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史站志 | 大通水文站 -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测流规范

[复制链接]
2 J: k& E! R4 r* r& d% Y) |/ N

( Y$ ~# h5 [" B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0 c. y* c) \) \! h% Q, h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27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大通水文站。

! S) C. k4 r$ e' i

长江水文网

5 j4 Y0 {% M1 Z+ r9 z

出品

G7 [! g3 I8 a

▲ 大通水文站新站房(2021年摄)

6 s9 j6 F* R& R8 G# Q' T

▲ 水文码头(2022年摄)

5 b: {& ~2 e, {3 P

基本情况

- Q. {" u4 D7 I- ^+ @0 C5 j

大通水文站设立于1922年10月,隶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下游局)南京分局,是长江下游干流最后一个径流控制站,也是唯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长江水情信息的径流控制站。下辖安庆、江口、横港3个水位站。测验项目有水位、水温、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级配、床沙、降水量、蒸发量等。

8 l- J" Y& D. ?

大通水文站江面宽阔,距离长江入海口约624千米,基本水尺设在河流右岸,测验断面位于基本水尺断面上游225米处,控制断面上下游10千米范围内基本顺直。洪水来源主要为长江上游来水,洪峰表现为涨落水过程比较缓慢、峰型较为平坦、水位流量关系相对单一;枯季受潮汐影响较大,水位流量关系为落差单一线。1954年8月1日,大通水文站测得最高水位;1961年2月3日,测得最低水位;1979年1月31日,测得最小流量。

! Y8 I' k. V3 S) U" ^

大通水文站在长江水系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观测角色,长江入海径流量以大通站断面流量为准,大通水文站水位是长江下游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参考数据。

$ U. @# G- C) E3 o, E' N

地理环境

, Y7 g( ^8 o3 ^/ d. T! U

大通古名澜溪。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大通,遭遇九华山余脉阻挡后,掉头北上,转为由南向北奔流,而且东海海潮上溯长江的最远点也是大通,因此形成了“长江在这里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的自然奇观。大通和悦洲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江心古镇。

1 `- |4 W( i* H1 ^" S- Y( S( t

大通水文站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上距池州市35千米,下距铜陵市铜陵县30千米。东边九华河迤逦,南面九华山矗立,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 c! ?! p/ T# y9 D

▲ 大通水文站老站房(2002年摄)

/ \- h" R# w( A m5 Y5 z8 M

▲ 大通水文站老站房(2006年摄)

9 x2 U- n6 I: q' ^( H

历史沿革

" Z8 I3 N, w: G7 U

大通水文站历史上曾四易其址。1922年设站于大通镇和悦洲上,水尺断面、测流断面在横港,领导机关为扬子江水道讨论会。1925年6月停测。1947年7月恢复,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工程总局,基本水尺、流速仪测流断面水文断面下迁。1950年8月,领导机关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迁至上游的梅埂。1956年1月,领导机关更名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72年1月,下迁1190米,站名为大通(二)站。1989年1月,领导机关更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2008年1月,上迁479米。

I. \" v% s3 C0 j. |: y

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万国栋、沈德宜、胡显忠、何志龙、石照泉、沙红良、许毅先后担任站长。

5 }! h( q1 ^ `! f0 S

▲ 大通水文站水位台(2000年摄)

" a* ~8 U; u( ?3 W4 j

▲ 水文气象场(2012年摄)

9 J. h) b) M3 G+ `. j

▲ 长江水文217轮(2020年摄)

6 D0 g1 Y2 c( {8 t: }2 x5 X. N% J

▲ 移液管、粒径计分析颗粒级配(1998年摄)

7 h, r7 H) d3 b/ ?* X% z# x7 {

技术发展

3 |5 J) B8 ~. ], ?

水位观测先后采用人工观测、日记式水位计和月记式水位计。1996年应用浮子式水位计采集水位数据并存储记录;2004年应用浮子和气泡水位计同步进行存储和传输,实现全自动记录存贮;2020年配备了北斗卫星终端作为第二信道,确保了水雨情信息的传输。水情报汛最初通过邮局用电话电报报汛,2005年实现全自动报汛。2003年配备了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开展比测,2008年开始正式投产。2000年以后先后采用百特、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替代粒径计与吸管结合法分析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2003年以后采用全自动筛分仪替代震荡筛分仪分析床沙颗粒级配。2010年采用陆上自动蒸发站替代人工观测,实现蒸发量的自动观测。

+ x0 K2 A* ]' v7 F, Z" H% U0 i, g# m

▲ 大通水文站原职工宿舍(2006年摄)

; A& p& u+ k5 N

▲ 水文测验归来合影(上世纪90年代摄)

5 W: B0 i8 x3 Q4 y5 h( {

▲ 重要水文站达标验收组与大通水文站职工合影(1996年摄)

7 T# r" ?4 l- x# G- f1 R

难忘岁月

! y) I. z- H5 J8 |4 V8 w0 J V

上世纪50-90年代,大通水文站生活极其不便,无水、无电、无道路,生活用水要从长江挑到山上,买生活用品要摆渡过河,子女上学、就业、就医都是难题,但前辈们依然拼尽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那时候大家住在一个家属院里,办公桌“改装”的乒乓球桌、饭桌“改装”的象棋桌,大人们的忙碌、孩子们的嘻闹,每到晚上,大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些场景永远留在大通站老水文人的记忆深处。2008年1月,为改善大通水文站工作环境和职工生活条件,大通水文站搬迁到梅龙开发新区,虽然新旧站址相差不到两千米,却彻底地改变了生活环境和条件,职工子女就近读书。值得骄傲的是,因学习环境的改变,职工子女中还培养出了留美数学博士。

' h. x* U: F* k/ @1 x

丁增鼎,大通水文站船员,为人友善,性格豁达,是大通水文站的“元老”、能思好动的“船老大”。新中国成立初期,测站没有专用码头,每次测量结束后只能将测船系在岸边木桩上,风浪稍大都有绳断之忧。为解决这个问题,他拿着铁锹一铲一铲在江边挖了个凹槽,如同一个避风港,让测船有了容身之所。他还是水陆兼修的多面手,上世纪 60 年代初,他经常参与水文外业工作。有一次竖立断面杆,他爬上杆顶安放标识牌,有一根牵引绳老化断裂,新竖的断面杆倾倒,他也随 14 米高的杆子一 起摔落,全身多处骨折,昏迷一天一夜,伤情恢复后又继续投身水文工作。

m1 j- r9 Z: g# ~ T( M) l

石照泉,大通水文站站长,前辈眼里的“小石头”,晚辈心中的“镇站石”。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叶,大通水文站所在区域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艰苦的环境留不住人,但石照泉同志在这里一干就是 24 年。他是大家眼里的“多面手”,测船上、测站里,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能够“化身”船长,也能够兼修轮机,外业测量无一不通,定线绘图样样在行,还创新了低水落差开方根法流量整编方法和垂线精简法。1990 年,石照泉同志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 b2 q. n) o4 o4 |' `

1995 年,皖江河段爆发较大洪水,梅龙镇上游的郭港村发生小范围溃圩,洪水淹没了公路,导致梅龙至贵池陆上交通瘫痪,贵池港停摆。此时恰逢中考,梅龙镇上的许多考生被困,眼见无法参加中考。梅龙中学校长与教委会来到大通水文站寻求帮助,希望大通水文站能紧急援助运送中考学子前往贵池参加考试。时任站长石照泉收到援助请求后,立即决定出动水文 119 轮,由丁胜才担任船长,陈可斌担任轮机长,与两位测工一同护送,要求务必尽快、安全地完成护送任务。护送任务完成后,他们又返回岗位,在测洪一线继续洪水测验工作。

* V Q+ ~, R9 N3 {" a I

▲ 水文资料整理分析(1998年摄)

* u. w& ?; B9 J9 x' w9 [2 ^

▲ 高洪测验前轮机检修(1998年摄)

7 d& y3 B+ B/ f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上游九江大堤溃堤,抗洪形势极其严峻。8月2日,大通水文站最高水位达16.32米,仅次于1954年大洪水。危急关头,时任站长石照泉带领测站12名职工日夜坚守岗位,用站内仅有的2艘测船开展洪峰测验,历经8个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特大洪水流量和含沙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并通过即时绘图与整编,得到最大洪峰流量,是仅次于1954年大洪水洪峰流量。

2 Q' m$ O" k: O# q8 P; ]0 x

▲ 抢测洪峰(2020年摄)

3 @% x# c# u7 F1 ? o0 F

2020年7月上旬,长江水位受上游来水和强降雨影响,大通水文站水位持续上涨,至7月12日已超警戒水位1.6米,接近1998年最高水位,实测流量已突破80000立方米每秒。7月12日上午,9名职工进行了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与转子式流速仪同步施测。两条测船历经4个小时的奋战,测得转子式流速仪流量83000立方米每秒,流速仪实测流量与ADCP实测流量误差满足规范精度要求,圆满完成了2020年大洪水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4 T; y$ O0 L" s7 u7 c

▲ “汛期反枯”期间夜测半潮

$ Y" O6 h1 k* j8 m2 Z+ ]9 Q4 A( s

2022年7月底,大通水文站水位持续下降,至9月21日突破枯水位,形成罕见的“汛期反枯”现象。面对特殊的枯水水情,大通水文站迅速增设水尺,保证水位观测的延续性;根据上游来水和本站水位变化情况加密流量测验频次;9月16日,开展半潮测验,连续施测流量14个小时,校正大通水文站受感潮影响下的流量变化过程,保证枯水时期流量推算的准确性;9月下旬,开展应急大断面测量,通过对枯水期的断面形状变化,分析本河段枯水期水文测验的稳定性。

4 C/ d) O- V7 ?& A3 E7 J

荣誉表彰

7 e! z! Y( L7 G$ y

2004年,被长江委水文局评为优秀报汛站;2008年,被中国农林水利工会长江委员会授予“全江先进职工小家”称号;2010年,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称号;2016年,被授予“2014-2015年长江委水文局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1990年,石照泉同志获水利部“全国水利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 I' E7 e! v! R0 k) H! s9 T

来源:长江水文网

6 U; q& }& F3 S2 J

作者:许毅、龚朝海、胡纲 

5 V. ~+ m8 U* B* e& \4 S

编辑:杨杰

4 ?. z ^/ ?0 e; u% X

责任编辑:周明

$ v0 q/ O# a. [2 H; ?* a( L

/ H6 X/ h- `# {$ T: ?4 O

8 n/ x5 @* e3 y5 \8 e' Z

喜欢本文 请点在看

% P9 `3 M7 ^7 {6 K% k* l 5 X( U# N g" a/ ?' R ; y$ z* ?# r9 Y [9 i. ]2 G* F3 }2 _8 u" T4 c6 n ; |0 Y9 Q3 q z3 m4 v& E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无命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