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U- w+ \" |, u. B- C ! B7 b% z# j( H3 S1 C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 a+ } @, I6 e, L; I. f7 f& [% e, ~ 办水文[2020]134号
1 }* I3 |$ a* h" ^& q! W 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 `7 ?+ ]# {4 G- k 为规范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工作,明确监测技术方法和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全力做好跨省江河水资源管理技术支撑,依据水利部《省界断面水文监测管理办法(试行)》(水文〔2018〕260 号),结合当前水利强监管和跨省江河水量分配管理工作需要,我部研究制定了《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现予以印发,请参照执行。 & {. e9 c) T% k2 H0 Z
水利部办公厅
, N& ]' e- U! \/ h- A 2020年6月15日 ! Z$ u# z' o/ i6 O1 U5 v9 e
! @* \2 e3 }6 R+ _2 D4 C9 C$ h, B
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指南
+ r, Q3 g6 [- q! j$ W (试行) 0 y) G1 r$ U9 A& i8 h
一、总体要求
7 G8 ]; {# m8 \2 i6 w5 ~ 第一条 根据水利部《省界断面水文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为明确技术要求,规范监测工作开展,特制定《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0 F1 x, f+ ?. z! `6 f: \$ b 第二条 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应全年开展。
2 X3 A7 u! Z6 P( J5 r$ A 第三条 水资源水量监测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 }- g9 ~* b& v+ ^* w$ E: L 第四条 省界断面原则上应选择在省级行政区界一定范围内,监测断面至省级行政区界应无大的支流或取水口,在满足河道顺直、易于观测、交通便利和通信畅通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靠近省级行政区界。
, T8 j+ t. l1 ~ 第五条 当省界断面与已有水文站、水工建筑物集水面积相差15%以内,且区间内无较大蓄、取水工程时,可直接采用现有水文站测验成果或水工建筑物推流成果。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新设省界断面开展水资源水量监测。
% N$ O% D$ Q6 F 第六条 新建省界断面应实现流量在线监测。现有省界水文站未达到要求的应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完成前可采用现有测验设施监测。 + ^) P9 G" K; g6 \7 {
第七条 西部无人区等不具备建站条件的省界断面可采用水文比拟法、降水径流模型等方法推算流量,所用的方法、模型等应通过实测成果验证。
% E" U5 z% ~2 D6 T; P t4 i 第八条 应根据河道水流特性,结合仪器设备、人员配置情况,逐站制定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方案。
% N: ]0 ?+ q9 |. V( M! S8 ? 第九条 省界断面应逐日计算水量,按月进行资料整理,每年开展专项整汇编工作。
# P" l3 R8 r: P. b 二、监测项目
2 d0 T4 O, Y2 a' P6 s* | 第十条 省界断面水资源水量监测项目主要为水位、流量。
+ j( R8 @" S1 g; l1 e' W4 _ 三、监测方式 5 d' q4 N5 M! Z, ~9 m
第十一条 非结冰河流和结冰河流的水位观测,宜采用自记水位计,优先采用非接触式自记水位计;结冰河流结冰期水位观测,宜采用压力式自记水位计。 9 @0 B4 M4 {- ]6 g8 l9 v6 l" l5 L
第十二条 流量在线监测可根据断面条件采用定点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电波流速仪、声学时差法流速仪、影像测速仪等仪器设备施测,或采用稳定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关系线法、比降面积法、水工建筑物法等方法在线推流。
# m% c, C% n) E7 w 第十三条 未实现流量在线监测的省界断面,应通过升级改造实现流量在线监测。在升级改造前,可根据断面特性选择单一线、变动综合线、落差指数、差分方程、流量过程外延及临时绳套等模式,利用在线水位推求流量。
/ i8 E+ _7 f8 W* W 四、监测要求
+ N8 a' j. h: A5 q 第十四条 采用水工建筑物法进行流量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 c& \. C' ]/ U* J
1.采用水工建筑物水力因素法,应实时监测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启高度等要素。 ( c4 r, f5 \. ^# W _& S2 a3 P# j
2.采用水电站和泵站推流,应实时获取上、下游水位,机组功率、工况等要素。
9 |+ W7 `5 n2 x: u; _6 n# c# ]$ r9 c- _ 第十五条 采用比降面积法、单值化关系线法推流,应实时监测上、下游断面水位。
j% G$ S0 _# c) l 第十六条 采用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法推流,应实时监测水位。
! D( C: R2 c6 ` 第十七条 当发生较大洪水断面冲淤变化时,应在洪水过后及时测量过水断面。
; T# J: E( v, ?" {% T 五、比测率定要求
, O7 S4 R) O5 Q, S 第十八条 水位、流量在线监测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现场比测。 " z0 L" w: I, w6 F n6 F$ k6 x
第十九条 水位可采用水尺进行比测,比测次数累积应不少于30次、综合不确定度不大于3cm,系统误差为±1cm。水面波浪大的地区,综合不确定度可放宽至5cm。 9 N+ _0 N) [: O, d! K" }7 @
第二十条 水位自记设备每年定期检查应不少于3次,还可结合日常维护情况或根据远程监控信息进行不定期检查。 ( ]0 ?9 ]+ O/ E2 Q r# h, p
第二十一条 流量可采用走航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转子式流速仪等比测,单次流量随机不确定度不大于15%,系统误差应为-3.5%~2%。累积比测率定不宜少于30次。 3 ~2 R6 _) I% T) t
第二十二条 采用稳定水位~流量关系、堰槽法推流的,比测率定随机不确定度应不大于17%,系统误差应为-3%~3%。 * T" O. R& q) u( ~+ H% S X
第二十三条 采用单值化关系线法推流的,比测率定随机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1%,系统误差应为-4%~4%。
& ]7 [$ z a* G# r 第二十四条 采用在线测流设备推流的,比测率定随机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3%,系统误差应为-4%~4%。
* x, s" b1 O7 Q7 Y 第二十五条 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的,比测率定随机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5%,系统误差应为-4%~4%。
# s( I# w( Z7 ]& C' K* c$ [ 第二十六条 采用水工建筑物法推流的,比测率定随机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7%,系统误差应为-4%~4%。
! f: r* N2 j; c# J 六、运行期间校测
$ [+ n0 o9 e4 w% q' E2 ]' {3 X$ ^5 } 第二十七条 水位在线监测仪器投产运行后,每年开展校测不宜少于10次。水位计允许测量误差如下: ( V, V; k) X. h2 J9 |
1.水位量程不大于10m的,综合误差应不超过2cm;水位量程介于10m和15m之间的,综合误差应不超过水位量程的0.2%;水位量程大于15m的,综合误差应不超过3cm。 1 r( R" e+ k( _! e9 a
2.自记水位与校核水位系统偏差超过2cm、周记时间误差超过2min时,应进行订正。时间订正,宜采用直线比例法;水位订正,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线比例法或曲线趋势法。
$ V0 u4 v, R; E' v 第二十八条 各种流量在线监测设施或设备投入运行后,每年开展校测不宜少于10次,可采用走航式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转子式流速仪等校测。若计算误差超出许可误差时,应及时检修仪器设备。 8 R. N- U/ v; f
七、信息传输和报送频次 3 l$ d4 e" w5 k+ x* ] s W5 Y2 G
第二十九条 省界断面信息报送内容为水位、流量(水量)。 ) f! Z6 c) c# p' }6 M- A
第三十条 信息传输优先利用公共网络资源,公共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应采用卫星通信传输,并保证信息安全。重要省界断面的信息传输应有备用信道。
% D: o% D" c2 s* U 第三十一条 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信息的报送频次应不低于每日一次。 ( A/ J/ h3 s: D. V$ |4 ^: F
八、资料整理与水量计算 ( y+ ~+ F+ Z. ?) ~8 @* R
第三十二条 省界断面日水量应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并用巡测成果校核。 2 Z V3 L, T9 S7 y" R4 v" o
第三十三条 采用稳定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关系线、水工建筑物、堰槽、电功率、比降面积等方法,仅用水位观测成果推流的省界断面,日水量应根据工况变化、水位变幅等,在自记水位记录中摘取过程控制点,当自记水位计不能使用时,水位按相关规范要求摘录,并推算相应流量,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
- p7 s, r, l5 X" N7 H# F- Z& @ 第三十四条 采用在线测流设备的省界断面,日水量应由流量记录中,摘取不少于24段次的流量成果,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 / [8 R8 `/ E; _; B" T
第三十五条 旬、月、年等长时段水量应由日水量累加而得。 ) \# b7 i' p j* C) v M
九、附则
4 _; x0 d* o T; l 第三十六条 其他行政区界水资源水量监测可参照执行。 ' y3 e" w7 c( y5 s; u. R) h/ m
第三十七条 本《指南》由水利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b$ Q0 `/ |% y4 [ x V 来源:水利部 : @" q0 U7 a4 Z8 \( H& f* h' r! Z, ~4 K
Q: z* x( G: s2 t* f- E c9 m( \2 m2 Z3 C6 J' X
( K; F c# [$ |3 {; O" r O: d8 B$ g
' N4 ]1 z+ g* ]; t/ e
|