成变化的动态型发展比较优势,两者合力锻造城市核心竞争力。面对重要发展节点之时,所有城市都曾有过差异性的城市定位表述,这些表述代表了由那个历史阶段具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认识水平,今人是无可厚非的。

2 c( a; p3 a! K" K% z' @

面向未来,青岛要更加科学研判静态与动态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演化与异化问题,以“两观”为指导,在砥砺奋进的伟大科学实践中确立更加符合时代与域情、更加符合在国家与世界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历史性作用、更加符合城市特色性发展的特质型新定位。

7 H) O$ Y' O$ O% C( J

笔者在长期研究实践中认为,新规划期新阶段城市要更加突出特质性特征,铸就越来越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唯有精准确立符合城市独有区位和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特色比较优势的特质型定位,才能永远立于发展浪潮的“潮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弄潮儿”。在科学实践中要用精炼且易记的语言表述特质型定位,充分体现城市在国土空间里客观存在的特有新价值和新形象,应为城市适时抛弃“过去式”、适应“进行式”、高水平制定好发展规划的首要之题。本文从科学的理性假设出发,以青岛需要确立建设“新型海洋城市”的特质型新定位为典例,以完成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清晰地讲清楚为什么选择“特质型定位”是城市制定好发展规划的“首要之题”。

/ |' ~* I: [# g* E! `2 q

案例显示,青岛从置市之日起就同“海”连在一起,是中国特大城市中第一个沿海岸线始建城市核心城区,后建制区基本上沿袭被称之为青岛“母亲湾”的胶州湾和濒临黄海岸线建设;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及数十家国家与省、市相继建立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其研究成果几乎遍布涉海领域的方方面面,形成国内外公认的强势型海洋人才高地;通过百余年时空布局演化,形成依海建市、靠海兴市、港城合一国土空间布局和门类齐全的特质性海洋科研与产业发展体系;东海岸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停靠蛟龙号国家深海基地及建于海中的国家海洋中试平台等为强力支撑、建立拥有相对完整海洋科技体系的“蓝谷”;西海岸新区担当创建国家唯一“海”字号“五区”的历史使命,军民融合发展,全力走向深蓝;胶州湾北部建制区与县域建制市,亦加快发展规模性海洋经济,成为世界认可的中国最具现代海洋科技城和海洋产业城、海洋人才城盛名的城市。青岛拥有世界级大海港和国内重要陆港,通过联合,形成相对完善的、具有中转功能的沿海铁路枢纽港,进入多向辐射、一体高效、立体互联的陆海空现代化交通合作发展新时代新阶段;演化成新的比较经济优势,充分体现现代范、国际风、海洋韵、未来感的海洋城市新气象的、无可替代的特质性鲜明特征。前瞻“十五五”及其后四个规划期的未来,从理性假设出发,以城市更加突出“特色海洋城市新气象”为前提,我们提出,青岛确立更高、更新的以“海”为主题的城市新定位的表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海洋城市”。这样的定位最切合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使青岛事争一流、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大海里的弄潮儿;唯旗是夺、驾驭航船、劈波斩浪,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2 o$ Z! Y' Q: b7 e9 r. w

定位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涵盖的核心内容是高举旗帜、瞄准方向、笃定道路和必然具有宜居宜业宜游及幸福美满家园是常态的根本性特征和普惠性特征;“现代化”是必须担当担责完成以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简称“老四化”)和生态化、智能化、场景化、国际化(简称“新四化”)为主要内容的伟大历史使命。上述的旗帜、方向、道路和“老四化”与“新四化”及宜居宜业宜游与幸福美满家园的主题,是每一个城市在定位时必须既定展现的基本特征,无一例外。

1 h, g5 \# n/ k* P2 p

定位里的“新型海洋城市”是指以国家海洋大科学中心和世界级大港口为强大新动能,加快完善港城合一制度、体制与机制,不断提高强势型海洋人才高地发展水平,更加发挥城市独特的海洋科技城和海洋产业城特色比较优势,率先建成海洋强国示范市;加快实施海洋性生态型新优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充分张扬青岛港成为世界级大港积聚形成支撑力的水平,不断放大建立自贸区临港片区固化成的带动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省域大港口型主体功能区整体联合优质发展;加快建成以空间布局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格型、湾区型组团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特质性城市布局新结构,成为名副其实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位处中国东西南北中所有城市更加精准确立特质型新定位,提供一个“走在前列”、值得借鉴的案例。

三、更加精准聚焦积聚城市环境生态力

青岛更加精准聚焦积聚城市环境生态力,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强大理论武器,谨记202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深刻指出“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的教诲。

# i9 v) m1 d" s* \' V* d8 V3 U

青岛作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海、岛、湾、山、城”为一体的特色地理空间,形成国内外共认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与“组团成群”异域风格建筑浑然一体的城市特有风貌。面向未来,青岛要以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标杆城市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定的方针与政策,切实把城市自身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坚决不走样的落地落实。要突出加快建设崂山国家公园的步伐,以充分发挥其城市“绿肺”的作用;加快建设以位处城市西海岸的大小珠山为依托,南接琅琊台、北连小黄山,东联五莲山域和诸城桃园等绿带,形成“生态绿色小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样板”;加快建设更多街头(角)小公园等,为中国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做出青岛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四、更加精准聚焦建立符合特质型定位的城市经济结构

一是遵循生产力科学配置规律。要在不断促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与协调的进程中,适时抓住抓稳以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和治理资源等为主要内容、推进建立符合发展定位的城市经济新结构,从本源上根除长期存在的城区小区域之间经济结构低水平蔓延式发展的“同构化”现象,不断提高城市合理配置生产力水平,真正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经济发展新结构体系;在国家深入实施双循环发展大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新结构体系”,不断开拓市域内外永无止境的广阔市场空间。

; d3 a/ S, D: m6 Y

二是围绕建立“新结构体系”,加快打造符合特质型定位的特色产业链。要不断提高强化创新链引擎力水平,以创新链主导建立完成生产总过程所需要的、相对完整的特色产业链体系;要以“共担数字时代责任”的科学论断为指引,不断提高算力作为新生产力要素生发新动能的水平,加快推进以战略布局重塑、体制机制重塑、组织体系重塑、人才配置重塑为主要“硬核”方式的数字经济为基础的特色智能化产业发展;要结合域情,加快建立以适应国家布局类脑智能、生物技术、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航空航天等未来型产业和传统性与必需性比较优势产业,形成布局更加科学的城市特色新产业结构体系;要锚定能够充分发挥本域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新型产业,不断提高未来性产业拉动力水平,加快形成完整的以特色产业链为主体的现代大工业体系。要打好财政是城市善治的杠杆性支柱和金融是城市经济血脉的财政+金融的“组合拳”,使之成为打造特色产业链、建立城市经济“新结构体系”的强大支撑力。

8 y+ R. s# v$ |, z; `5 O

建立“新结构体系”要突出人才高地建设。要认真借鉴上海打造集聚世界级人才平台新结构,北京构建“塔尖亮”、“塔身壮”、“塔基牢”完备的人才梯队新结构,深圳营造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保障人才生态新结构的新模式,让人才高地因“新结构的新模式”更精彩、更出彩。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吸纳上海从2017年到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由1.0版升级到4.0版、形成运营体系新结构的新经验,力促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普遍实现每年迭代升级。要以人才高地建设为基本抓手,以聚焦终身教育为主题,通过多时空多阶段多领域多模式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坚决补足与补齐强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客观存在的理论研究与舆论宣传导向方面的短板与缺陷;特别要加快促使理论研究与出版机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使之成为名副其实地发挥正确导向科学实践活动作用的强大理论阵地;特别要加快促使传媒报刊机构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学说为指导,守正创新,不断提高“舆论宣传”水平,充分释放具有针对性、说服性、导向性“‘有的放矢’型经济评论”生发出来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新动能,以显现日益强化建设“学习型城市”拥有的无可替代的、新人才高地的新形象,有效适应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形成的新格局。

4 w4 W# c& ]: [) h @1 w

三是适时抢占置身世界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浪潮里的先机。要在中国数字贸易已经进入世界前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额位居全球首位的发展态势下,牢固把握数字贸易呈现出贸易模式高度复合化、贸易环节高度扁平化、贸易主体高度普惠化、贸易标的高度多元化、智能制造高度常态化的“五大”新趋势。案例显示,上海强化集成建设新一代感知、网络、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以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和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率先以数字生活新兴技术试验场、模式创新先行市、智能体验未来城为主要内容、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重大影响力的“数字之都”,充分展现城市强大竞争力的新形象。

五、更加精准聚焦把城市“更新”进行到底

实证研究显示,青岛近五年来,城市实施的一系列更新工程,已经成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弯道超车”的范例。在外时间长一点的青岛居民,回青的第一感觉是青岛正在发生着大变样,“看看青岛新面貌”成为首选。

$ i. H7 a. q$ H

面向未来,更加精准聚焦把城市“更新”进行到底,要加快推进“更新”过程中的场景化,“场景化”是现代化城市布局建设的“魂”。如建设“新型海洋城市”,要从根本上改变临海城区的海洋性场景与其行政管辖的陆域建制市、建制区“脱节”的问题;要在城市全域特质性场景化的过程中,把多种海洋性场景有机植入陆域腹地,形成更新形象的特质型“红瓦绿树、蓝天碧海、海城相依、港市相托”的特有场景,特有美景,特有赞誉,特有光彩的全域城市(小城镇)集群完整、且有特质的现代化流光溢彩的海洋性新场景。

$ k4 u/ L3 }7 E- ~, G) j

“场景化”决定了城市要继续强化“音乐歌舞城市”的力度,通过以致敬伟大党、致敬新时代、致敬新幸福为主题,唱响祖国、唱响家乡、唱响山河和欢舞生活、欢舞时代、欢舞未来,打造多类型多模式多手段华灯闪烁、盛世如愿的“音乐歌舞城市”新场景,成为市民与游客流连忘返、打卡热地之时空。

六、更加精准聚焦充分发挥青岛在山东港口型主体功能区里的首位度作用

实证研究显示,2019年8月山东省在加快实施全域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国家战略中,对全部的沿海港口进行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改革整合,瞄定指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发展目标,以其2018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6.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的经济总量,建立山东省港口集团,使之成为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建立港口跨省辖市行政治理新体制、实现联合发展的商品经济联合体,为建设山东自贸区完整均衡布局的临港片区提供了体制与机制保障的时空;使之走出省域或圈群空间对标世界最具竞争力自贸区、建设开放型经济主体功能区的新路径;全面实现国家规划确立的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的战略目标;使之实现由“过去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向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动力、推进山东半岛现代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新形态的跨越;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山东行政治理的“两翼”、“三板块”全域空间,形成省域“大港口型主体功能区”。并同山东强固省会经济圈的支点力,以域内黄河、大运河段为轴带,促使流经的建制市同一建设新型城市圈群,形成的省域“两河型主体功能区”紧密相连;同鲁中南城市集群东靠“大港口型主体功能区”、西依“两河型主体功能区”,形成独具特色的省域“风光型主体功能区”紧密相连,使三大主体功能区绘就山东时空布局新版图。

/ l& A+ P2 V1 Q% k" M

面向未来,青岛如何更加精准聚焦充分发挥城市在山东港口型主体功能区里的首位度作用,就成了一项永不磨灭的时代课题,历史期望青岛必定会交上圆满地答卷。

9 _# H( i; Z$ \0 }7 I Y( T$ n$ ] - L- I- E1 D6 U+ O 3 a2 D" Q G( L+ t+ 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咖啡奶茶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