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F3 _& ^: p- P$ M4 M4 T 住在海岛,每天面朝大海,听涛声鸟鸣,只做一件事——监测繁殖海鸟。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你愿意去吗?这份最富诗意的“兼职”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守护“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 ?2 Q( O5 u2 t. I
今年是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团队向社会招募监测海鸟志愿者的第六年,截止到3月20日报名结束,已有七八十人提交申请。
2 i1 G1 n" o8 Y
4 P8 M1 w' |3 D0 S5 Z% X) \0 g! ~. v$ T& G △ 陈艺在岛上拍摄的燕鸥群陈艺/摄
8 R p. `, Y! [- j; z% s
住平房,有WiFi、自己做饭,繁殖海鸟监测员要干啥?
6 q' Z* _( p p
中华凤头燕鸥是一种集群生活的海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一度被认为已绝种,直到2004年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再度发现。
9 W9 J/ @# I3 H7 R/ G& h# v
2013年开始,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院,启动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招引和恢复项目,利用假鸟和鸟声回放手段,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及其伴群大凤头燕鸥在此栖息并繁殖。2017年,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监测志愿者。截至2022年底,已有26名志愿者入选参与其中。
' k& P& t2 m! P/ R$ l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 \2 |# Q5 J3 E# |$ i$ k* E
×
, Z' W& |# `( D7 [ 7 {: Y6 ^! [# q5 K* p
△ 监测员每天要“藏”在监测小屋中观察燕鸥群的繁殖情况来源:保护神话之鸟公众号
, n; z+ l3 m: N8 a! ?* \( M 2023年海鸟繁殖季节即将到来。今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团队计划在三个项目地招募12名繁殖海鸟监测员。三个项目地分别是宁波象山韭山列岛、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岛、温州平阳南麂列岛,每地4人,参与繁殖海鸟监测工作。和去年一样,今年依然要求完整监测燕鸥群到达、求偶、产卵、孵蛋、育雏、离岛等全过程。
2 S( L1 O' z. W# c$ }: D 其中,南麂列岛和韭山列岛的项目工作条件较艰苦,住小岛平房,食物和水由保护区负责定期配送,需要自己做饭。电力依靠太阳能发电,有小电扇、无空调,有手机信号、有WiFi等。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包括繁殖海鸟数量统计、燕鸥环志统计、岛屿候鸟监测,以及部分文字记录和设施设备维护等。
9 M& K/ Y1 `/ n2 {6 A- g& I& t- H
4 i. W; P3 B0 } K+ I △ 陈艺在岛上拍摄的燕鸥群陈艺/摄
0 p+ K, L) A& U
90后志愿者:无人岛上“治好了断网焦虑”,与燕鸥朝夕相处73天
# M( Z+ \6 w/ b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了去年参与海岛繁殖海鸟监测项目的志愿者陈艺。90后的她在深圳工作,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从事自然科普和解说设计相关工作。在此前,她已经有6年的观鸟经验。“陆地上极少能看到海鸟,辛苦出海也只能瞄几眼,更别说观察中华凤头燕鸥这种‘神话之鸟’繁殖了。有驻岛观察海鸟的机会当然要抓住。”抱着这个想法,她火速申请并成功入选。
6 Y7 E. x0 e; o+ M, `8 X 2022年4月20日,陈艺和同组小伙伴王蓬松一起踏上了中铁墩屿,开启了73天远离尘嚣的生活。中铁墩屿位于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只有约2公顷,却是全球最大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地。
: U$ f8 K: _9 g1 Z$ N
一开始,她们对岛上生活既忐忑又好奇,但随着海鸟们的到来,监测工作很快忙碌起来。上岛第一天,刚布置完招引场,就有一只燕鸥趁着夜色前来“看房”,然后是几十只在夜晚短暂光临、几百只绕着岛呼朋引伴飞行观望……再后来每晚都有稳定成群燕鸥在招引场东张西望,甚至产蛋,但天一亮就纷纷不见。她们每天耐心等候并记录着燕鸥数量和行为的变化。终于,等到了稳定孵蛋的燕鸥大部队,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凤头燕鸥为主,其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凤头燕鸥。
|4 V) ?' k4 \( Y% m! e$ G1 {& a$ }, [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2 w, y9 ^* ]* ?9 E! I
×
& z# _' W( i8 [: L1 E
* F4 ?" J3 m3 D' ~$ E
△ 陈艺在斯里兰卡观鸟陈艺供图
" ^7 H; U) `2 b 从喧嚣城市到无人海岛,如何适应这里的生活?陈艺回忆起刚上岛的日子。“我们上岛时刚好赶上了通信设备维护升级,手机信号微弱更没有WiFi。那几天一闲下来就到处找信号,有点‘断网焦虑症’。后来,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岛上的动植物,拍拍花鸟和风景,突然发现没网的日子也挺放松的。”她和小伙伴一般早上7点起床洗漱、轮流做饭,然后开启一天的监测工作,利用望远镜、长焦相机和监控摄像机,观察和记录海鸟的繁殖行为,统计繁殖海鸟的种类和数量,每天至少需要6个小时。
: e& I& c8 }1 w0 E1 v
在海岛周记中,她写道:“深圳人绝不会在10点前睡觉,但我现在是日落而息的岛民。”随着对海岛生活的熟悉,大家开始有了“岛主”的感觉,还在屋后开辟了小菜园。“岛上海风很大,没想象中那么热,白天晒晚上凉,最烦人的是蚊虫。”在海鸟繁殖监测工作之余,她还画了漫画《阿凤海鱼铺》,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她记录到的大凤头燕鸥和中华凤头燕鸥捕获的海鱼。
- @" d: R0 V2 d) E
7月2日,她们回到久违的陆地,73天的驻岛生活让陈艺收获颇丰:“经过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跟燕鸥好像成了熟悉的朋友,也对它们的习性和濒危处境有了更多了解。”
" y8 g# C: q: b0 P5 h5 v 9 n7 a: b, q6 N# w& v) ~
△ 志愿者在岛上居住时的物资来源:保护神话之鸟公众号
& q* }* j2 \8 x
工作难度不低,今年已有七八十人报名申请
; o2 w& Z/ `- G, G( l
“3月2日发布招募帖,3月20日报名截止,已经收到了七八十份申请,我们还在筛选中。在经过面试之后,就会正式通知最终入选的人。”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团队负责人、研究馆员范忠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之后,他们还将对入选志愿者进行培训,并且有项目组成员陪同上岛工作一段时间,以便他们上手开展工作。
, R: I; w) o# `" B8 F& H# B! H
虽然招募帖的文字很诗意,但实际工作不简单。范忠勇告诉记者:“其实,这项工作对志愿者的要求很高,难度不低,并且需要较长时间驻岛。岛上生活条件比不上陆地,也需要具备能长期野外工作的能力。所以从事相关研究、有观鸟经验者优先。监测员也需要有对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观察的持续热情,也要能适应较长时间在野外工作。”
6 A% W( j: W0 t" C$ g$ L
范忠勇表示,海鸟繁殖监测留下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将进一步揭示这些迷人的海鸟的秘密世界,从而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更科学、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保育工作。
, R0 y3 y* v0 q" Y6 \% @ 现代快报+记者 蔡梦莹
, }7 u0 @; M&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