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0 z* O# L) v3 Z; r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 `. |. F- x& `
10月28日,第十六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海洋组学与全球合作”专场会议在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微生物生态,遗传与分子机制等主题,分享最前沿的科学进展,探讨海洋生物资源研究与全球合作大局。同时,还启动了“万种软体动物基因组计划”与“海洋微生物基因组计划”两个项目。
# ~$ f/ w: `3 z2 D/ A0 G 4 |) Q% ?! N e2 G
' T' z7 V' v$ J
1 u8 q; s/ M: \2 n9 \3 i 众所周知,软体动物作为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其所属的冠轮动物超门拥有包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腕足动物等在内的10余个动物门类。与鱼类、鸟类等脊索动物相比,冠轮动物分化时间较早、进化时间长,从进化与发育角度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包振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理事长杨焕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力群,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郭希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琳琳,浙江大学教授周琦,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广益,维也纳大学教授Oleg Simakov等共同发起“万种软体动物基因组计划“。项目将历经10年时间,分为3个阶段,绘制万种贝类和其他冠轮动物的基因组图谱,涵盖整个冠轮动物超门,建立一个大规模、高质量的基因组数据库,为动物的系统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提供有效和可靠的数据基础。
8 L- ]/ X/ H$ M+ A ; G' C6 v1 K' `) @) Y5 F9 S
) _' P( x7 x0 q1 c/ k1 W
1 `3 ^6 c$ z" K; Q/ u* k& }7 t; \ 作为生命的起源之地,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经历35亿年的进化,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丰度和功能代谢中占据了最主要部分,并在所有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基础的作用。此外,海洋微生物蕴藏着许多结构新颖、功能特异的活性物质,在新型海洋药物、生物材料、农用制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大会上,厦门大学教授王大志,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力群,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张传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超珉,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晓华,山东大学教授王禄山,自然资源部第三研究所研究员邵宗泽,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地中海微生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龙飞,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陈建威等专家共同发起“海洋微生物基因组计划”。项目将历经十年时间,分为3个阶段采集10万个代表性海洋生态环境微生物样本,绘制全球海洋微生物物种和功能分布图谱,通过高质量、大尺度的海洋微生物组学数据库,解析全球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基因资源,阐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推动海洋新型活性物质产业化的突破。
9 ?6 G. ^4 k- Q1 \: }* k#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忠德 报道) 3 T g' Q3 u% ~+ W0 {5 Q
& i% a! e% S6 o( `. x
举报/反馈 # P3 T8 w% ^) {& G: h
" T& L* E: a( }& }% r* a& }" K5 o; T9 L8 ]
8 ~& o& k( C8 I n: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